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法

彭富春:實踐理性的創新

作者:由 富春之道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2-06-24

竹帛書出現在什麼時候

理論理性是人的認識或者洞見,實踐理性是人的道德和倫理行為,詩意理性則是人的創造或生產活動。與其中的實踐理性不同,馬K思主義的實踐是人的物質生產活動,亦即勞動。

彭富春:實踐理性的創新

■ 文| 彭富春

我們談論的話題是關於馬K思主義哲學與美學的創新。創新一般是指一個事物由舊到新,亦即它的更新和變革。這就是說,我們要促成馬K思主義的哲學和美學由一個古典的形態轉變成一個現代的形態。事實上,馬K思主義從它創立之後就不斷在創新,經歷了幾個不同的發展階段,如從政治批判到文化批判等。但我們現在主張的是它的當代創新。這意味著,當代的現實存在是馬K思主義的立足點。它要思考當代的問題,並提出自己的答案。由此它成為當代世界的指引。

一般認為,哲學的基本問題是存在與思維的矛盾及其同一。存在是現實中的一切事物,也等同於物質,而思維則是關於存在的意識,也等同於心靈。這兩者雖然是分離的,但人們尋求它們的統一,亦即它們的同一性。歷史上的唯物論認為物質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物質決定精神,亦即存在決定思維。與之相反,唯心主義認為精神第一性,物質第二性,精神決定物質,亦即思維決定存在。

由此看來,唯物主義將存在與思維的同一性設立於物質,唯心主義將存在與思維的同一性設立於精神。雖然馬K思主義哲學也將存在與思維的關係作為自己的主題,但它與歷史上的一切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不同,它的存在與思維的同一性的基礎既不是物質,也不是精神,而是人的現實的物質生產勞動。這是馬K思主哲學亦即歷史唯物主義的核心。

什麼是實踐?它不是一個自然物及其活動,而是人類性的存在行為。這使歷史唯物主義區分於歷史上的各種形態的樸素唯物主義和機械唯物主義。但作為人的活動,實踐不是精神性的,而是物質性的。這使歷史唯物主義不同於歷史上的各種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但馬K思主義所說的實踐活動和歷史上所說的實踐理性也分屬各自的領域。古希臘將人的理性劃分為三種類別,即理論的、實踐的和詩意的。其中理論理性是人的認識或者洞見,實踐理性是人的道德和倫理行為,詩意理性則是人的創造或生產活動。與其中的實踐理性不同,馬K思主義的實踐是人的物質生產活動,亦即勞動。

所謂勞動是人創造和使用工具去改造自然的物質生產活動。其政治經濟學表達的語詞就是生產力。它包括了生產者、生產工具和生產原料。一定的生產力決定了一定的生產關係。它聚集了人與社會 、人與自然等多重關係,並具體地表現為勞動者在生產中的地位及其相互關係、生產資料的所有制和產品的分配等。生產力及其決定的生產關係總和便構成了經濟基礎。

在此之上所建立的社會意識形態以及與之相適應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設施就是上層建築。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是馬K思主義歷史唯物論對於社會現實的一種建築學結構的描述。其中,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之間是作用和反作用的關係。這表明,社會結構不是靜力學的,而是動力學的。但無論如何,生產力或者實踐是其根本。

彭富春:實踐理性的創新

本文作者系武漢大學哲學教授,著有系列學術專著“國學五書”(《論國學》、《論老子》、《論孔子》、《論慧能》、《論儒道禪》,均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與發行)。本文標題為編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