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法

謾罵式教育是如何毀掉一個孩子的?

作者:由 Focus孚科思專注力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2-07-04

興致乏乏是什麼意思

最近刷到了一條新聞,是一位媽媽在地鐵裡眾目睽睽之下對犯錯的女兒大聲斥責,辱罵,扔書包,打帽子。。。

這個新聞其實並算不上多獨特,雖然現在隨著社會的進步和家庭教育的重視,這樣在公共場合的謾罵式教育已經少了很多,但是這個小女孩的驚恐和窒息感相信每個人都有感同身受。

當然這是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我們都知道這樣的羞辱教育是萬萬不可取的。但是其實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家長卻自覺的踏上了同樣的路。

謾罵式教育是如何毀掉一個孩子的?

三歲的寶寶尿床了,父母會說:都三歲了還尿床,羞羞;孩子玩的髒兮兮的回家,父母會啪啪的打幾下屁股以示懲戒;教了很多遍的常識孩子還不會,家長會說:這麼大了連這點道理也不懂。。。

這些話語或者行為看似沒有情緒激烈的字眼,但是對於孩子來說,產生的心理傷害並不會小於辱罵。不僅容易讓孩子產生羞愧,並且會影響孩子的自尊和人格的建立。

#1 孩子怎麼想?

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父母和孩子進行換位思考,設身處地的去想,當自己站在那個位置上,會想些什麼。

是害怕嗎?——為什麼我只是衣服髒了點就要打我呢?別的小朋友都是這麼玩的,這個陌生的人真的是晚上給我講故事的爸爸媽媽嗎?

是羞愧嗎?——我為什麼又尿褲子了,我是不是太丟臉了,其他小朋友都不會這樣的吧。他們知道了會怎麼想呢?

是自卑嗎?——我為什麼總是忘記爸爸媽媽講過的事,我總是讓人失望,我應該就是不夠聰明才不討人喜歡吧。

謾罵式教育是如何毀掉一個孩子的?

家長的否定往往比外界的否定看起來更為致命,因為這是來自最信任最親密的人的不認同。

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面對挑戰,他們的第一個念頭便是“我不行”;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現代社會,他們的第一個念頭便會是“我不如他們”;甚至在面對獎勵、面對戀愛物件時,他們的第一個念頭也可能是“我不配”。

#2 人為的“童年陰影”

我們經常把小時候看到不大美好的事物戲言為“童年陰影”,長大後再看見、經歷相似的事物後不禁會倒吸一口涼氣:

“這部恐怖電影簡直是我的童年陰影!”

“天吶這條臭水溝是我的童年陰影,我小時候掉下去過!”

能在現在調侃出的“童年陰影”,大概都是已經成功跨過了童年時的那道恐懼。

而那些看不見的、不可言說的“童年陰影”同樣真實存在——這道陰影有可能就是家長言語上的羞辱而帶來的自卑。

謾罵式教育是如何毀掉一個孩子的?

其實父母仔細觀察一下就會發現,兩三歲的孩子已經開始擁有羞愧的意識,例如砸壞了東西,尿了褲子會表現出扭頭、藏起來、不讓人靠近等行為。如果這個時候父母的表現是嘲笑、批評、挖苦,那勢必會造成負面影響,而這種影響會刻進孩子的潛意識中,伴隨他的一生。

童年,或者說在家長教育下的童年,決定了戰勝自卑的起始難度,決定了追求優越的上限高度,也形成了今後自身生活風格的雛形。

#3 平等溝通建立親子關係

董卿可以稱為央視“主持一姐”,從任何方面看,都是一位優秀的高知女性。但是即便如此,她也時常困在童年陰影中。她曾在新書釋出會中談過自己的原生家庭:

你無法想象一個知識分子對他的獨生女兒有多麼的嚴苛,他不讓我照鏡子,不讓媽媽給我買新衣服,不能有任何的文體活動。

這種嚴格的教育方式,讓已經 46 歲的董卿到現在還經常會出現自卑情緒。

「我一直處於一個極不自信的狀態,我要做得比別人好很多,我心裡才會覺得踏實。」

謾罵式教育是如何毀掉一個孩子的?

你的打罵,並不會讓孩子學會勇敢,相反會變得恐懼和自卑。

我們總說,“幸運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治癒童年”,最好的教育,不是用責罰、打罵去教育孩子,逼著他按你的規劃走完一生。

而是平等地溝通,尊重他們的思考和選擇,讓他們成為真正獨立、完整的人。

所以,家長們,當你怒氣沖天時,請儘量剋制,閉上眼睛,默唸30秒,再做決定。和諧的親子關係和溫馨的親子依戀,需要雙方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