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法

秋招之路:從產品角度應對校招

作者:由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2-05-13

校招網申時間結束還可以投遞簡歷嗎

產品經理核心職責: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本文將從這兩方面來和大家一起聊聊在校招中遇到的主要問題,以及具體的解決方式。

秋招之路:從產品角度應對校招

因為這段時間一直在忙秋招,所以很久沒有在社群上釋出文章,也沒有及時回覆大家的評論,應屆生現在的重心大概都在找工作上面了。

這篇文章相當於是我這段時間參加校招的一段總結和回顧吧,我不會發具體的面經,如果你也是一名日常感到焦慮的剛畢業或即將畢業的求職者,感興趣的話可以往下看。

眾所周知,用一句話概括,產品經理的核心職責就是

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我會從這兩方面來聊聊我們在校招中遇到的主要問題以及具體的解決方式。

一、發現問題

1。 時間問題

參加校招的第一大阻礙就是錯過意向企業的網申時間,18年各大企業的春季實習生招聘時我就因為沒怎麼關注校招資訊錯過了一大波網申,我申請的時候已經到4月底了,只有很小一部分公司的網申通道還沒關閉,前後加起來投遞了六七家公司,最後只拿到一家公司的實習offer,後來就直接去實習了,也沒有其他的選擇。

後來為了能夠在秋招中拿到幾家意向企業的offer,我很早就開始瀏覽關於秋招的資訊,包括網申開放時間、參與方式、校招流程等,提前準備好目標崗位的簡歷,到秋招真正開始的時候也不會慌了。

一般來說,

秋季招聘會在9月大規模開啟

,而提前批7月就會開始(很優秀或者運氣很好才可能透過提前批,如果你有充分的把握可以試試提前批,不然還是乖乖走正常筆試面試流程)。

春季招聘以實習生招聘為主

,集中在2月3月,鮮少有正式的全職崗位,透過春招拿到實習offer是有轉正機會的,但是轉正比例因公司人員現狀而異。

我覺得

最好的方式是在春招中拿到滿意的實習offer,然後做兩手準備,一邊等答辯轉正一邊準備秋招。

秋招之路:從產品角度應對校招

△ 校招時間表

2。 渠道問題

由於春招和秋招都是針對應屆畢業生的招聘,所以企業在選拔人才時和社招的要求是不一樣的,培養方式也存在很大的差異,我們平時投簡歷大部分都是在拉鉤、BOSS直聘、智聯招聘、51job等第三方招聘平臺上,但是這些平臺提供的基本都是社招崗位,大家需要注意的是

最正規的校招渠道是企業的校園招聘官網

,最快捷的方式就是

在百度搜索網站裡搜尋企業名稱+校招

(比如騰訊校招),就會出來校招官網結果,對比歷年網申開放時間就能知道自己要在什麼時間點投遞簡歷了。

官網會寫清楚所有的筆試/面試時間、參與方式、流程,

所以一切重要的資訊請見校招官網!

有些公司的筆試會安排在校園宣講會現場,宣講結束後進行筆試,但是大部分公司採取的都是線上筆試的形式,面試基本都是宣講會結束的後一天,有些在公司進行,有些在學校附近的酒店進行,可以提前看看自己離哪個城市比較近,在網申時填寫最方便的面試城市就可以了,這點還是比較人性的,可以節省很多路費。

校招求職和考研一樣都是一個人的奮鬥之路,但是校招需要更多能夠共享的資訊,比如某家企業是不是已經開始發放面試通知等,自己悶在屋子裡默默複習而“與世隔絕”也是不可取的,目前我覺得最有價值的平臺是

牛客網

,很多應屆生都會在這個論壇上分享面試經驗、內推資訊,也可以下載一些題庫自己練練手,總的來說是一個綜合型的校招資源站。

此外還有像一些專門推送校招資訊的公眾號如

互聯派、白熊事務所、內推君

等也可以多多關注,其實只要你看到這些平臺上釋出了某條校招資訊,就表示校招基本全面開始了,因為個人感覺他們的推送時間相比企業官網官微還是晚了很多。

秋招之路:從產品角度應對校招

△企業網申資訊蒐集渠道推薦

二、解決問題

1。 需求部分:在摸索中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

我對職業規劃其實一直都是比較迷茫的,在秋招之前我嘗試過運營、編輯、活動策劃、營銷等不同型別的工作,也接觸了網際網路、旅遊、直播、OTT等不同行業,但依舊沒有找到自己最感興趣的型別。

直到4月份,偶然看到清華大學聯合騰訊發起了一個計算機相關的比賽,具體內容大致是圍繞小程式這樣的載體設計相關產品,那也是我第一次真正意義上接觸“產品”這個概念,後來我和兩位技術小夥伴開啟了我們的漫漫開發之路,我也第一次獨立完成圍繞產品展開的使用者調研、功能設計、測試最佳化等工作,並從這個專案中獲得了極大的滿足感和成就感。

也是從那之後,我才真正確定我想要做產品,並且希望成為能為使用者帶來價值的產品經理,於是秋招便瞄準了產品崗位。

所以直到秋招前兩個月我才知道原來網際網路公司有個崗位叫做產品經理,看了些書後瞭解到產品經理的職責是對某條產品線負責,聯合開發人員、運營人員一起最佳化產品功能,帶給使用者更好的體驗。但我並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成功獲得offer,非計算機出身,沒有任何相關實習經歷,但我還是咬著牙試了試。

在求職前需要勇於試探,找到自己最感興趣的事情,之後再不斷補充相關的知識和技能。但這不代表一定能有所收穫,我們同樣需要做好應對稍壞的結果的準備,適可而止。

凡事不一定都有成果,但凡事皆有可能

2。 功能部分:主動蒐集資訊,不做伸手黨

伸手黨顧名思義只希望透過他人獲得現有的完善的資料,不會自己搜尋整理,雖然不懂就問是種美德,但完全可以透過自己梳理獲得訊息的事情就不要經常麻煩別人了,況且成為上班族後也會接觸到一些調研分析的工作,也可以提高自己資訊蒐集方面的能力。

對待一件事情的主動性往往可以反映你的在意程度

,求職也是這樣,春招的時候我沒有花太多的心思,想著一邊實習一邊春招,因此錯過了很多企業的網申,我申請的時候已經屬於春招快結束的時候,總共網申了加起來不到十家公司。

吃過這個虧後我具體瞭解了秋招的時間和往年大型企業網申開始的時間,關注了大量的關於校招的公眾號和意向企業的官方招聘賬號,凡是看到合適的機會都會去試一試,就是為了

不想成為最後撿漏的人

,當然前提是已經準備好了最完善的簡歷。

也有很多人會選擇透過內推申請目標公司的校招,其實以前內推確實挺有用的,畢竟大部分企業會覺得自己的員工推薦的候選人也是同樣優秀的,但現在內推其實沒有那麼大的作用了,大部分內推人為了獲得伯樂獎金會上傳數百份簡歷,基數大自然推薦成功的機率就越高,於是像牛客網、應屆生求職論壇等平臺都會出現海量的內推資訊,

要自己去學會鑑別這些內推資訊的真偽(比如內推人的郵箱字尾是否為企業郵箱)

其實,除非你的能力特別突出,履歷的適配性特別高,不然透過內推來縮短招聘流程的方式基本是無效的,大部分人最終還是要參與到正常的網申流程中。

對待內推這樣的方式,我們不必抱有太大的希望,覺得內推了就一定能避免筆試或者順利進入到後面的流程中,

不要太依賴於內推人,最終的結果還是和自己的能力掛鉤的

確定目標崗位後,我們在網申前一定要不斷修改自己的簡歷,這裡說下簡歷的投遞技巧。

簡歷部分:有針對性地準備,不要一套多用。

關於簡歷首先需要強調的儘量是一頁紙寫清所有經歷。

其次有針對性地準備不同崗位的簡歷,比如我在求職產品類崗位時會準備至少兩份簡歷:一是產品經理的簡歷,二是產品運營的簡歷,但是這兩個崗位差別沒有太大,因此在撰寫實踐經歷時只用一個側重於產品設計的部分,另一個側重於運營的部分就行了。

可是如果你想求職的是產品和HR,那簡歷基本就要大換血了。另外在寫實習和專案經歷時,不要用太過於籠統的詞彙,要具體到你做的事情上,也可以寫你

在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並且是如何解決和最佳化它的

,這點在面試過程中也需要體現出來。

之前常常聽人說寫簡歷要按照STAR法則(情境situation、任務task、行動action、結果result)來寫,但是一張紙其實不夠我們把這些都寫清楚,我覺得主要

側重於行動和結果

就好了,另外的可以在面試過程中體現出來,有邏輯性地告訴面試官你在什麼場景下完成了什麼工作,中間遇到了什麼問題,你是如何最佳化它的,最後達到了什麼樣的效果,相比最佳化前提升了多少。

面試部分每個人情況不一樣,我的面試經驗也不一定適用於每一個人,著重講一下筆試部分,畢竟只有透過筆試才有獲得面試的機會。

筆試部分:能力測試+性格測試+專業筆試。

一般企業的筆試主要包括三個部分,主要有能力測評、性格測試和專業筆試。

能力測評的題目包括邏輯推理、閱讀理解、數字推理和數學運算,

和公務員的行測題目十分接近

,所以可以買一套公務員的行測題回來刷一刷。我是在網上買的行測專題,有四本,每一本都是對應的專題練習,像我數學運算和數字推理方面比較弱,所以會重點刷這兩本,然後邏輯推理和閱讀理解的部分是自己的長項刷的就少一點,

配合騰訊影片上的專題培訓課程

,可以掌握大部分的出題規律。

性格測試不用我多說,不違背道德,不前後矛盾,不特立獨行,不過於激進基本就能透過,但是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性格去勾選,因為同一道題目會重複出現來檢測做題人是否有隱瞞掩飾真實性格的傾向。

只有專業筆試因崗位不同而存在差異,產品崗的專業筆試主要考察產品邏輯和思維;技術崗會線上手撕程式碼;運營崗主要考察冷啟動等運營方案設計。

非技術崗位很難透過某項實際的技能去考察求職者的能力,但是對於自身的軟實力要求比較高,比如對市場的敏銳度,思考問題時的邏輯性,觀點的深度等,這些都需要平時的積累,很難一蹴而就。

比較推薦的方法就是

在知乎、簡書或其他平臺上釋出一些具備思考深度的觀點,提升自己思考問題的維度和高度,也就是多多思考為什麼和其背後的邏輯。

3。 迭代部分:及時覆盤每一次面試經歷

校招過程中看起來複雜繁瑣的面試流程往往最磨礪人的,想要獲得最終的offer基本上需要經歷一輪群面,兩輪專業面,一輪HR面,而每一輪面試都會淘汰50%-70%的候選人。

每一輪面試都是對候選人不同維度的考察,群面考察的是個人的領導力、團隊協作力;專業面考察的是個人的業務能力和對應聘崗位所需的專業技能的掌握;HR面考察的是個人的穩定性等。因此,

有針對性地準備不同的面試可以提高自己透過的機率

每一次面試都是演習,經歷數十次面試後,你基本就能瞭解面試官最看重應屆生哪方面的能力,

甚至在面試中成為主導的一方

,主動讓面試官對你最有把握的經歷產生興趣,推動面試程序。

面經並不只是單單地記錄和回憶面試過程中的對話,透過面經,我們需要意識到自己在哪方面還有欠缺,與目標崗位還不夠匹配,比如群面沒有透過是不是因為自己表現得過於激進,沒有融入到團隊中;專業面沒有透過是不是因為缺乏對面試企業的業務的瞭解,或者對行業的敏銳度還不夠;HR面沒有透過或許是自己沒有表達出對公司的強烈意願,透過這樣的總結可以彌補自己的劣勢,在面試中展現出最具優勢的一面。

總結面試經歷和麵完即過兩種態度產生的結果差異還挺明顯的,就我自己的經驗而言,經過3到5次的仔細覆盤後,面試成功的機率比之前高了很多,也能猜到每一輪面試官大致會問什麼問題(其實很多問題的思路都是一樣的,比如某類產品的設計思路,同類型產品的比較,行業熱點的討論),而且也能預測到面試官針對自己的簡歷會提什麼問題(提問率最高的地方需要反覆理清思路)。

如果說筆試環節最重要的是堅持不懈地刷題,瞭解時下熱點形成自己的觀點,那麼面試環節最重要的一定是覆盤總結,也不要覺得面試很麻煩,要珍惜和麵試官對話的機會,有助於培養自己的產品觀和求職觀。

目前我想到的有這些,如果還有什麼會繼續在留言中補充的,年後春招即將大規模開始,希望大家可以收穫滿意的offer!

本文由 @慄慄粥 原創釋出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