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法

耍社火時,村內空間成為了儀式性的空間,籠罩著想象的神性和神祇

作者:由 要天天向上呀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2-09-07

最早提出工具理性概念的是誰

對於肖家坡村這個實體空間,它同時充當著人們日常生活的空間和社火表演的空間,既是現實性的娛人空間,又是想象中的娛神空間,村民的日常生活類似於在村莊這個舞臺上進行的表演,而耍社火時這個村內空間又成為了儀式性的空間,籠罩著他們想象的神性和神祇。而當身體的表演進入儀式性空間後,會在儀式約定的框架內發生著身份和意義的轉換。

耍社火時,村內空間成為了儀式性的空間,籠罩著想象的神性和神祇

而這種轉換的身份和意義會加深對於村莊空間的情感和記憶,成為深層次的認同與價值,使得村民對於地域共同體的凝視加重,形成地域共同體所需的一整套完備的系統,來實現透過地域共同體對於村莊共同體的再造。肖家坡社火儀式有一套成熟的表演流程,包括了預演(燒社火)、表演(敬神、巡遊)和收尾(封神)幾個階段。

耍社火時,村內空間成為了儀式性的空間,籠罩著想象的神性和神祇

其中,村民參與度最高的是社火巡遊,包括了芯子、高蹺、鑼鼓表演等形式。而在整個社火的展演中,肖家坡村成為一個條狀化的儀式場,各社社廟香火旺盛,村民們懷著崇敬與喜悅的心情進入這個神聖的儀式性空間,人們之間總會笑著相互問好,以排解世俗空間的壓抑與沉悶。

耍社火時,村內空間成為了儀式性的空間,籠罩著想象的神性和神祇

儀式性的空間與年關節慶相結合,大人、小孩沐浴後穿著新衣服,之後人們透過儀式性的狂歡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消弭嫌隙與隔閡,在村民心目中神巡視下的空間是無比純淨和真誠。當社火巡遊開始時,村民和觀眾喜於跟隨和圍著巡遊隊伍巡視村莊,從祭祀過的主社廟出發,再回到主社廟,這一圈在他們看來是對自我內心的審視和回答,而走過的村道由以往的冷清和破敗變得充滿著光輝。

耍社火時,村內空間成為了儀式性的空間,籠罩著想象的神性和神祇

這種在社火表演中充當組織者、觀看者和巡遊中隊自我內心的祭祀行為使每個人在這個過程中完成了修身和修心的合二為一,身心被深層次的洗滌和更新,外化為前往社廟跪地進行虔誠的祈禱。這種對於村落內部與村落邊界神和人合二為一的巡視,再一次強固神靈村落空間在自己心裡不可撼動的崇高地位,這種或許隱性的表達與重塑最終將會強化內心對於村落共同體認同的情感同化,也實現著一種儀式社會化的政治動員,是村民對於共同體地理範圍的再次確認。

耍社火時,村內空間成為了儀式性的空間,籠罩著想象的神性和神祇

由社火表演形成的儀式性空間,在社火展演結束後被歸還村民時,其由於儀式所藉助的神靈為村民帶去了歸屬與認同感,儀式結束後村莊迴歸於表演性空間,但在表演中村民群體由於崇高的目標和信仰形成了極強的凝聚力。在日常生活中,群體的共同目標和協作意願被加以重視和實現,存在互動關係的群體高之於無數的個人集合,村民在表演中構成了群體,群體中得到了認可,從而在表演性空間中重新保障其成員的認同感與歸屬感。

耍社火時,村內空間成為了儀式性的空間,籠罩著想象的神性和神祇

耍社火的過程中,儀式性空間和表演性空間實現了一種重疊,化妝和換戲服作為神聖與世俗之間的界限,它讓表演性空間變得不平凡,當參與社火表演的鄉民換上戲服、畫上臉譜的那一刻,他的身體感知便發生了微妙變化。在這場娛神的演出中,任何參與表演的人,本質上都是在給

“神”演戲,未上妝之前儘可以與同伴嬉笑打鬧

耍社火時,村內空間成為了儀式性的空間,籠罩著想象的神性和神祇

但當他穿上戲服,畫好臉譜,就立刻需要進入角色,如果這個時候他再嘻嘻哈哈,就是對

“神”的不敬。當然,那些扮成丑角的人,他們的身體像獲得了某種許可,可以在眾人面前盡情搞怪、扮醜藉著換裝後的身份變化,表演者在巡遊過程中,也具有了“神力”。

耍社火時,村內空間成為了儀式性的空間,籠罩著想象的神性和神祇

他可以以小丑的身份,戲弄那些平日裡有違反鄉規民約的人,或在鄰里之間播弄是非的人,或趁機表達對村幹部的不滿等等。換裝作為一種表演敘事,透過儀式指令碼的選編和儀式符號的運用,在樸素又獨特的空間中完成表演性空間向儀式性空間的轉換,使人們處於相類似的生活和心理情景之下,心理學理論更傾向認為處於相似情境下的人能更容易建立深厚的友誼,共同空間會給村民不一樣的安全感和滿足感。

耍社火時,村內空間成為了儀式性的空間,籠罩著想象的神性和神祇

表演性空間中的狂歡在本質上也成為了一種祭祀和活動,一種建立在信仰對於空間依附關係上的表演,這種依附關係因為表演的性質更多體現在精神上,對於村落空間心理上的認同。社火儀式在展演中透過空間化再造形成一種關於共有村落的記憶。任何一種儀式都是在時間和空間中展開,它們受限於時間和空間,同時又形塑了新的時間和空間。

耍社火時,村內空間成為了儀式性的空間,籠罩著想象的神性和神祇

伴隨著村落空間的場景化再造,這個空間實踐又建構了新的空間關係,形成了從實踐到認同的有效轉化。肖家坡社火儀式的傳播形式,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村落空間場景化再造的範本。如果將村莊社群視為一個統一的空間,社火儀式將這個空間進行了場景化的再造。

耍社火時,村內空間成為了儀式性的空間,籠罩著想象的神性和神祇

首先,整個村莊空間成為儀式表演的舞臺。社火巡遊路線覆蓋了整個村落內部,演與看的活動滲透到村莊的各個角落。整個村落空間被社火表演啟用,呈現出社群化的儀式狂歡。同時,由於社火本身是一種娛神活動,包含著祈福、驅災等意願,故在整個儀式活動中,始終存在一個

“神靈”控制的邊界,那就是連線起各個社廟的娛神空間。

耍社火時,村內空間成為了儀式性的空間,籠罩著想象的神性和神祇

肖家坡村原有的社廟系統,覆蓋著整個社群空間的社火儀式表演,將這個系統凸顯了出來。其次,透過社火儀式所進行的村落空間場景化再造,充分釋放了村民之間的一種空間實踐,人們在自身的空間實踐中感受村莊的內在空間和外在邊界。場景化的空間會生成一種原生性和內生性的記憶,記憶作為對於地緣空間認同的一種紐帶將人們之間緊密相連,認村民產生一種彼此相屬的感覺,便有了村落共同體在空間上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