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法

漢桓帝原本是個了不起的皇帝,諸葛亮對他的評價很低,原因何在?

作者:由 小逗傳媒玉任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2-07-04

漢桓帝的下個皇帝是誰

漢桓帝原本是個了不起的皇帝,諸葛亮對他的評價很低,原因何在?

漢桓帝劉志是東漢第十位皇帝,祖父劉開是河間孝王,父親劉翼為劉開庶子,受封蠡吾侯,級別不高,與皇權相去甚遠。哪知漢質帝得罪了把持朝政的梁太后之兄梁冀,被梁冀毒殺。梁冀軾君之後就另立劉志為帝。這樣,15歲的劉志從河間入京登上了帝位。

按一般歷史規律發展,劉志年少,少不更事,又是突然從地方調入中央,背景環境突變,在朝中沒有任何勢力,那就只能老老實實地任由梁冀擺佈、做梁冀的傀儡皇帝了。

事實上,梁冀就是這麼想,才迎劉志為帝的。

而且,堂堂漢質帝都被梁冀玩死,那沒有任何政治經驗、乳臭未乾的劉志,又能有什麼作為?

哪知劉志卻是個天才式的皇帝,登位後,韜光養晦,暗中積聚力量,然後發起致命一擊,將梁冀連根拔起,一擼到底。

可笑的是,梁冀原本掌握著大部分首都衛戍部隊,但因為劉志出手如電,梁氏部下根本來不及反應,就全部束手就擒。

劉志收繳了梁冀大將軍印綬後,遠遣其到比景都縣。

比景縣位於如今越南中部的熱帶叢林,天迥地遠,梁冀絕望之下,自殺以謝天下。

而梁氏家族,包括梁冀在朝廷和地方的親戚,全部逮入詔獄,不論男女老幼,全都押往鬧市斬首,屍體暴露街頭。

梁氏派系的公卿、列校、州刺史、二千石官員,被誅殺的有數十人;舊時屬吏和賓客,被免官的有三百餘人,整個朝廷,為之一空。

當日,使者從宮中來往賓士,三公九卿等朝庭大臣都失去常態,官府和大街小巷猶如鼎中的開水一片沸騰,京城百姓面面相覷,不知發生了什麼事。

等到梁冀自殺的訊息傳出,百姓彷彿從夢中醒來,無不稱快,歌舞慶祝。

劉志下令沒收梁冀的財產,由官府變賣,收入共計三十餘億。

漢桓帝原本是個了不起的皇帝,諸葛亮對他的評價很低,原因何在?

據《食貨志》記載,當時一石米的價值大約是五十錢,其一石相當於現在六十斤,透過平價換算,其一錢約等於現在的兩塊錢。三十億錢則約等於現在的六十億元,可購買六千萬石大米。

按照購買力計算,梁冀一案的涉案金額僅次於滿清和坤案,和珅案涉案金額折算成白銀共一億兩,可買六千六百萬石大米。

可和嘉慶皇帝處理這些贓款的作法不同,劉志將之全都上繳國庫,減收當年全國租稅的一半。(滿清嘉慶抄和珅所得贓款當於國家二十年財政收入,卻沒給老百姓減一文錢的稅賦)

爾後,又把梁冀的園林分散給貧民耕種。

並宣佈不再設大將軍,另設秘書監以加強皇權。

想想看,清康熙皇帝苗正根紅,八歲登位,做了八年皇帝,根深枝茂,才敢對權臣鰲拜下手,而除鰲拜事卻被後人津津樂道、稱頌不已。

實際上,說鰲拜專橫、勢大等等,全是康熙的一面之詞,梁冀,卻是歷史上著名的“跋扈將軍”,劉志卻乾脆利落將之剪除,足見才能了得,手段漂亮。

更難得的是,在以後劉傑統治的日子裡,東漢帝國國內經濟持續發展,他所重用的 “涼州三明”對外作戰連戰連勝,在籍人口5600多萬,比西漢任何一個時代都多,和盛唐持同一水平,達到了古代中國土地承載量的上限。

也因為這樣,永康元年(公元167年)十二月,36歲的劉志駕崩,得諡號為“桓”,與“春秋五霸”中的齊桓公相同,意思是“闢疆服遠、克敬勤民”。

可以說,在當時東漢朝臣的眼中,劉志就是他們的“齊桓公”。

可是,就是這樣一個“齊桓公”,後人對他的評價卻很低。

諸葛亮在《出師表》裡,就把漢桓帝和著名的昏庸之君漢靈帝並列,說:“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

這是為什麼?

原來,漢桓帝為了誅殺梁冀一夥,不得不與宦官合謀,自此“權勢專歸宦官”。

剪除梁冀成功,漢桓帝在同一日給單超、左倌、徐璜、具瑗、唐衡五個宦官封侯,各食邑一萬戶。

其中的單超在此基礎上再增加一萬戶,世稱“五侯”。

當時帝國的人口總數是五千六百多萬,戶數應在一千一百萬左右。六萬戶則超過了全國總戶數的千分之五,桓帝該日的打賞,實在豪爽。

漢桓帝原本是個了不起的皇帝,諸葛亮對他的評價很低,原因何在?

另外,單超任車騎將軍,位同三公,這也是歷史上對宦官封賞最豐厚的一次。

桓帝這麼弄,朝中官員就不幹了,他們和太學生組成“士人黨”,聯合反對宦官當權。

桓帝因此製造出了臭名昭著的“黨錮之禍”,下詔逮捕達200餘人。

“黨錮之禍”一共發生了兩次,大家都認為此舉傷及漢朝根本,即漢朝的衰敗和滅亡,桓帝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於是,漢桓帝就被後人捆綁和漢靈帝一起,貼上了昏庸的標籤。

憑心而論,漢桓帝所封的“五侯”也只過了五六年好日子,當這 “五侯”作威作福影響到帝國的統治,漢桓帝毫不手軟,先將具瑗、左倌迫死,後又將單超、徐璜和唐衡的襲封者悉數降為鄉侯;其子弟分封者,一律免爵,史稱“一除內嬖”。

雖然後來又有新一代諸如侯覽、段矽之類的宦官上來,桓帝也絕不容忍他們勢力坐大。

侯覽、段矽的門客欺壓百姓,濟北相滕延在桓帝的支援下,當場揮刀,讓數十人暴屍街頭。

滕延也因此升為了京兆尹。

宦官張讓的兄弟張朔是野王縣令,好事不做,壞事做絕,兇殘變態,肢解懷孕婦女。司隸校尉李膺下令將這個人渣緝拿歸案,從野王縣一直追到洛陽,從將其從張讓家裡的合柱裡提出,一輪審訊下來,當即實施處決。

張讓向桓帝訴冤,桓帝問李膺,為什麼不先請示我就動手處決了呢?

李膺大義凜然地答:“從前孔子擔任魯國的大司寇,七天便把少正卯處決,而今我到職已經十天,不能因拖延時間而獲罪。”

桓帝於是回過頭對張讓無奈地聳了聳肩,攤開兩手,說:“你弟弟罪有應得,能怪司隸校尉什麼呢?”

張讓哭喪著臉,作聲不得。

李膺昂然而出。

漢桓帝原本是個了不起的皇帝,諸葛亮對他的評價很低,原因何在?

李膺這種威勢嚇得所有宦官“鞠躬屏氣”,大聲話也不敢說。甚至到了休假也龜縮在宮中不出。桓帝怪問其故,這些宦官一齊跪倒,叩頭哭著說:“畏李校尉。”

可以說,李膺能這樣,與桓帝的默許和支援是分不開的。

所以說,在桓帝當政的日子裡,宦官並不足以亂政。

而漢桓帝一手製造出的第一次“黨錮之禍”,並沒有黨人被處死,僅僅關押了十個月,就全部釋放回家了。

補一句,漢桓沒有殺黨人,黨人岑暖卻在逃亡中殺死了漢桓帝寵愛的張美人全家二百多口以洩私憤。

其他黨人出獄,收穫了名聲,高高興興地分頭回鄉。

真正讓宦官坐大,以弄到了不可收拾地步的,是桓帝的繼任者,漢靈帝劉宏。

而殺害黨人無數,傷害到東漢帝國士人命脈基根的,也是漢靈帝劉宏。

漢靈帝劉宏搗鼓出來的第二次“黨錮之禍”迫害死了六、七百人,大量士人逃亡,成為了一場巨大的政治災難。

漢桓帝曾在一日同封“五侯”,漢靈帝毫不示弱,一次性冊封了十二位中常侍,這十二位中常侍中的張讓、趙忠、封諝、段珪、曹節、侯覽、蹇碩、程曠、夏惲、郭勝十人朋比為奸,史稱“十常侍”。

讀過小說《三國演義》的都知道了,因為“十常侍”弄政,國事漸非,江河日下,天下思變,盜賊蜂起。

一句話,是十常侍推動了漢朝的滅亡,是揭開三國亂世的主要原因。

《三國演義》第一回《宴桃園豪傑三結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裡講:中平六年四月,靈帝病重,擬立王美人所生皇子劉協為太子。十常侍中的蹇碩建議:“欲立劉協,必先殺死大將軍何進,劉協日後才能平安。”靈帝於是傳何進進宮。

何進的妹妹是何皇后,何皇后生有皇子劉辯。何進知道皇帝要殺自己,拒絕入宮,召集大臣到自己家裡商議如何對付十常侍。

等靈帝終於掛了,何進令司隸校尉袁紹領五千御林軍進了皇宮,便在靈帝靈柩前面,立自己的外甥劉辯繼承皇位。

劉辯做皇帝,靈帝的母親董太后心裡不是很樂意。十常侍之一的宦官張讓就推她主持朝政,讓她封皇子劉協為陳留王,封她的哥哥董重為驃騎將軍。張讓本人也因此操持了朝中大權。

何進和姐姐何太后不肯就此罷休,必欲先殺十常侍不可。

袁紹給何進出了個餿主意:召在西涼領兵的刺史董卓進京除宦官。

董卓進京,破壞力巨大,國家分崩離析,三國爭雄的亂世轟然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