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法

七夕會雅玩|文房雅物翻簧筆筒

作者:由 新民晚報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2-05-01

圓筆筒怎麼放筆好看

七夕會雅玩|文房雅物翻簧筆筒

盛行於明清時期的筆筒,因方便實用具有觀賞性及獨特的文化品位,受到文人墨客們青睞和追捧,成了案頭必備的文房雅物。前清詞人朱彝尊在《筆筒銘》中對筆筒功能雲:“筆之在案,或側或頗,猶人之無儀,筒以束之,如客得家,閒彼放心,歸於無邪。”

筆筒的形制從古至今,多為圓筒直口直壁,口底相若形狀。隨著工藝發展和藝人的奇思妙想,也出現了少量方形、菱形、多邊形,還有不規則異形。由於需求擴大和審美的多樣性,材質由當初瓷、竹、木為主,逐漸增加了白玉、象牙、水晶、剔紅、金屬、琺琅、紫砂等質地。

筆筒雖是文房用具中器型變化最小,卻是裝飾方法最豐富的品種。當年各地瓷器名窯、嘉定竹刻、廣東牙雕、蘇作傢俱、京作玉雕均各顯神通,製作出了一批藝術水平高超,匠心獨具的精品。在小小的筆筒上,或繪有各色釉彩的精美畫作,或賦予各種巧奪天工的雕琢,成了人們追求的心儀之物,至今盛而不衰。

我收藏筆筒多年,其中有一隻看似木卻非木,不像竹卻是竹,較為少見的翻簧筆筒,深得我喜愛。這隻高16釐米,長寬各12釐米的方形筆筒,外形規整,線角挺括,四面滿工,底部鑲有菱形紅木底座。畫面採用淺浮雕技法,嫻熟細膩的刀功,刻畫出遠山近水,層巒疊嶂、蒼松古樹、石橋小舟,還有衣袂飄然仙風道骨的人物,呈現虛實空靈,古樸雅緻的韻味。在不易察覺的一角,還刻有“甲子年秋日,王雲”的落款。整個筆筒製作嚴絲合縫,工藝精湛,猶如一塊整料製成。

我在寧波奉化一位藝人處瞭解到,製作一隻翻簧筆筒工藝繁複,費工耗時。首先要去山中挑取節長粗壯的楠竹,削除表面竹青及中間部分,僅留約0。5毫米內壁竹簧,經高溫蒸煮致使軟化,然後將重物壓平後晾曬,使圓形竹簧變成平面。其次將薄如片紙的竹簧貼上在竹木胎上,做到無縫無隙。再以此為材,用傳統木工技法制成筆筒毛坯,進行細緻打磨,使其平整光滑。最後根據器物的造型,精心繪製圖稿,並施以不同的雕刻手法。整個過程,要歷經七道完整的工序,最終才得以完成。

用這種工藝製作文房用具筆筒,體現了翻簧竹刻工藝造型與雕刻技藝的完美結合,淋漓盡致地展現了竹清麗脫俗的風韻,典雅高潔的內涵。在空氣氧化作用下,隨著時間流逝,明麗柔和的色澤逐漸變深,如同深褐琥珀,會呈現出更加獨具的迷人魅力。

翻簧製作工藝是我國特有的獨門工藝秘技,已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目前在浙江黃岩、奉化,湖南邵陽等地,僅由少數藝人掌握此技藝,且製作每件作品工藝要求高,製作週期長,數量極為有限,為識者所珍。(周進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