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法

“產糧大省”江西如何保障糧食安全?代表委員齊支招

作者:由 中國新聞網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2-08-23

江西是不是偏遠地區

“產糧大省”江西如何保障糧食安全?代表委員齊支招

無人機航拍下的江西省南昌市安義縣秀美鄉村。金秋時節,豐收在即的稻田一片金黃。(資料圖)劉佔昆攝

(兩會觀察)“產糧大省”江西如何保障糧食安全?代表委員齊支招

中新網北京3月11日電 (記者 吳鵬泉)作為中國糧食主產區之一,江西省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那麼“產糧大省”要如何保障糧食安全?多位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從耕地保護智慧監管、高標準農田建設和管護、完善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等方面建言獻策。

耕地是農業農村發展和農業現代化的根基命脈,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石。一直以來,中國官方對於耕地保護可謂不遺餘力,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

“產糧大省”江西如何保障糧食安全?代表委員齊支招

航拍江西省新餘市羅坊鎮早稻收割畫面。(資料圖) 劉佔昆 攝

在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魏後凱看來,由於種糧效益較低,一些偏遠地區存在耕地“撂荒”的情況,糧食主產區的數量和範圍也在不斷萎縮。“我覺得首先要摸清家底,加大對耕地‘非農化’‘非糧化’的整治力度。”

全國政協委員、江西農業大學副校長劉木華認為,國家要對耕地破壞、侵佔等行為做到早預警、早發現、早制止,對耕地保護中的違規違法行為進行有效查處,就必須有創新的智慧化、常態化監管手段和方法,就要使耕地保護“長”智慧監管的“牙齒”。

他建議,利用衛星遙感、資訊採集、大資料等技術,儘快組建一套上下貫通、整體聯動的“天上看、地上巡、網上查”全國通用智慧監管平臺與系統。以監管平臺系統為核心推動耕地保護管理功能的整合,形成涵蓋對耕地資源變化、佔補平衡與增減掛鉤、永久基本農田、設施農用地、土地徵收、耕地拋荒、耕地質量等的實時監測與監管。

高標準農田建設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實現藏糧於地、藏糧於技的重要舉措。

近年來,中國農業大省江西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投入資金約360億元(人民幣,下同),建設高標準農田超1179萬畝。

全國政協委員上官新晨認為,江西高標準農田建成後提高了土地流轉率。他建議,啟動新一輪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按建後使用30年的標準提高建設標準和質量,對於糧食主產區,中央財政按每畝2000元補助的標準投入,相應增加財政省級財政補助。

地處中國長江中下游的江西自古就是魚米之鄉,素有“江南糧倉”的美譽,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從未間斷輸出商品糧的兩個省份之一,肩負著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的重任。

魏後凱表示,江西要繼續抓好糧食生產,處理好確保糧食安全和農民增收之間的關係,透過完善糧食產業鏈來提高糧食產業的增值程度跟農民的收益。

中國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站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歷史新起點。魏後凱建議,國家要進一步加大對糧食主產區的政策、資金支援,完善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鄉村振興的相關政策,也要適度向糧食主產區傾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