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法

《慶餘年》輿論風波:不是對使用者心理理解不夠,而是對程序正義理解不夠

作者:由 36氪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2-09-09

為什麼需要程序正義

文 | 鄰章

《慶餘年》這部年度大戲真的成為了年度大戲,有了影片平臺們夢寐以求的高熱度、好口碑(就內容質量而言);但同時也讓播放《慶餘年》的兩大影片平臺陷入了巨大的輿論危機——被人民日報點名批評,被使用者紛紛吐槽,並讓盜版這個在近兩年似乎都已銷聲匿跡的東西再次大行其道,並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了VIP使用者以及超前點播使用者洩憤影片平臺花式操作的方式。

《慶餘年》輿論風波:不是對使用者心理理解不夠,而是對程序正義理解不夠

慶餘年劇照

按常理來說,優質優劣程度與平臺使用者口碑應該是成正比的,此前的《人民的名義》、《琅琊榜》、《偽裝者》、《延禧攻略》、《長安十二時辰》等均可驗證這一發展路徑;但為何在《慶餘年》這裡沒有行通,反而使得內容質量與平臺口碑呈現出兩極分化的魔幻發展路徑?原因眾所周知——影片平臺在中途推出了“超前點播”這一VVIP模式。

但僅就“超前點播”而言,這一模式是否有錯,坦率來講,我認為部分使用者花更多的錢,享受更多的權益,成為VVIP是沒有問題的。這其實與每個平臺近億的VIP會員花錢跳過片頭廣告、享受更多的權益是如出一轍的。他當然可以視作是影片平臺“對新的付費模式的一種探索”。

那麼為何影片平臺在這種探索上翻了車,騰訊影片的反思是“對使用者心理理解不夠”。但在我看來,“超前點播”翻車,不是對使用者心理理解不夠,而是對程序正義理解不夠。

為什麼這麼說,我們可以從當前為“超前點播”辯護的文章中找到端倪。這些文章認為:“超前點播就好像使用者去餐廳吃飯,你花更多的錢,自然能吃更好更多的菜品。”

花更多的錢吃更多的菜,這的確是沒錯。但用使用者的點餐行為來類比當前影片平臺的超前點播行為,其實是不恰當的,可以說是偷換了概念。

原因在於:使用者在餐廳點餐之時,餐廳就已經在選單上明碼標價,讓使用者知曉花多少錢能吃多少菜;但當下影片平臺是這樣麼?其實並不是,他們並沒有在使用者購買VIP會員時就告知在VIP之上還存在超前點播,使用者加價就享受更多,他們是在半路丟擲了點播行為,這與餐廳點餐顯然是不同的。這種行為如果真要為其找一個類比,恐怕一些無良醫院在手術檯上出現的“加價,我可以把手術給你做得更好一點”更為合適一點。而這也是使用者為什麼對這種看似合理的超前點播並不買賬的原因所在。

試想,如果騰訊和愛奇藝在使用者購買VIP會員伊始,就明確設定不同層級的會員體系,明確告知不同層級的會員可以享受不同的權益,產品還存在超前點播等模式,使用者還會對其如此吐槽麼?我想大機率是不會的。

所以我認為,這次這兩大影片平臺遭受輿論危機,完全是因為這兩大影片平臺沒有做好程序正義(保障初始使用者的知情權益),從而導致的輿論崩塌。

而後期出現的所謂“中國影片平臺會員費用定價相對於國外平臺而言太低、影片平臺鉅虧,影片也要生存(年年鉅虧)”等需要使用者理解等理由,在我看來,就更不是影片平臺可以花式操作的理由了。

畢竟從現實來說,影片平臺們的會員定價,定價權不在使用者手中,而是掌握在影片平臺手中。而影片平臺在會員定價上採取低價策略,無非是想以此收割更多的會員使用者,用付費使用者數量去講述資本故事而已。如果影片平臺覺得定價過低,其實影片平臺們大可以向國外影片平臺們看齊。當然前提是你要有國外影片平臺那種優質內容的供給能力,但從目前來看,似乎國內影片平臺們還需要努力。

同理,影片平臺鉅虧同樣也不是使用者造成的。從現實來說,影片平臺虧損的核心原因在於版權採購費用高昂。但版權採購費用為什麼會如此高昂?影片平臺們或可以想一想當年是誰把版權費用炒起來的。在我看來,影片平臺鉅虧,原因在於平臺們自己沒有把握爆款產品的能力(所以在版權採購時進行廣撒網)或是投資眼光不行(爛劇大投資)以及自身進行的行業惡性競爭(競爭獨家資源、抬高版權費)等才導致影片平臺們鉅虧。

而平臺自己的操作失誤,要使用者來買單,這恐怕說不過去吧。更何況,每個平臺都已經有數億使用者已經用購買VIP在支援了。

寫在最後:

好劇難得,一部好劇,本應是劇組、平臺與使用者之間的三贏,但結果卻因為一些平臺的半路起意,讓一部好劇陷入困境,使得盜版猖獗了起來,讓經歷多年努力才剛剛形成的正版風氣遭受挑戰,這恐怕是整個行業都不願意看到的局面。在此,影片平臺們真的應該對自己的操作,好好反思一番了。而對於盜版,我的態度是應當堅決打擊,在此也呼籲使用者們,即使心中有再大的不悅,也不要去為盜版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