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法

《論語》為政篇第二13(原文、譯文、點評)

作者:由 徐力大多吉講堂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2-08-16

論語為政多少字

《論語》為政篇第二13(原文、譯文、點評)

2-13

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論語》為政篇第二13(原文、譯文、點評)

【譯文】

子貢問什麼是君子。孔子說:“先做事,後說。”

《論語》為政篇第二13(原文、譯文、點評)

【徐

力點評

一個母雞,通常也是下完了蛋以後,才到處咯咯噠咯咯噠地叫,向別人傳達自己已經下了蛋的資訊。那種事先提前咯咯噠完了以後,再去下蛋的母雞,或者只咯咯噠不下蛋的母雞,少見。

母雞在下蛋這個事上,一般尚知道先做後說,但是我們觀察高階的人類,卻會發現,人呀,卻往往是做前先說,說了不做。

一件事,還沒有做,就已經先宣傳出去了,就已經咯咯噠出去了,就已經先讓其他人知道了,這樣有啥好處?這樣當然有好處,沒好處的事,誰幹?

好處一,這樣可以當成藍圖畫給別人,給別人以希望,可以當成承諾來吸引人、安人心,從而讓別人聽自己的話,讓別人順從服從自己。

好處二,這樣還能顯得自己高明,有智慧,有境界,還沒做事呢,就已經獲得了不少人的敬佩和讚美。

好處三,這樣還能起到安撫自己的良心的作用,讓自己暫時心安。

還未下蛋,先咯咯噠地叫喚一下,這種簡直是一舉兩得,屬於一箭雙鵰甚至三雕的事。所以,這樣做的人,自然也就多。

但是這樣做,也是有壞處的,並非只有好處沒壞處。因為這樣做,畢竟是有風險的。

這是因為,很多事,在做之前,如果先說了,往往也就做不到了。這就是人們平時說的,說了不做,說了做不到。這種原因是眾多的。可能是開始確實是想做,但是後來由於條件環境改變了,比如,由於提前說出去了而遭到反對者的打擊,或者有其他原因,造成想做又做不成的結局,於是就只好放棄了,弄成了半途而廢。也可能是從一開始就沒打算想做,只不過就是拿來吸引一下人,忽悠別人支援自己,透過這種方式利用一下別人,利用完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了,也就完了。也可能,本來就是想這樣騙騙自己:我知道應該這樣做,我也想這樣去做,只是計劃沒有變化大,後來條件不允許了,我才沒有做。這種,其實就是,自己說了也就等於做了,既然已經說了也就不用再去做了。想不做,那還不容易?隨便就能找一大堆可以讓自己感覺說得過去的理由藉口。

但是,這種說了最後卻不做的後果,卻是很嚴重的,因為這樣別管是什麼原因,都會失信於人。

我們人人都希望能得到別人的信任。因為無論是在工作還是在生活中,如果周圍的人不信任我們,那麼我們就沒法正常工作正常生活。在現在這個社會環境中,得到別人的信任本來就很難,我們做一百件一千件守信的事,也未必就能獲取別人的信任。但是,失去別人的信任,卻很容易,往往只需要做幾件失信的事,就能達到這種效果了。

我們在下蛋前先咯咯噠一番,無論我們因此而獲得了什麼樣的利益好處,都抵不上失信於人造成的損失。

我們身邊的人,如果不信任我們,認為我們欺騙了他們,耍了他們,他們就會怨恨我們,就會處處拆我們的臺,就會與我們作對。現實中,大量的工作和生活中的矛盾衝突,實際上就是這樣來的,就是來源於這種不信任。

所以,我們在做事前,如果不是很有必要的話,就不要先說出去,更不要當成承諾許諾給別人。我們要預防將來自己做不到而失信於人,給別人和自己帶來傷害。

對於這個,我們的老祖宗也總結出來了一些人生經驗教訓留給我們,什麼人無信不立,言而有信,禍從口出,等等。

總之,在做事前,如果嘴不嚴,慌慌著先說出去了,結果卻沒有做到,這個失信於人的後果,實在是太嚴重了。弄不好,就沒法再在圈子裡混了。這幾乎相當於自掘墳墓。

鑑於此,孔子才說,會做人,懂道理的君子,是做完了以後,再說的。

《論語》為政篇第二13(原文、譯文、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