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法

漢字思維 | 中國古建築中的漢字如何打好“基礎”?

作者:由 博晤文化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2-08-15

基礎的礎音節是什麼

我們曾站在漢中古漢臺上,面對望江臺聽漢高祖劉邦奠定大漢基礎、問鼎三國的故事,在這裡我們一起學習了“基”、“礎”的知識。“基礎”並不是一個簡單抽象的概念,在中國古建築中,“基”和“礎”是兩樣決定建築物是否堅固、突顯身份的十分重要的構件。

漢字思維 | 中國古建築中的漢字如何打好“基礎”?

“基”就是臺基

,由“其”加“土”組成,“其”就是“箕”,古文字寫作“

漢字思維 | 中國古建築中的漢字如何打好“基礎”?

”,是古代建築施工時用於運送土石的工具。古人建造房子之前,首先會

用土石壘起一塊高於地面的建築物底座

,可以防潮、防腐,使建築物不會下陷,也增強房屋的高大雄偉,突顯主人的身份。一般房屋用單層臺基,隆重的殿堂用兩層或三層臺基。

“九層之臺,起於壘土”,說的就是臺基。臺基對於建築物來說可是十分重要的構件,“基”是否夯實、穩固是決定房屋是否能順利建成、是否牢固、是否抵抗風雨的重點。

中國有個成語叫“

功虧一簣

”,

比喻做事情只差最後一點卻沒能完成,結果枉費工夫

。“簣”也是一種運送土石的工具,比“箕”大一些。一座宮殿如果需要一千簣的土石用以夯築臺基,那麼即使就差一簣土,之前的九百九十九簣也將前功盡棄。

漢字思維 | 中國古建築中的漢字如何打好“基礎”?

古漢臺望江臺 2017年暑假漢中游學攝

有人用“牆倒屋不塌”來形容中國古建築。這是因為中國的傳統建築是用柱子來承受上部的荷載,而牆體只起圍合封閉空間的作用。即使牆面遭到損壞,整個建築也不會倒塌,這也是中國建築的一大特色。這些柱子不是直接嵌於臺基之上,而是透過石礎與臺基相連。

“石上出柱”則為“礎”

,“礎”簡體字為形聲兼義字,繁體字寫作“礎”,為形聲字。石礎十分重要,它是承受屋柱壓力的墊基石,使落地屋柱不因潮溼而腐爛,同時又加強臺基的承壓力。中國古建築大多為木架結構,可謂

柱柱皆有,缺一不可。

除了防腐、抗壓的功能,古建築中的石礎也成為屋主人和匠人們突出其品味和藝術審美的重要表現。

石礎也因其功能和藝術的完美統一,成為中國傳統建築中最富有趣味的一部分

漢字思維 | 中國古建築中的漢字如何打好“基礎”?

漢字思維 | 中國古建築中的漢字如何打好“基礎”?

“基”需要一箕土一箕土層層夯實,“礎”則需要找到合適的柱才能發揮其作用。“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無論“基”還是“礎”,都是建築物的根腳,只有著眼於眼下的每一步才能打下穩固的“基礎”,才會有高樓大廈、亭臺樓宇。這就是中國人賦予古建築之中的處世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