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法

不爭、不求、不問、不說,隨其自然?《春寄尚顏》裡的言不由衷

作者:由 野老頭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2-07-03

奪得秦皇鞭鬼鞭什麼意思

尚顏,俗家姓薛,字茂聖,汾州人。是晚唐在荊門出家的一位僧人,工五言詩,是有名的詩僧。

這首《春寄尚顏》是晚唐另一位有名的詩僧“齊己”寫給尚顏的一首詩。全詩如下:

《春寄尚顏》

含桃花謝杏花開,杜宇新啼燕子來。

好事可能無分得,名山長似有人催。

簷聲未斷前旬雨,電影還連後夜雷。

心跡共師爭幾許,似人嫌處自遲迴。

其義

“寄”,表意為“信”,給;“含桃”櫻桃的別稱;“杜宇”是杜鵑鳥的別稱;

“好”,四聲,追求;“分”,四聲,緣分;“山長”,書院裡的教書先生,這裡指學識淵博的人;“催”,嫉妒;“共”,和;“遲”,慢慢地。

櫻桃花謝了之後杏花開了,杜鵑(布穀鳥)啼叫了,燕子也來了。一直追求的事情可能沒有緣分得到,即便學識淵博的人也會招致妒忌。房簷上連日陰雨未斷,還再滴著雨水,閃電和驚雷此起彼伏,連續不斷。本想把心裡的話和別人爭辯一番,卻覺得會招人嫌棄(也沒有必要),便自己慢慢歸來,不計較了吧。

不爭、不求、不問、不說,隨其自然?《春寄尚顏》裡的言不由衷

全詩清潤平淡,信手拈來,好似和友人當面交談,娓娓道來。

表達一種志存高遠,心向青山的心境。

不爭、不求、不問、不說,一切隨其自然,有很高的禪意。

說這首詩裡有言不由衷,我們來看看齊己其人。

齊己其人

齊己是寺廟佃戶家的孩子,從小貧苦,給寺廟裡放牛。在寺廟裡待著,也有了學習的機會。六七歲的時候,便顯示出了不錯的資質,在牛背上經常能吟出一些不錯的詩句。寺廟裡的和尚看他如此聰慧,想把他留下,便苦勸他出家為僧。

和尚們這樣做並不是為了培養他,而是培養他成才之後可以增添寺廟的聲譽。於是,齊己便從小就梯度了,拜荊南宗教領袖仰山大師慧寂為師傅。

齊己不負眾望,成為唐朝四大詩僧之一。

不爭、不求、不問、不說,隨其自然?《春寄尚顏》裡的言不由衷

成年後的齊己並沒有留在老家長沙,而是一直遊歷四方,探幽訪古,吟詩作對。61歲時,在荊州被節度使高季興挽留,一直在荊州駐足,終年76歲。

齊己一生作詩無數,被收入《全唐詩》內的就有800首,數量僅次於白居易、杜甫、李白、元稹而居第五。還有詩論《風騷指格》一卷傳於後世。

不爭、不求、不問、不說,隨其自然?《春寄尚顏》裡的言不由衷

詩韻平和,外圓內方,偶有風雷

齊己的詩,大多平淡樸素,不著痕跡,抒情說理都偏向禪意,格律工整,外圓內方。

讀他的詩,覺得他雖身為僧人,依然還有很重的塵緣,但因為是自小出家,這種塵緣又不可名狀,飄搖不定,描摹不清。如他這首白髮。

《白髮》

莫染亦莫鑷,任從伊滿頭。白雖無耐藥,黑也不禁秋。

靜枕聽蟬臥,閒垂看水流。浮生未達此,多為爾為愁。

這種縹緲不定的愁緒,不知他是為何所擾,可能是因他還有其他抱負,但因少年出家,而終不可得吧。

不爭、不求、不問、不說,隨其自然?《春寄尚顏》裡的言不由衷

他是知名的僧人,有朝廷給的月俸,還有很多香火,日子沒有勞憂,但心緒卻總也難以平復,想一心向佛,但也難免孤獨之感。

《閉門》

外事休關念,灰心獨閉門。無人來問我,白日又黃昏。

燈集飛蛾影,窗銷迸雪痕。中心自明瞭,一句祖師言。

僧人的身份壓抑了他的性、情、願,才情受到侷限。他的詩大都清潤平滑,雲淡風輕,不露鋒芒,藏拙掩才。但細讀其詩,又都情真意切,內有綿針。

若不是為生活所迫,恐他不會選擇出家為僧。

不爭、不求、不問、不說,隨其自然?《春寄尚顏》裡的言不由衷

下面這首《謝荊幕孫郎中見示《樂府歌集》二十八字》,雖為應和之作,卻可以一查其內心風雲。

《謝荊幕孫郎中見示《樂府歌集》二十八字》

長吉才狂太白顛,二公文陣勢橫前。

誰言後代無高手,奪得秦皇鞭鬼鞭。

從整體看,他這首《春寄尚顏》雖然表達了不爭、不求、不問、不說,一切隨其自然的蘊意,但卻更有欲言又止,扭捏自憐,說放下又放不下的感覺。

不爭、不求、不問、不說,隨其自然?《春寄尚顏》裡的言不由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