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法

一天賣出8212萬,成本不過60元,瘋狂的盲盒到底玩得是什麼?

作者:由 苑燕兒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2-05-30

茉莉盲盒多少一個

一天賣出8212萬,成本不過60元,瘋狂的盲盒到底玩得是什麼?

兩年吞噬十幾萬的小玩具

只不過買個小玩具而已,居然扔了這麼多錢!真是玩物喪志!

這是大多數人看到報道後,對北京小夥“王沒譜”的第一印象。

沒錯,這位北京小夥的舉動就像他的名字那樣太沒譜了,在短短的兩年內,他購買一種稱為盲盒的小玩意,居然花了十幾萬!

一天賣出8212萬,成本不過60元,瘋狂的盲盒到底玩得是什麼?

“王沒譜”是眾多盲盒愛好者之一。他入坑盲盒圈兩年,痴迷現在最火爆的pop molly(泡泡茉莉)盲盒。

讓他更沒有想到的是,自己的這些“小玩意兒”居然瘋狂漲價這麼多。

他在幡然醒悟,自己的時候剁手行為必須要節制後,在閒魚上“退坑回血”出售自己兩年來的藏品,卻出乎意料地賣了三十幾萬的高價。

也就是說,這幾十個不起眼的小玩意,居然讓“王沒譜”在兩年間躺賺20萬元!

這也讓“炒盲盒最高溢價近40倍”的話題引發了大家的廣泛關注。但是,絕大多數處於普通級別的玩家,可就沒有這麼幸運了。

少則花費幾百多則上千上萬的買家屢見不鮮。

那究竟什麼是盲盒呢?為什麼會有人這麼痴迷於它呢?

盲盒,和它的名字一樣,就是買之前買家對盒子裡的到底是啥完全不知道,想要買到心目中的盲盒只能全憑運氣。

這還不算最吸引人的地方,最令這些“盲盒迷”們為之瘋狂的是,抽到隱藏款!

比如,“王沒譜”收藏的Molly系列盲盒,一系列的盲盒總共有12個基礎款,其中只有一個是隱藏款,也就是稀有版本。

一天賣出8212萬,成本不過60元,瘋狂的盲盒到底玩得是什麼?

按機率算的話,如果說買家抽中基礎款的機率是1/12,那麼能抽中隱藏款的機率也就是1/144。

而一個盲盒動輒就要近60元,“王沒譜”同學會為盲盒能花上十幾萬也就不足為怪了。

一天賣出8212萬,成本不過60元,瘋狂的盲盒到底玩得是什麼?

盲盒收割只是智商稅?

剛剛過去的雙十一,POP MART天貓旗艦店顯示,當天的交易額居然出乎意料的高達8212萬元,佔整個玩具類目銷量的排名第一!

同時,有資料顯示,50%的買家年齡在18—34歲,也就是說,在買玩具的大軍中,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成為了主力軍,玩具市場已明顯呈現成人化。

即使有很多人認為,這種花大價錢在玩具上的行為是在被收割智商稅,但是,現實情況不得不讓我們承認,買玩具已經成為年輕人甚至是成年人的一種娛樂方式。

面對質疑,很多資深玩家站出來反駁:難道玩具只能是孩子的專利嗎?成年人有自己選擇的權利,需要用硬性標準來衡量嗎?

一天賣出8212萬,成本不過60元,瘋狂的盲盒到底玩得是什麼?

對於很多買家來講,購買盲盒帶來的不少的樂趣

釋放壓力,緩解情緒

在這個高速發展的社會里,大多職場人在忙碌了一天後,有的人下班後選擇胡吃海喝,有的人選擇唱K來緩解被壓力壓榨的自我,而盲盒玩家則選擇了另一種不同的方式,就是沉浸在玩具的世界裡。

看到各種單純而溫婉的小玩偶,職場和生活中的陰霾立刻煙消雲散,只剩下單純的快樂。玩具帶來的只不過是心靈上的一種放鬆和自我救贖。

即使被說成幼稚又怎麼了?只要不耽誤自己高興,又有什麼關係?

喚起童年美好記憶

收集小浣熊泡麵裡的水滸卡,鐵皮青蛙、陀螺、這是當初80後、90後童年最快樂的活動了。

當我們看到小夥伴買下一堆的泡麵,只是為了收集到全部的泡麵卡片而羨慕嫉妒恨,或者因為自己集全了所有的卡片而歡呼雀躍,那份成就感,成為了為了童年最美好的記憶之一。

一天賣出8212萬,成本不過60元,瘋狂的盲盒到底玩得是什麼?

成年後,殘酷的現實世界中,也唯有玩具還能給成年人搭建一個美麗的童話世界。

很多當年的小夥伴長大後,為了實現兒時的夢想,重新投入到玩具的世界中。

比如,著名的玩具樂高就有龐大的成年粉絲群,他們在拼搭的過程中,釋放了小時候對積木的深厚感情。

新型社交方式

無論是購買盲盒,還是開箱,收集,展示,甚至收藏互換,對於玩家來講這就是一種全新的社交方式。

就如同眾多收集愛好者一樣,很多玩家會在各種貼吧,群聊中交流自己的收藏品和收藏經驗,也用自己重複或者不喜歡的款式與其他玩家進行交換,形成了一個獨有的社交圈。

對於盲盒,很多玩家追求的只是精神與情感上的滿足。沒有什麼比擁有它帶來的歡愉感更純粹,更直接。

一天賣出8212萬,成本不過60元,瘋狂的盲盒到底玩得是什麼?

盲盒的背後是對控制權的渴求

對盲盒或者其他的玩具,與其說是年輕人對玩具的執著的不如說是他們對於自我控制權的一種渴求。

他們可以選擇買或者不買,為玩具花費多少,全在自我掌控中。不同於長輩的消費和價值觀,現在的90或者00後一代人來說,比起實用價值,千金難買我樂意才是購買盲盒的真正意義。

然而,有的玩家在買盲盒的路上越走越遠,越是買不到自己想要的款式就越想要買,總覺得下一個就能抽中自己想要的,結果越陷越深,無法自拔。

其實,這是一種被稱為控制錯覺的心理。

一天賣出8212萬,成本不過60元,瘋狂的盲盒到底玩得是什麼?

什麼是控制錯覺?

先來講一個故事,日本曾經有一家保險公司,允許自己的員工以每張1美元的價格買彩票,頭獎為500萬美元。當中,有一半的彩票可以自己挑選,而另一半彩票則是由公司隨機挑選的。

到了抽獎那天,公司派工作人員找到了那些買彩票的人,並告訴他們說有人想買他們手中的彩票,希望他們能轉讓出來。那麼,這些人會以多高的價格來出售彩票呢?

隨機抽到的彩票出售平均價是1。96美元,而自己挑選彩票的平均售價則高達是8。 16美元,差不多是近五倍的價格。

因為這些人認為,自己選的彩票中獎率肯定比隨機抽取的彩票更高。但是事實上來講,兩者中獎的可能性幾乎是完全一樣的。

這就是控制錯覺。

人們通常會認為,在偶然性的事件上,自己的控制能力比實際的更為強大。但從客觀實際上來講,偶然性的事件是偶然的、不可預測的。

所以,控制錯覺是指我們會高估自己對外在事件的影響力,認為事情是受自己控制或影響,但實際上可能與自己毫無關係,這個是一種認知偏差。

也就是說,我們實際的控制能力比我們認為的要少。

那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控制力錯覺呢?、

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被錯誤的外界刺激導致主題感偏差

我們的控制感是透過對周圍事件的感知來確定的。

一些錯誤的外界刺激很容易讓我們誤認為,自己的掌控力很強。這就好比很多人喜歡玩的手遊,在遊戲世界裡,自己就是整個世界的主宰,所有的劇情和設定都圍繞自己,在遊戲世界裡,讓人控制感的爆棚也是遊戲能吸引人的主要原因。

自我歸因忽略了機率

當人們面對和技能相關的事件時,很容易會忽略機率這個事情把事件的結果歸因為自己的技能或者聰明才智,也就是自我歸因。

一天賣出8212萬,成本不過60元,瘋狂的盲盒到底玩得是什麼?

那麼,在職場和生活中,我們怎麼提高控制力呢?

1:區分是技能還是機率

美國心理學家埃倫· 蘭格認為,人們的日常活動可以分為兩大類,一種叫技能,一種叫機機率。

技能是透過長時間的不斷學習和刻苦訓練才能獲得的,人們的舉動和事情的發生結果是息息相關的,比如,學習語言,各種職業技能等。

而機率則恰恰相反,忽略掉所有因素和發生情況的事件,也就是人們的舉動和事件的結果無關,只與機率有關。比如買盲盒抽中隱藏款。

一天賣出8212萬,成本不過60元,瘋狂的盲盒到底玩得是什麼?

2.提高自控力遠離衝動

在《辛德勒的名單》中,一個喝得醉醺醺的納粹頭子,結結巴巴地對坐在椅子的辛德勒說:“知道嗎?我總是在看你,觀察你,你從來都不會喝醉。那就是絕佳的自制力!”

正如這個納粹頭子所說的那樣:“自制力就是權力。”

所以,要想提高自己的控制力,首先得忘記,世界不是那麼簡單的單一歸因的,這個世界也不是都繞著自己轉的,對於世界,我們的控制力比自己想象中要弱,這種自我暗示,可以讓自己的控制錯覺恢復到理性。

一些自我控制力較強的人,會透過意志力來壓制自己的衝動,會堅持勇敢面對問題,也正是這樣,這些人會比控制力弱的人更容易成功,這也就是我們看到的一些盲盒玩家所說的會及時止損。

一天賣出8212萬,成本不過60元,瘋狂的盲盒到底玩得是什麼?

控制力強的人往往能夠剋制自己的衝動行為,抵禦生活中的各種誘惑或者陷阱,表現出積極面對和處理問題的態度,而控制力欠佳的人卻往往會讓自己陷入泥沼無法自拔。

3.自我控制越練越強

科學家透過腦部掃描器研究發現,當人們發生衝突時,好鬥者的腦部活動,自我控制的部分比好鬥性較低的人的活動更活躍。可見,好鬥者其實很想控制住自己。

也就是說,在衝突中,好鬥的人不是不想控制自己,他們只是不善於控制自己。

科學家還發現,自我控制能力類似於肌肉的力量:

一天賣出8212萬,成本不過60元,瘋狂的盲盒到底玩得是什麼?

“兩者都會因為不斷的使用而變得比較虛弱,但可以透過休息得到補充,並且隨著練習而加強。”

新南威爾士州大學的托馬斯。丹森教授認為,可以透過使用自己不常用的手比如左手,來使用滑鼠、開門等,可以很好的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如果你的自我控制能力較弱,不妨嘗試著練習,因為練習自我控制和小時候練習穿衣服沒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