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法

金陵老楊:一座城的“風水”是怎麼回事?南京有怎樣的優勢?

作者:由 仁仁閱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2-07-04

秣陵的秣是什麼意思

公元229年,孫權稱帝,立國號為吳,定都建業。從此,這座城市開始了六朝古都的旅程。

金陵老楊長期在南京生活,他特別著迷南京的這段歷史,走在這個城市的邊邊角角,他都能就著一磚一瓦,或者一個不起眼的地名,跟路人聊上一個下午。

金陵老楊有本書叫《長江岸邊說六朝》,這下好了,你不用到南京,也能聽到他說的六朝故事了。

我們今天來看看東吳天空下的南京。當孫家人還在拼命創業的時候,不僅沒有“南京”這個名字,這塊地方也是一片荒蕪,附近有一個秣陵縣,可以看成是南京的前身。

金陵老楊:一座城的“風水”是怎麼回事?南京有怎樣的優勢?

說起秣陵,不得不往前聊聊。早在公元前333年,戰國時期,楚國打敗了越國,在石頭山上建了一座城邑,叫金陵邑,南京的另一個名稱——金陵,就是從這兒來的。

楚國看上了這兒險要的地勢,修建金陵邑,主要是為了防守用。

秦國統一天下後,大概覺得這兒離咸陽太遠,如果有叛亂分子佔了金陵,把金陵當成根據地,進行恐怖活動,實在是個麻煩事兒。

秦朝人乾脆拆了城池,把老百姓移到了郊區。

當年秦始皇出巡,隊伍浩浩蕩蕩,有個術士往金陵這兒瞧了瞧,回去跟秦王說這兒有一股王氣,勸他防患於未然。

秦始皇想到的辦法也簡單:改名吧,改叫秣陵。“秣”是草料的意思,秣陵於是乎就是養馬的地方。

這是惡毒的詛咒,詛咒秣陵出不了經天緯地之才。

金陵老楊:一座城的“風水”是怎麼回事?南京有怎樣的優勢?

秦始皇的期盼終究是落空了,四百多年後,天下三分,秣陵這塊地方繁華富庶,更出現了孫權這樣的英雄人物。

不過,孫家人也是拼勁盡三代人的努力,才找到秣陵這塊寶地。

諸葛亮在《隆中對》裡說,“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江東已經經歷了三代領導人,分別是父親孫堅、哥哥孫策和弟弟孫權。

孫堅和曹操同歲,自稱是孫武后裔,打仗非常勇猛。

當年董卓在洛陽挾持了漢獻帝,幹盡壞事兒,各地豪傑紛紛宣佈討伐董卓。

孫堅也從長沙起兵,一路北上。討董聯軍推舉袁紹做盟主,但袁紹似乎只想當尊貴的盟主,不想進兵。

曹操氣不過,自己帶了幾千人就敢去攻打董卓。

在這裡我們要為曹操的勇氣點個贊,但這時候他的實力還不太夠,被董卓的軍隊打得落花流水,好不容易才逃命。

孫堅不一樣,孫堅勇氣和實力都有。

他孤軍深入,打敗董卓和呂布,順道還斬了華雄。攻進洛陽後,傳國玉璽還被他意外拿到了。此時的孫堅,毫無疑問是戰場上最耀眼的明星,怎麼打怎麼有。

但這顆星星消逝得太早了。過了沒多久,孫堅在進攻荊州黃祖時中了箭,僅僅三十七歲就死了。

金陵老楊:一座城的“風水”是怎麼回事?南京有怎樣的優勢?

孫堅的兒子孫策接了他的班,但孫策只有十七歲,稚嫩得很,而且他爸爸留給他的是一堆爛攤子。

孫堅死後,孫家的軍隊被袁術收編,年輕的孫策只好投靠袁術。

袁術對於孫家人不太地道,孫策三番兩次請求袁術,把父親的兵馬還給孫家,袁術說什麼呢?

他說:“不著急,你先給我打這兒打那兒,打下來之後,不僅兵馬還你,還封你一個大大的官位。”反正話是這麼說,幾年了都沒有兌現。

孫策也不是傻子,明白跟著袁術幹,不會有什麼前途,這時候有人建議他去江東創業。

孫策跟袁術開空頭支票,說“你把我爸的軍隊給我,我替你攻打江東,回頭再幫你平定天下。”袁術答應了,孫策帶著軍隊馬上開拔。

江東對孫策來說真是福地,他以為要過幾年苦日子,沒想到幸福不打一聲招呼就洶湧而來。

孫策沒有幾年便打下了蘇南、浙江、江西、安徽等一大片地方,他連年征戰,收服了很多名士,也殺死了不少豪強。

可惜,就在事業蒸蒸日上的時候,孫策迎來了和父親同樣的命運。二十六歲,孫策被刺客射傷,不久之後就去世了,比他父親還短命。

金陵老楊:一座城的“風水”是怎麼回事?南京有怎樣的優勢?

孫策留給弟弟孫權六個郡,地盤不小了;還有兩個得力助手,張昭和周瑜,都是一等一的人才。

這時候孫氏家族看起來家大業大,但危機也著實不少。

曹操和袁術都想來這裡吃塊兒肉,虎視眈眈;本地山越人時不時找茬打架,也頭疼得很。

而且孫權實在是很年輕,只有十九歲,孫策對這個弟弟其實沒有十足的把握。

我們都熟悉“劉備託孤”的故事,劉備臨終的時候,囑咐諸葛亮,說:劉禪不行的話,“彼可取而代之”。

孫策也託孤,他臨死的時候跟張昭講,“如果孫權不行,你就取代他;如果大業不成,你就投降曹操,不用有什麼顧慮。”

金陵老楊:一座城的“風水”是怎麼回事?南京有怎樣的優勢?

事實證明孫權很優秀,根本用不著張昭取代。

那時候他們的大本營在吳郡,在今天的蘇州,孫權在這兒待了八年,接連幹成幾件大事兒。一是徹底剿平了山越人,二是西征江夏並且殺死黃祖,為父親報了仇。

孫權剛剛在南方取得了一點兒成績,就迎來了更大的挑戰。

曹操在北方打敗袁紹,剿平烏桓,基本上平定了北方,現在志得意滿的曹操已經率領大軍南下了,看來這是一場惡戰。

孫權覺得吳郡離前線太遠,指揮打仗不方便,於是搬到了京口,也就是今天的鎮江,在這裡住了三年。

接下來的故事我們都知道,孫劉聯手,在赤壁大敗曹軍。天下漸漸有了三國鼎立的樣子。

赤壁之戰打完,曹操在譙縣組建水軍,企圖捲土重來。

孫權腦子清楚得很,曹操擁有整個北方,哪是那麼容易打敗的,真要硬碰硬的話,大仗還有不少。

眼下孫權有一個難題,京口離譙縣又比較遠,打起水戰來,恐怕貽誤戰機,只好再次搬家。

公元211年,孫權把行政中心搬到了秣陵。其實當年秣陵只能算是三四線城市。

東漢末年,洛陽和長安早已是聲名在外的都城。秣陵呢,古揚州下面有九十二個縣,秣陵只是其中一箇中等生,說它是三四線城市,一點兒也不為過。

金陵老楊:一座城的“風水”是怎麼回事?南京有怎樣的優勢?

既然秣陵那麼不發達,那為什麼還要搬過去呢?一來,是地理位置合適;二來,就是秦始皇忌憚的那個原因,這個地方有“王氣”,具體這王氣怎麼回事兒待會兒再說,先來看孫權在這裡幹了什麼事情。

第一件事兒是改名,既然東吳當家人要搬到秣陵,那秣陵這個名字必須要改,主公怎麼能住在一個養馬的地方呢!

很快秣陵改名叫建業,意義很明顯,建功立業嘛。這說明孫權確實想在這裡長久發展,建立一番功業。

建業沒有讓孫權失望,他搬來這裡之後基本順風順水。

赤壁之戰後,曹操重整一番旗鼓,再次攻打江東,孫權率領七萬人,成功抵擋住曹軍攻勢,還派甘寧突然襲擊了曹操大營。

從此之後,曹軍像得了恐懼症,一看到江東兵馬就發怵,連連打敗仗。

《三國演義》把“草船借箭”的功勞放在諸葛亮頭上,其實完成這個操作的是孫權。

孫權坐著大船,大搖大擺地在曹軍面前晃悠,曹軍不敢出擊,只敢在遠處拼命放箭。很快,東吳的幾條船被射成了半個刺蝟。

孫權很從容地命令手下把船轉個方向,曹軍也很配合,再次放箭,於是東吳的船變成了完整的刺蝟。孫權這才不緊不慢地離去。

雙方僵持了一個多月,曹操看到孫權的隊伍紀律嚴明、鬥志滿滿,長嘆一口氣,說“生子,就該生孫權這樣的兒子;像劉表那樣的兒子,純屬豬犬。”

當然,曹操不是在佔孫權的便宜,他是在誇孫權家業守得好,仗打得漂亮。

曹操退兵,孫權基本控制了合肥以南、長江以北的廣大地區,把孫家的地盤擴大了不少。南宋詞人辛棄疾做過評價,他說:“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金陵老楊:一座城的“風水”是怎麼回事?南京有怎樣的優勢?

公元229年,孫權稱帝,定都建業。

一向謹慎的孫權把都城選在建業,不僅因為他在這裡成功抗擊曹操,順利收回荊州,還因為這裡的“風水”的確好。

注意,我們在這裡談建業的 “風水”,不是宣傳封建迷信的意思。

中國古人講“風水”,講的是什麼呢?用一句話概括,就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我們現在也強調與環境友好相處。

一個人坐著,怎麼坐才舒服呢?

最好坐在高度合適的椅子上,後面有椅背,兩邊有扶手,倚著靠著都舒服;如果在戶外,面向南方,還能享受到溫暖的陽光;如果前面有山有水,那就更好了,青山綠水總能讓人心情舒暢。

一個風水上佳的城市也有如此的講究。古人定的基本格局是負陰抱陽,背山面水,整座城池可以看到東方日出,西邊日落。

城市背靠的山,有主峰有次峰,主峰就像椅背,可以靠上去休息;旁邊的次峰呢,好似兩個保鏢站在旁邊,護佑你的周全。

城市面對的水,最好是月牙形的大湖或者彎曲的河流。山水圍繞著城市,構成一幅秀麗的山水畫。

金陵老楊:一座城的“風水”是怎麼回事?南京有怎樣的優勢?

這樣的地形有什麼好呢?除了景色秀麗,還能聚“氣”。武俠小說裡經常寫,某某絕頂高手在高山之巔練功,為的是吐納天地之氣,吸收日月之精華。

一個城市如果能夠和周圍的山水和諧共處,那就是風水寶地。在看風水的術士眼裡,這座城有“王氣”。

仔細看看孫權的建業城,會發現“王氣”很盛。

建業東邊有鐘山,西邊有石頭山,如同兩個忠心的侍衛。往北邊看,遠有幕府山,近有雞籠山、覆舟山。往南看,有牛首山、方山。

城市四周都有山石拱衛,中間就能藏風聚氣。光有山還不行,水也不能缺,秦淮河流過建業城,這座城就有了靈性。

有人說了,有山有水的城市多了去了,不只建業一個,它憑什麼當六朝古都?

哎,這是個好問題,建業確實優秀,因為建業周圍的山不一般,它符合傳統的“四象”,是寶地中的寶地。

“四象”是什麼呢?就是俗稱的“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

中國古代把天空分成東、西、南、北四個方位,四個方位分別對應春、夏、秋、冬四個季節,每一個方位再對應一種靈物。

金陵老楊:一座城的“風水”是怎麼回事?南京有怎樣的優勢?

東方對應春天,配的靈物是青龍,因為青龍生機盎然,代表春天萬物生長。

建業的東邊是鐘山,鬱鬱蔥蔥的,蜿蜒在那兒,看上去恰好是一條青龍。

南方對應夏天,配的靈物是朱雀。因為夏天炎熱,鳥類動物特別多,朱雀的意思就是紅色的火雀。

建業城的南邊有牛首山和方山,層層疊疊,好似一群鳥在翩翩起舞。

西方對應秋天,配的靈物是白虎。因為秋天有肅殺之氣,白虎就代表這一股殺氣。

建業城的西邊有石頭山,山勢陡峭,又是戰略要地,天然帶著一股肅殺之氣。

北方對應冬天,配的靈物是玄武。因為冬天萬物沉靜,動物也冬眠,“玄武”的意思就是黑色的大龜,黑色顯得收斂,龜也有冬眠的意思。

建業城北方的幕府山,正如一隻冬眠的大黑烏龜,趴在江邊上。

按坐北朝南的方位,整座建業城,正好是“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上好的風水地形。

金陵老楊:一座城的“風水”是怎麼回事?南京有怎樣的優勢?

還有一個有意思的事情,南京有玄武區、玄武湖,其實這個湖最開始不叫玄武湖,叫什麼呢?叫“後湖”或者“北湖”。

因為按照坐北朝南的方位來說,玄武湖在後面或者北面。

那後來怎麼改名叫玄武湖了呢?就是為了對應風水上的“北玄武”。因為有了玄武湖,所以才有了後來的玄武區。

在現在的中華門城堡那個地方,有一座橋叫做鎮淮橋,東吳的時候就有了,不過那時候叫“南津大橋”,到了東晉,改叫“朱雀橋”。

沒錯兒,改這個名字也是為了照應風水,照應風水上的“南朱雀”。唐朝詩人劉禹錫有一句詩,說“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說的就是這座橋。

金陵老楊:一座城的“風水”是怎麼回事?南京有怎樣的優勢?

孫權稱帝,定都建業。國家剛剛建立,修一座新宮殿一點兒也不過分,普通人家結婚,還要個新房子呢!

孫權一點兒也不像揮霍的二代,他的節儉超出了想象。

孫權壓根兒沒蓋新的宮殿,好多年前他的哥哥孫策在這裡修了一座府第,在今天的北門橋附近,周瑜也在這兒住過。孫權稱帝之後,還住在這個舊宅子裡。

但帝王住的地方,沒有一點兒新氣象也說不過去。他讓匠人把牆加厚了一點兒,再把名字改了,叫“太初宮”,這就是孫權的皇宮了。

從稱帝那年開始,孫權在這個名不副實的宮殿裡,一住就是十八年。朝中大臣都看不下去了,說:“陛下啊,這房子都五十年了,說不定什麼時候就倒了,咱們還是修一座宮殿吧,再說,陛下您住在這裡,實在有損我們東吳的顏面,你說外國使臣看到您就住這破房子,勢必會看輕我們。陛下咱們就蓋一個新的吧。”

金陵老楊:一座城的“風水”是怎麼回事?南京有怎樣的優勢?

孫權頂不住眾位大臣的輪番請求,答應翻新宮殿,但接下來的一句話幾乎讓眾位大臣罵出髒話來,孫權說:“翻新的材料就不要用新的了,太浪費,我記得前些年武昌有一些新的宮殿,把那兒的磚瓦木材拆下來,運到建業就好了。”

大臣連忙提出異議,說:“武昌那些宮殿也有二十八年了,二十八年的木材,哪兒還能用,咱們就用新的吧,雖然咱們東吳還不是泱泱大國,但蓋兩間宮殿的錢還是有的。”

孫權堅持自己的想法,舉例說當初大禹住的也是破房子,沒什麼丟人的,現在每年打仗,老百姓的賦稅也多,如果再大規模砍樹,勞民傷財,恐怕激起民憤。

大臣們都不敢再多說什麼,如果你的君主向大禹看齊,你不住在草棚裡就不錯了。

不久之後,從武昌宮殿上拆下來的木頭磚瓦,沿著長江順流而下,順利到達建業。

只用了一年時間,新的太初宮就建成了。材料雖然不是新的,但經過能工巧匠的精心雕琢,新宮殿壯麗明秀,獨有一種南方溫婉的氣質。

魏國、蜀國的使者看見如此的宮室,都讚不絕口。

金陵老楊:一座城的“風水”是怎麼回事?南京有怎樣的優勢?

現在,外地人去南京遊玩,中山陵是不得不去的地方,這兒已經是城市名片了。

中山陵園區內有一座梅花山,不算特別顯眼,你到了那兒,不妨小心留意一下,路邊可能會發現一座石碑,上面寫著孫權墓。

據說孫權的大墓,就在梅花山附近的山水叢林之間,但現在一點兒痕跡也找不到了,只剩路邊這座孤零零的小碑。

蘇軾寫詞說“遙想公瑾當年”,“羽扇綸巾,雄姿英發”,他說的是周瑜。

換成孫權也挺合適,遙想孫權當年,建功立業,赫赫功績。沒有孫權,南京城很可能不是現在的樣子。如今我們只能對著這一座石碑,遙想當年的孫仲謀和建業城了。

從一座清秀的太初宮,到南朝四百八十寺,再到六朝金粉淹沒在楊堅的鐵蹄之下。朝代更迭,新舊交替,只有城牆如故,山水依舊。

有很多像金陵老楊一樣的人,走在這個城市的邊邊角角,隨口就能說出過去的歲月。

也許這就是活的歷史,穿越千年而不滅,總有一些人記在心上,逐漸釀成了一座城的底蘊。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