首頁 > 書法

《邪不壓正》上映:55歲的姜文,噴我一臉25歲的荷爾蒙

作者:由 十點她言V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2-02-28

廖一梅扮演者是誰

與姜文闊別四年,《邪不壓正》來了。

早在6月27日,第一個看到成片的觀眾高曉松就在微博裡寫道:“他拍《陽光燦爛的日子》,只有30歲,電影沉靜內斂,像50歲追憶似水年華。如今他50多歲拍《邪不壓正》,滿屏荷爾蒙飛濺。一個人可以逆生長,鬼怪也。”

不過,考慮到《一步之遙》讓不少觀眾失望,《太陽照常升起》令許多粉絲懵圈,有人擔心,聽說新片裡姜文又夾帶了不少私貨,不會又看不懂吧?

別急,去看《邪不壓正》前,先看看書單宅少給你解密姜文這位資深直男,拆出他身上5個標籤。沒有任何劇透,但絕對能幫你抓住電影的魂。

——書單君

作者:書單君

《邪不壓正》上映:55歲的姜文,噴我一臉25歲的荷爾蒙

頑主姜文

姜文最早不叫姜文。母親生他時,父親正在軍隊,母親竟忘了給他起名字。醫生抱起孩子說:“他爸爸當兵,那就叫姜小軍吧。”

10歲那年,姜文住進軍隊大院,成了跟王朔、馬未都、崔健一樣的大院子弟。因為上學早,去北京72中讀書時,姜文全班最小,遇到日後《我愛我家》的導演英達,兩人很快成了鐵哥們兒。

當時姜文無論長相、身高、成績,都是普普通通。後來英達一想:“其實這個普普通通就夠嚇人的,因為他比班上同學都小兩歲。”

《邪不壓正》上映:55歲的姜文,噴我一臉25歲的荷爾蒙

< 少年姜文 >

確實,上中學的姜文就和普通孩子不大一樣。母親是個脾氣暴躁的中學老師,每天都要教訓一下姜文姜武兩兄弟。有時兄弟倆都睡了,母親大半夜的還給兩人叫醒,一頓訓斥。姜武呢,審時度勢,立馬悔過。姜文就不一樣,他喜歡給他媽講道理:“媽,你看這個事兒啊,咱們得這麼看……”

不等說完,他媽劈頭蓋臉就是一頓打。打完了,一拉燈繩:“好了,睡覺吧。”

換作別的孩子,估計打兩回就打得懷疑人生了。下次母親來,姜文還是要跟他媽掰扯,回回都不出例外地再挨一頓打。

姜文從小就皮。72中有部電話,他總愛趁看電話的人不在,亂撥一通。他喜歡演員馬精武,就一個電話打到北影廠去。姜文擅長模仿,尤其學起演員趙丹那叫一絕。趙丹是誰?當初跟周旋演《馬路天使》的大紅人。馬精武一接電話,問您哪位,姜文拿腔作調:“小馬啊,你連我的聲音都聽不出來了嗎?”

馬精武趕忙畢恭畢敬:“哎呀是趙老師呀!”

然後以趙丹的身份跟人聊了足足10分鐘。

《邪不壓正》上映:55歲的姜文,噴我一臉25歲的荷爾蒙

< 少年姜文與英達 >

最皮的是一次同學聚會,喝痛快了,大家都無聊。姜文又打電話,給那些沒到場的同學打,一會兒冒充人家爸爸,一會兒冒充老師,學得惟妙惟肖。多年後,以小說《頑主》成名的作家王朔赴美,姜文直接找了個女助手冒充是白宮的,用英語給王朔打電話:“喂,您好,請問是王先生嗎?白宮想邀請您參加晚宴。”

王朔何等聰明,聽了兩句就笑:“這是哪個孫子拿我尋開心呢?”

你說皮不皮?

《邪不壓正》上映:55歲的姜文,噴我一臉25歲的荷爾蒙

戲精姜文·初級篇

1981年,英達考上北大,姜文卻落榜了。

英達的父親英若誠,那是北京人藝的大咖。英達常帶著姜文去看《茶館》,看了二十遍,怎麼都看不膩。有一回他對英達說:“於是之長得也不怎麼樣,演戲演得好,照樣受歡迎,可見演員關鍵在演,並不在臉蛋。”

英達說:“那你也可以試試呀。”

姜文最先考的是電影學院,他都沒敢告訴他爸媽。進考場後,姜文演了一段《烈火中永生》中革命烈士許雲峰和特務頭子的對話。老師說:“回去等信兒吧。”不久後,姜文收到一封信,還沒看,被一位同學搶了去。同學大聲唸到:“安心工作,安心學習!”姜文心就涼了。

《邪不壓正》上映:55歲的姜文,噴我一臉25歲的荷爾蒙

< 姜文中戲畢業 >

英達得知此事,還是鼓勵他去考。第二年,他騎著腳踏車把姜文拉進了中戲的考場。姜文朗誦了一段契訶夫的《變色龍》,當時就給老師驚豔了:“沒有一定的文化修養以及對契訶夫作品的獨到理解,沒有內在的幽默氣質,這種風格是很難把握準確的。這孩子有戲。”

不但有戲,還很有腦子。每次老師教表演時,姜文都要問:“為什麼?”老師在臺上示範一遍“這樣演”,姜文總要回一句:“那我這樣演行不行?”

這是姜文跟別人最不一樣的地方,他一直覺得,演員不是導演的工具。

由於長相老成,加上不斷打磨演技,姜文幹過不少極具欺騙性的事。當時中戲男生特別鬧騰,鄰居不堪其擾,決定給街道主任提意見。姜文聽說後,直接帶兩個同學喬裝成幹部上門家訪,收集了一堆材料,臨走時說:“來,籤個字。相不相信組織?相信的話就別鬧了,我立馬給你們落實。”

還有一次,老師佈置作業,要姜文和呂麗萍搭戲演一對暮年夫婦。排演前幾天,他就跟呂麗萍走街串巷,看老年人是怎麼走路的。然後兩人借了一身戲服回中戲門口溜達,遇到一大幫熟人,愣是沒一個瞧出來。一位老師騎著腳踏車從姜文身邊過還使勁兒按鈴:“來,老先生,請讓一讓。”

《邪不壓正》上映:55歲的姜文,噴我一臉25歲的荷爾蒙

姜文還在唸書時,導演謝晉打算拍《赤壁》就找過他,可惜當時學校不放人,只能算了。畢業後,《末代皇帝》劇組又找上門來,想讓姜文演溥儀,姜文滿口答應。卻沒想到,劇組前後腳找了他和陳道明。姜文心裡正樂呢,一天碰見一個同學問他:“你幹嘛呢?”姜文說:“我等著演《末代皇帝》。”同學說:“不會呀,我聽說人家早開機了!”

姜文去找劇組,製片說:“要不你演溥儀的弟弟吧。”姜文笑:“我比陳道明還大呢!”人說:“這不重要。”

姜文回了一句:“要我演,我只演溥儀。”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姜文正失望時,導演陳家林要拍《末代皇后》,隨即找到姜文。姜文問:“我才畢業9個月,您敢冒這個險?”

陳家林問:“你看呢?”

姜文狡黠地一笑:“這戲就得我來演,而且肯定能演好。”

這就是姜文的心氣。

《邪不壓正》上映:55歲的姜文,噴我一臉25歲的荷爾蒙

戲精姜文·進階篇

為了演戲,姜文翻遍了那本《我的前半生》,看遍了所有和溥儀有關的紀錄片,還專門去找溥儀的弟弟瞭解各種生活細節。那段時間弟弟姜武煩得要死:“沒法兒跟他睡覺,只要醒著,他就要跟你聊溥儀。”

事實證明姜文是對的,溥儀這個角色一出來,就幫他在影壇奠定了地位。隨後,他就接到了人生中的兩個重磅角色,一個是謝晉導演《芙蓉鎮》裡的秦書田,一個是張藝謀導演《紅高粱》裡的“我爺爺”。

這兩部戲,姜文把表演做到了極致。

為了演好右派秦書田,姜文在長沙、衡陽等地訪問了近50個“右派”。把小說《芙蓉鎮》翻了個稀爛後,他給秦書田寫了一本比小說還厚的人物傳記。當時謝晉是多大的咖位,演起戲來,姜文很少惟命是從。每一場戲他都要加入自己的想法。越到後期,他的想法越多,連劇情、服裝、動作,都要提出自己的見解。

《邪不壓正》上映:55歲的姜文,噴我一臉25歲的荷爾蒙

< 姜文與劉曉慶出演《芙蓉鎮》 >

其中一場戲,秦書田拿掃帚掃大街,為了凸顯人物性格和心理,姜文問:“能不能讓他摟著掃帚跳一段華爾茲?”這一幕最終成了一個大亮點。當時謝晉說:“我看你小子想法這麼多啊,遲早得自己當導演。”

沒拍《紅高粱》之前,姜文曾和上影廠一個拍農村題材的導演說:“哪天你有角色,給我留一個。”該導演當時只是微微一笑,潛臺詞是:“算了吧,你演不了。”結果沒多久,姜文就演活了“我爺爺”,啪啪打臉。

鞏俐曾回憶說,演《紅高粱》那會兒,姜文每天晚上拉著張藝謀侃戲。比如戲中迎娶“我奶奶”那場“癲轎”的戲,就是姜文拍腦袋想出來的。姜文就是這麼個人,只要進了劇組,滿腦子就是戲。晚上他不睡覺,非要拉著人家說戲。劇組裡的人都困得眼皮打架了,他一個人還在那裡滔滔不絕:“睡這麼早幹嘛啊?”

據說拍戲時,姜文老跟張藝謀吵。他想法太多了,從服裝、道具到場景設計,每個地方都要跟張藝謀掰扯半天。而在表演上,張藝謀不得不服:

“如果沒有姜文的表演,這部戲不會有那種自由狂放的勁頭。”

《邪不壓正》上映:55歲的姜文,噴我一臉25歲的荷爾蒙

< 姜文出演《紅高粱》 >

1988年,《紅高粱》橫空出世,震驚世界影壇。姜文看到成片後說了句話:“原來出色的電影就是這樣,那改明兒我也拍一個。”

陳凱歌聽了說:“你呀,別當導演,偉大的演員一百年才出一個,你有這個潛質,別浪費了自己的才華。”

可張藝謀說:“姜文註定是要當司令官的人,他不甘心當底下的兵。他的心很高,而且有這個能力,希望自己超過任何人。”

顯然,老謀子是對的。

《邪不壓正》上映:55歲的姜文,噴我一臉25歲的荷爾蒙

導演姜文

1992年,姜文赴美訪問,見識了一大批國際導演,其中就有他最喜歡的馬丁·斯科塞斯。回來後,他對劉曉慶說:“我想去美國學導演。”

劉曉慶直搖頭:“導演不是學出來的,而是幹出來的。你現在這麼年輕,有的是激情。激情才是成功的關鍵。你要當導演,我看還是趁早。”

這話對姜文一擊即中。可尋思了半天,姜文也不知道該拍什麼。他看上過池莉的小說《你不是一條河》,也看上過蘇童的《紅粉》,但都被人搶先了。正發愁的時候,一次聚會上,王朔當作若無其事地丟給他一本《收穫》,翻開其中一篇《動物兇猛》,漫不經心地讓他拿回去看看。

估計王朔早有預謀,他知道《動物兇猛》關於軍隊大院子弟生活的段落,一定能引起姜文的共鳴。果然,姜文一口氣讀完6萬字,激動得徹夜難眠。姜文立馬找王朔:“我想拍成電影,你給我當編劇吧。”那陣王朔剛寫完大量的影視劇本,一聽說要當編劇就噁心,百般推辭。姜文說:“行,那我自己來吧!”

《邪不壓正》上映:55歲的姜文,噴我一臉25歲的荷爾蒙

< 姜文與馮小剛《陽光燦爛的日子》 >

1992年5月,姜文在6平方米的小屋裡,沒日沒夜地寫了一個半月的劇本,困了睡,醒來就寫,完全與世隔絕。整個人思緒徹底飛回到70年代的少年時光。等到6月底,他把6萬字的小說改成了7萬字的電影劇本。不太滿意,又改了一稿,活生生給寫到了9萬字。

早已成為中國編劇界大拿的王朔老師拿過劇本一看,不禁喟嘆道:“原來劇本應該這麼寫,虧我半輩子欺世盜名。”

劇本有了,可沒人願意給姜文投資。你演戲牛,就一定會拍戲嗎?姜文只好先去美國拍了《北京人在紐約》。但劉曉慶一心想要他當導演,四處打通關係,給他找投資人,終於想辦法拉到了100萬美金。

投資一定,姜文就在報紙上登廣告,要在全國範圍內找跟他長得像的小演員。一位畫家聽到風聲後,立馬把兒子推薦到了劇組。姜文收到小孩兒的照片和資料後,趕緊去找他媽。他媽一看:“沒錯,你十五六歲時就長這樣。”

就這麼著,夏雨成了男主角。

《邪不壓正》上映:55歲的姜文,噴我一臉25歲的荷爾蒙

< 《陽光燦爛的日子》 >

從這天起,姜文就進入了他生命中的第二個藝術角色:導演。

許多創作習慣,也一開始就定好了調子。為了讓小演員們入戲,他把他們拉到北京郊區封閉訓練了一個月,穿70年代的衣褲,不許帶零錢,不許跟外界通訊。早上6點起床做早操,7點早餐,接著就是接受70年代的革命教育,看各種蘇聯影片。一個月下來,這幫孩子活脫脫一幫“文革”時期的大院子弟。

1993年8月23日,王朔生日,《陽光燦爛的日子》開拍。開機儀式上,現場貼了兩行大字:陽光永遠燦爛,朔爺永遠牛逼。

姜文講完話,請王朔上去:“您來幾句?”

王朔紅著臉說:“都挺不容易的,就這樣吧!”

可真正不容易的事,還在後面。

《邪不壓正》上映:55歲的姜文,噴我一臉25歲的荷爾蒙

重度完美主義者姜文

在《一部電影的誕生》中,關於《陽光燦爛的日子》,姜文曾寫道:“真不敢相信這部電影居然完成了,在一年多時間裡,我們多少次彈盡糧絕,又有多少次起死回生……”

這話不是矯情,因為姜文的完美主義,《陽光燦爛的日子》一路難產。

從第一場戲開始,姜文就追求極致。那場戲,夏雨要和幾個男孩兒在澡堂洗澡,碰上陶虹演的女孩兒進澡堂搗亂。五分鐘不到的鏡頭,拍了整整三天,幾個男孩兒洗澡洗得褪了一層皮,嚇得夏雨半個月不想洗澡。

劇本上男主角送別父親的大場面,只有三行字,姜文拍了15天,呼叫了20輛坦克,十多架飛機,拍了將近4個小時的素材。為了畫面顏色,他甚至把一整架飛機都給重新刷了一遍。最後這段剪輯時,只用了3分鐘。

王朔的《動物兇猛》裡,女主米蘭有張特別重要的照片,是令男孩兒荷爾蒙飆升的關鍵。為了拍出這張照片,姜文直接拉來電影攝影機,讓寧靜隨便動,然後用兩本膠片,拍了10萬格的底片,一千多個鏡頭,最後才選出一張。

《邪不壓正》上映:55歲的姜文,噴我一臉25歲的荷爾蒙

攝影師顧長衛當時就提醒他:“你悠著點兒。”姜文說:“不行,我覺得非得這樣拍,不這樣拍我拍不出來。”

由於對每場戲精益求精,沒多久,投資商打給劇組的定金就花沒了。中途又遇到一家公司撤出,劇組窮得只能吃饅頭青菜。可姜文已經掄圓了膀子,抽出來的刀收不回去了。劉曉慶只好一次次把自己的錢投進去,王朔也把積蓄往裡面扔。製片主任天天都為錢的事發愁。

很長一段時間,姜文只能負債拍片,借器材死撐。片子的戰線越來越長。一天姜文跟王朔等人吃飯,沒精打采,有人問姜文片子拍得怎麼樣了,一個演員開玩笑說:“片名已經改叫《大約在冬季》。”

姜文差點就急了。

最後,劇組拉到300萬港幣投資,總算在1994年1月殺青。

前後算下來,姜文拍了25萬英尺的膠片,直接破了當時國產電影拍片記錄,手上一分多餘的錢都沒有了。要不是經王朔推薦認識了一位法國人,電影后期都做不出來。

《邪不壓正》上映:55歲的姜文,噴我一臉25歲的荷爾蒙

< 姜文與夏雨 >

好在所有努力都沒白費,《陽光燦爛的日子》上映後,直接摘下當年票房桂冠,夏雨更是奪得國際影帝。美國《時代》週刊在1995年歲末評選出世界十大重要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位居榜首。演員也好,導演也罷,幾乎所有人看完電影的第一感受都是:姜文牛逼。

之後的電影,姜文的重度完美主義症狀也從未消停。

拍《太陽照常升起》時,他花了1000萬,耗時一年,從雲南到甘肅,動用了數百隻飛禽走獸,連羽毛質感都要修成理想中的樣子。又把300多平米的藏式房屋、數十噸鵝卵石運到外景地,造了個美輪美奐的空間。

姜文講故事資訊量巨大,又不喜歡慢鏡頭。拍《鬼子來了》時,居然有4000多個鏡頭,比一部武俠片還多。後期剪輯,花了整整9個月。關鍵地方一格一格地來回剪,剪輯師都快崩潰了,但姜文還不滿意,整天嘮叨:“誰能多剪一秒,我給誰錢。”最後,《鬼子來了》花了48萬卷膠片。姜文卻說:“人家《拯救大兵瑞恩》好幾百萬卷呢,我覺得我已經很剋制了。”

至於劇本討論,更是漫長。找到好的小說後,他會和一個編劇先打磨出一個初稿,再找別的編劇在上面修改、潤色,甚至全部推翻。每加入一個編劇,都要重新上一遍漆。就像在一部機器上反覆打磨每一顆螺絲。拍《讓子彈飛》時,他直接拆出120頁紙,一頁一分鐘,反覆打磨,一頁一頁地拍。有時候,半夜想起來改劇本,第二天直接可以不開機。

《邪不壓正》上映:55歲的姜文,噴我一臉25歲的荷爾蒙

< 姜文與導演昆汀·塔倫提諾 >

拍攝過程中,姜文也磨人。拍《太陽照常升起》時,需要一輛火車,花了30萬把舊車廂從全國各地運到取景地。結果拍攝那天,火車久久不來,姜文就和顏悅色地在器材師傅耳邊磨了一天繭子:“王小柱同學,火車。”

“您喝點水麼?”

“不喝,火車。”

“吃點東西麼?”

“不吃,火車。”

人家前腳走,他後腳跟上去:“王小柱同學,火車啥時候來呢?”

也正是這樣的姜文,給了我們太多驚喜。《鬼子來了》雖然遭禁,卻拿到戛納的評委會大獎,被法國《新觀察家》評為具有超越意義的大師級作品。《太陽照常升起》這部拍給自己的情詩,極盡絢爛之能事。影評人週黎明曾說

:“我就看了裡面一個鏡頭,就可以斷定姜文是個天才。”

《邪不壓正》上映:55歲的姜文,噴我一臉25歲的荷爾蒙

至於《讓子彈飛》,毋庸贅言,當年最熱門的作品,讓無數觀眾在影院裡爽爆。觀眾說看不懂《太陽照常升起》,姜文好像賭氣一樣,在《讓》裡用了和《太陽》一樣的主題配樂:“行,看不懂是吧,這次我給你們拍個能看懂的。”

姜文這脾氣,有點像個孩子。觀眾說《太陽》看不懂,他回一句:“看不懂你還挺自豪的?你應該回去好好反思反思。”觀眾說看《一步之遙》打瞌睡,他又回一句:“這麼大動靜的片子你都打瞌睡,那你看啥能起勁?”

這就不得不提到第5個姜文了。

那就是槓精。

《邪不壓正》上映:55歲的姜文,噴我一臉25歲的荷爾蒙

槓精姜文

姜文或許不是刻意抬槓,但他懟起人來,分分鐘給人噎死。

首當其衝“遭殃”的便是記者,圈兒內記者都覺得姜文難採。

有個段子說,姜文老愛給記者上課,還是拿體育老師的態度給你上語文課。

有一回,記者問他:“導演和演員,你覺得哪個過癮?”姜文說:“你這是什麼問題,誰願意去幹一件不過癮的事?”記者說:“比如在您以往的電影中……”還沒說完,姜文盯著對方:“我不比如。”

還有一回,姜文一路下來跟記者扯了些有的沒的閒篇,那記者實在憋不住了,說:“您嚴肅點兒行嗎?”姜文說:“難道你覺得我不嚴肅?”記者都快哭了:“拿這樣一堆採訪我回去沒法兒交代。”姜文愣了愣:“沒法兒交代你賴我?”

《南都娛樂週刊》甚至出過一篇專稿,裡面用各種資料和經驗總結出若干條方法論,專稿的名字就叫《如何正確地採訪姜文》。

《邪不壓正》上映:55歲的姜文,噴我一臉25歲的荷爾蒙

拍完《太陽》,對於觀眾的不買賬,姜文也是直來直去:“為什麼藝術片有意思,那是把不同的世界觀呈現給你,這是一種誠意。”

言下之意,你愛看沒誠意的爛片,我也拿你沒轍。

而對於觀眾把《讓子彈飛》拿來各種解構和隱喻闡述,姜文又說:“那是你們把我看小了,民國在電影裡就是個工具,我還犯不著單為它拍一部電影。幾個政治人物值得我拿來影射?藝術比他們高多了。難怪看不懂《太陽照常升起》。”

其實類似的話,早在《陽光燦爛的日子》口碑炸裂後,30歲出頭的姜文就說過:“我想拍一部好電影,讓人們對它感興趣。至於主題,不用那麼顯而易見地表達出來,沒意思。每個人都該從電影裡感受到不同的主題,因為生活就是這樣。”

前前後後,無論跟誰槓,姜文都透出一股勁兒,也是大家經常用在姜文身上的那幾個詞:自大、狂妄、鋒利、霸氣……

但就是這樣一個人,實在鶴立雞群,無論演員還是導演,技巧上、才華上,都做到了中國最高的一個層級。而他的號召力,沒人能質疑。拍《一步之遙》時,能找擱筆的廖一梅做編劇,找洪晃演反派,靠的絕不是自大和狂妄。

王朔說過:“他身上有股勁兒,讓很多人願意為他做點事。”

《邪不壓正》上映:55歲的姜文,噴我一臉25歲的荷爾蒙

姜文有他的自戀,有他的鋒芒,有時候站得實在太高,而且喜歡高高在上地告訴質疑他的人:

你們期待的那些結果,我不是辦不到,是沒放眼裡。

所以,《霸王別姬》的編劇蘆葦說:“其實姜文的個人風格很明顯,總結起來就是三個字:我牛逼。但他最大的問題,就是過分依賴他的牛逼。”

多年以前,馮小剛在紐約給姜文拍《北京人在紐約》時,也曾有同樣的感悟:“我個人的問題是,怎麼樣才能做到最好,至於姜文老師,則是如何能夠節制他的才華。對他來說,最大的敵人就是淤出來的聰明。”

《邪不壓正》上映:55歲的姜文,噴我一臉25歲的荷爾蒙

《邪不壓正》

說完5個姜文,聊幾句新電影。

楊瀾曾問姜文:“你四年才拍一部電影,不怕觀眾把你給忘了?”姜文則說:“我從來不在乎會不會被人記得。”而現實是,哪怕上一次觀眾從他的作品中走出來時一臉懵逼,但只要拍新作品,就會有無數人期待。

很多人期待姜文,還是想對他的才華一探究竟,看看他還能抖出多少驚奇和燃點,讓人迷醉。能勾起此類觀影欲的導演,放眼望去,整個華語影壇,屈指可數。

《邪不壓正》改編自張北海的小說《俠隱》。說起張北海,這又是一個奇人。張艾嘉是他侄女,陳昇為他寫過一首《老嬉皮》。阿城、王安憶、羅大佑、李安這些人跟他很熟。甚至有人說,20世紀六七十年代華人去美國,無一不在張北海家的沙發上坐過。

為了寫《俠隱》,他收集了幾百本關於老北京的資料。文中細節一一求真,連洋車路費和老媽子的工資,都細細考據。

《邪不壓正》上映:55歲的姜文,噴我一臉25歲的荷爾蒙

這樣一本小說拍成電影,本來就是驚喜。就目前各方反饋來看,電影一路都很爽很燃,黑色幽默與荷爾蒙滿屏飛濺。照姜文以往的個性,電影一定是借小說的殼,還他心中的魂。是拿1937年的北平,講他對這個世界的看法以及他這個歲數對生命的感悟。

這是姜文的執念,因為他從來都是拿藝術家的標準來要求自己,而不是商人。就像他早年提醒馮小剛時說的:

“電影應該是酒,哪怕只有一口,它也得是酒。你應該把葡萄釀成酒,不能僅僅滿足於做一杯又一杯的鮮榨葡萄汁。”

而他,只想與我們同醉。

《邪不壓正》上映:55歲的姜文,噴我一臉25歲的荷爾蒙

本文參考資料:

[1]《漢子姜文》,李爾葳著

[2]《姜文:才華中的是是非非》,北京衛視《誰在說》

[3]《英達、姜文陽光燦爛的日子》,董竹撰

[4]《我把青春獻給你》,馮小剛著

[5]《為什麼那麼多人誤解姜文?》,程青松採寫,原載於《青年電影手冊》

[6]《姜文的寵與失》,靳錦撰,《人物》

[7]《姜文:一隻上了膛的火槍?》,南方網訊,大鳴撰

[8]《如何正確地採訪姜文》,黃姣姣、劉倩採寫,《南方娛樂週刊》

[9]《京城明星兄弟·姜文姜武》,紀錄片《記憶》

[10]《姜文開涮王朔說美國總統要接見他》,沈群撰

[11]《陽光燦爛的日子》追憶,王朔撰

[12]《新電影傳奇》中關於姜文的採訪

[13]《小崔說事》崔永元與姜文的訪談

[14]《一部電影的誕生》,姜文、劉曉慶等人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