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法

歐陽詢與虞世南同齡不同命,難道身世悽慘,也會造成書風被壓制?

作者:由 寓書喻畫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2-07-02

澈筆畫筆順怎麼寫

導語:歐陽詢與虞世南皆為歷經陳、隋、唐三代,併發軔於初唐的著名書法家。二人一生經歷相似,但選擇不同,不論是生活還是書風。

自唐代張懷璀:

歐之於虞,可謂智均力敵,亦猶韓盧之追東郭邰也。論其成體,則虞所不逮。歐若猛將深入,時或不利;虞若行人妙選,罕有失辭。虞則內含剛柔歐則外露筋骨,君子藏器,以虞為優。

歐陽詢與虞世南同齡不同命,難道身世悽慘,也會造成書風被壓制?

歐陽詢《皇甫誕君碑》區域性

一語成定論,“抑歐揚虞”的觀點成為時風之所向。

儘管虞氏書法“下筆如神,不落疏慢,無慚世珍”,但是歐陽詢也的確是中國書法史上一位承前啟後的劃時代書家,尤其他的楷書成就以特殊的個人風貌綜合南北之長,可以說是之前三百年楷書發展的總結和提高。

歐陽詢與虞世南同齡不同命,難道身世悽慘,也會造成書風被壓制?

歐陽詢《翟天德墓誌》區域性

無論從歐、虞二人在書法上取得的成就還是從他們對後世的影響來看,“抑歐揚虞”的說法的確有失公允。

那麼,促成以上定論究竟是何種原因呢?

歐陽詢與虞世南同齡不同命,難道身世悽慘,也會造成書風被壓制?

虞世南《疲朽帖》區域性

01

叛將之子歐陽詢和良臣之後虞世南

歐陽詢、虞世南

是同時期的兩位大書家,歐陽詢僅僅大虞世南一歲,兩人同時經陳入隋,又同時從竇建德的東夏王朝歸降李世民,並且一道參加太宗時期設立的弘文館任書學教師。 在李世民麾下二人既是同僚,又是好友,就是這樣生活在相同時代環境下的兩位書法大家他們的書法風格卻迥然不同

歐陽詢與虞世南同齡不同命,難道身世悽慘,也會造成書風被壓制?

歐陽詢《皇甫誕君碑》區域性

歐陽詢,字信本,父親在陳朝做交、廣都督10餘年。因被皇帝懷疑有二心而被逼反,可惜沒成功,全家只有歐陽詢藏得早才倖免於難。後被父親昔日好友江總收養。

陳亡後,歐陽詢隨養父江總入隋,客居長安。仕途不順,文名未起,僅以善書名重長安。

歐陽詢與虞世南同齡不同命,難道身世悽慘,也會造成書風被壓制?

隋亡後,歐陽詢與虞世南一起被竇建德的東夏王朝所用。歐陽詢任太常卿,為朝廷禮儀方面最高執行長官。

兩年之後,東夏王朝為秦王李世民討平,歐陽詢再次作為降臣入唐。此時的歐陽詢已65歲。

李建成因為歐陽詢是唐高祖李淵隋時舊友,入唐後便將他

招致麾下

,起用為五品給事中。這也是他一生中最為顯赫的職位。

歐陽詢與虞世南同齡不同命,難道身世悽慘,也會造成書風被壓制?

歐陽詢《千字文》區域性

擔任給事中期間,領修鉅著《藝文類聚》。然而,在歐陽詢修畢《藝文類聚》後不久,秦王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並於是年八月繼位。歐陽詢因為是李建成太子集團中人,權臣罷位。 期間,雖然也因政治需要,被封三品銀青光祿大夫,但已經是一員閒散無事的文儒老臣。

而比歐陽詢小1歲的虞世南卻比他幸運的多。

歐陽詢與虞世南同齡不同命,難道身世悽慘,也會造成書風被壓制?

歐陽詢《千字文》區域性

虞世南出生於東南名門望族。雖4歲喪父,7歲被過繼於叔父,但在23歲時就官至五品西陽王友。

陳亡後,虞世南偕兄虞世基遷至京都,得到了晉王楊廣的賞識,成為王府學士。楊廣即位,虞世南任秘書郎,負責掌管四庫圖書經籍,併兼任文學侍臣。編纂的《長洲玉鏡》大行於世,成為一代名儒。而此時的歐陽詢僅任太常博士一職。

隋亡後,虞世南與歐陽詢共事,出任中樞機關門下省的“貳侍中”要職。

歐陽詢與虞世南同齡不同命,難道身世悽慘,也會造成書風被壓制?

歐陽詢《千字文》區域性

兩年後,虞世南與歐陽詢一樣再次作為降臣併入唐朝。64歲的虞世南作為秦王李世民的幕僚,成為著名的十八學士之一。從此君臣一體,雍容向從,而成為一代名臣。

李世民繼位10年後,虞世南致仕,帶著銀青光祿大夫三品散官和弘文館學士的職銜,以及“五絕”殊榮,閒居田園,不久後卒於鄉里,享年81歲。

歐陽詢與虞世南同齡不同命,難道身世悽慘,也會造成書風被壓制?

歐陽詢《千字文》區域性

年幼喪父這一點,歐、虞兩人或有相似,但是,歐陽詢是叛將之子,而虞世南是良臣之後,境遇當然大不不相同。他們在更迭頻繁的政權之下,仕途也隨之多變。簡而言之,歐陽詢一生主要以書名遠播,而虞世南則以“五絕”之謂成為一代儒臣。

兩人的生活經歷相近,但人生際遇不同,從而造成了他們不同的心理性格,也直接影響了各自的書法風格。

歐陽詢與虞世南同齡不同命,難道身世悽慘,也會造成書風被壓制?

虞世南《演連珠》區域性

02

自創新體的歐陽詢和敘而不作的虞世南

同為初唐四大家的

歐陽詢

虞世南

前者筆力險勁,變化自如;後者運筆穩健,骨力深藏,以楷書名世。

可以說

驚奇跳駿,險勁外露

意氣平和

逸內斂”便是兩人決然不同的特色。

歐陽詢、虞世南二人生活在同一時期,生活經歷大致相同,但際遇不同,性格發展也截然不同,故而一個鐘情北朝石刻並汲取渾樸雄厚之氣,一個承襲南朝二王晉韻之風。

以歐書《九成宮醴泉銘》和虞書《孔子廟堂碑》為例。

歐陽詢與虞世南同齡不同命,難道身世悽慘,也會造成書風被壓制?

虞世南《演連珠》區域性

平正中見險峭

《九成宮醴泉銘》

結構端莊而不呆板,以瘦削妍緊見長,點畫組合均以內逼法,中宮收緊,不放縱開張,而是集於一字中心,顯得十分嚴謹整齊。結體多取縱勢,給人以窄長之感,但其筆畫精研穿插,卻又感到字字平整端莊,沒有絲毫傾倒之勢。

橫畫多稍向右上取勢,豎畫常見極其微小的粗細變化,在兩豎並列字中作相背孤形。橫畫斜向伸展,與豎畫的極力縱伸和戈鉤的恣意挑縱,都一一體現出他對於“險峻”和“縱逸”的取勢特徵的痕跡。

歐陽詢與虞世南同齡不同命,難道身世悽慘,也會造成書風被壓制?

初看它排列整齊,狀如運算元,仔細察看,緊湊中見疏朗,於嚴謹中見變化。歐陽詢字勢左斂右展,寓險於穩,如文初的“九成”二字,先將“九”字左上收斂得很緊,而寫浮鉤時則盡情的舒展,有險中求穩之趣;“成”字也是這樣。

歐書中,當屬點的變化最多,點畫講究呼應,有的點寫三角,形方意圓。側點出現為最多,意在筆先,沉著凝重,如“代”、“玉”。

歐陽詢與虞世南同齡不同命,難道身世悽慘,也會造成書風被壓制?

“宮”、“家”、“察” 字的左點多為短豎代之,頂處之點而為垂點,提筆處方中有圓,帶有方勁感。

我們知道“三點水”中側點、側點和提這樣的順序寫法與其他楷字寫法沒有什麼明顯區別;而在“深”、“澈”等字中,我們可以明顯看出所出異處,這時的“三點水”分別寫成了撇點、豎點和提,提按頓挫並用,頗為生動嚴謹,這一寫法正是出於對北碑的汲取。

歐陽詢與虞世南同齡不同命,難道身世悽慘,也會造成書風被壓制?

“戈鉤”寫法也十分引人注目,在筆順上是先點後撇,點撇呼應。“豎彎鉤”的用筆與其他楷體有不同之處,多用提轉法,收筆保持了“隸書”筆意,這也是歐書用筆較為特殊的地方,而直鉤多用挫法,出鉤較短。

歐書捺筆變化較小,但最後一折行筆無疑,故沉著而痛快。撇捺畫時用圓筆,筆勢生動,歐書之撇

多做

犀利挺直,長撇則弧形稍大,腹部有明顯用力使粗特點,直撇則腹部使力更明顯,時有蘭葉之形,頗具圓轉之意。

歐陽詢與虞世南同齡不同命,難道身世悽慘,也會造成書風被壓制?

端莊俊逸

的《孔子廟堂碑》

虞世南書法相對於歐陽詢來說似廟堂中人,頗具多中正平和之氣。在他的眼中,書法是一種手與心的交相呼應,心是君王,手是丞相,兩者相互配合。書法是遵循大自然和人類社會陰陽二氣的運動規律,它的最高成就就是進入“道”。

虞世南虞得二王法脈,楷書傳世作品有《孔子廟堂碑》,點畫清舒遒逸,鋒芒不耀,筋骨內含,結體偏長,與歐字近似,然歐為內懨,虞做外拓,故圓渾溫潤而不露圭角。

歐陽詢與虞世南同齡不同命,難道身世悽慘,也會造成書風被壓制?

虞世南用筆也是方圓並用,但較之歐陽詢書法來說圓筆較多。筆圓、形圓、意韻圓滿,唯筆勢開張,出鋒處稍顯方勢;線條飽滿而豐盈,用筆不激不厲,變現出一種

旁若無人

、從容自信的態度。

橫畫起筆十分輕靈,直落便翻腕右行,不似歐書折筆分明。尤其短橫,起筆更輕,但也隱含直落筆的筆意,主橫稍帶孤勢筆畫之間有明顯的細對比,折豎線條勁健挺直,很少用孤形作書,起、收筆的動作十分細微。

歐陽詢與虞世南同齡不同命,難道身世悽慘,也會造成書風被壓制?

垂露的收筆幾乎是輕輕一帶旋即反收,沒有任何需要強調的動作;懸針則鋒出而不露,意韻含蓄。虞書的點除了方向有所變化外幾乎不加變化。唯稍收風尖而已。

對於撇捺的寫法更為突出,將虞書“之”字和歐陽詢之字來比較,橫撇之處多了幾分二王神韻,如筆斷意連。

歐陽詢與虞世南同齡不同命,難道身世悽慘,也會造成書風被壓制?

虞世南的捺畫之筆,是放

開的筆致之一。歐書的捺角折法鮮明,稜角清晰;虞書粗細過渡明顯,“捺角”之處方圓並用,圓潤勁健,不似歐書此處刻板呆木。仍用轉勢,即在捺角之處不加停頓,直接翻腕外放,流暢委婉。活潑靈動,格韻超絕。

虞世南轉折之處多以“圓轉為主,頓折為輔”,很不同於歐陽詢的“頓折為主,圓轉為輔”,歐書轉折一律提筆乾淨利落橫豎筆畫勁直,轉折方稜突出,這正是源自北碑痕跡的結果。

歐陽詢與虞世南同齡不同命,難道身世悽慘,也會造成書風被壓制?

虞書轉折自然且圓勢不變,與歐書的方折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偶有小方折及方筆折勢,也是稜角盡收,及其溫和。所以顯得相對於虞書來說歐書顯得鐵骨錚錚。

書法藝術的變幻無常就如同自然界中的變化,道家所說的陰陽變化,在書法中就體現為陰陽剛柔。雖書法取法自然,但需要用筆墨的變化去尋找所謂的書意。

歐陽詢與虞世南同齡不同命,難道身世悽慘,也會造成書風被壓制?

虞世南借虞安吉的話表達了自己的想法,“用筆須手腕輕虛。虞安吉雲:未解書意者,一點一畫皆求象本,乃轉自取拙,豈成書耶!”

書法不只是目取象本,更多的是物象與情感的結合。這與歐陽詢的觀點有一些相對立,他把筆畫用自然物象所描述,過於強調書法中的結構,並沒有做到隨心所欲。

歐陽詢與虞世南同齡不同命,難道身世悽慘,也會造成書風被壓制?

結語:

張懷璀在論述歐陽詢和虞世南的書法藝術的時,說“虞若行人妙選,罕有失辭。……內含剛柔,君子藏器,以虞為優”。

“藏器”就是器宇內藏,不外放,為人

處世

溫柔敦厚,這是儒家的中庸思想的具體表現。結合歐陽詢和虞世南的書法藝術特點來說,張懷瑾的這一評價還是相當準確的。

歐陽詢與虞世南同齡不同命,難道身世悽慘,也會造成書風被壓制?

歐陽詢《李譽墓誌》區域性

歐陽詢書法結構精工,剛勁挺拔,融合南北書風而具有北派書法鋒芒外露的鮮明特點,而虞世南書法繼承二王書法,不激不厲,如果單純從書法藝術的審美觀照來看,二者不應該有高低優劣之分。

然而事實上,張懷璀的這一斷語,就客觀上形成了“抑歐揚虞”,而這一評判也深刻地反映了書法發展史上儒家思想對書法藝術及其理論、氣質、風格的全面滲透,體現了傳統倫理道德對品評歐陽詢和虞世南書法地位的影響。

歐陽詢與虞世南同齡不同命,難道身世悽慘,也會造成書風被壓制?

這一評價之所以一時之間成為定論,為後世眾多書家遵從,與初唐時期特定的歷史環境中所處的獨特地位有著極大關係,是儒家文化積澱下的初唐文化制度的產物。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