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法

《西方的興起》火爆全球:從麥克尼爾瞭解世界史

作者:由 娛樂心態度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2-09-19

世界歷史分為哪幾個時代

在當下,全球史著作蔚為大觀。這一風潮始於20世紀60年代,第一部成功的著作便是威廉·麥克尼爾的《西方的興起》。從1936年開始構思。為了寫作該書,他於1947年迅速完婚,只因為岳父是著名歷史學家湯因比的老朋友。這層關係,讓他如願結識了湯因比。

作者 張弘

《西方的興起》火爆全球:從麥克尼爾瞭解世界史

1950年,麥克尼爾應湯因比之邀,到英國去參加他的研究專案。一段時間內,兩人天天利用下午茶的時間長談,麥克尼爾覺得,這是在為他計劃中一部大書做準備。麥克尼爾不喜歡斯賓格勒《西方的沒落》,但是,斯賓格勒將歐洲文明和非歐文明等量齊觀,這和湯因比如出一轍,他們都走在了史學界的最前沿。麥克尼爾《西方的興起》1954年動筆,1963年出版。本書面世後,立即受到湯因比、特雷弗-羅珀高度評價,一度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榜首,並榮獲美國圖書最高獎“國家圖書獎”。

《西方的興起》採用從古至今的敘事結構,上起人類的起源,下迄20世紀末,聚焦於中東、印度、中國、歐洲等主要文明,以不同文明之間的互動為主線,勾畫整體而生動的世界史上的重要事件;跨越民族、國家的樊籬,將全球文明看作一個不斷運動變化的整體,把人類歷史分為中東統治的時代、歐亞文明均勢的時代和西方統治的時代三個階段;以“歐亞大陸生存圈”為核心,縱覽了在這個大生存圈中各個文明交融傳承、興衰演變的宏觀全景。在書中,麥克尼爾將貿易、旅行、遷徙、征服、衝突、宗教和文化傳統的傳播、技術的擴散、疾病的流行等人類長期跨文化互動的歷史,以及犁、戰車、馬鐙、火藥、印刷術、指南針、工業革命、民主革命、科技革命等關鍵性的人類科技和文化變革,編織成了一部恢宏、通透、高潮迭起且極具吸引力的整體世界史,帶給讀者史詩小說般的閱讀體驗。

麥克尼爾的獨特之處在於,他認為所有人類社會都是在不同程度上相互聯結的;各個文明之間的交往互動是促進文明演化、歷史變革的主要動力。麥克尼爾書寫全球文明的互動,讓之前隔離、孤立的世界史,變成動態、互動的世界史,繪製了一幅人類文明的互動網路圖。1964年,麥克尼爾在芝加哥大學開設世界歷史課程,為此他為“學生和一般讀者”將《西方的興起》精編簡化,於1967年出版《世界史》作為該課程的教材。自1967年問世至今,麥克尼爾《世界史》經過四次修訂再版,一直在英語世界中暢銷不衰,既是美國大專院校世界史課程的必讀著作,也是普通讀者瞭解世界歷史的首選入門讀物。

《西方的興起》面世後,麥克尼爾覺察,該書在全球史研究的某些方面存有欠缺。於是又寫了兩本書試圖加以彌補,這就是1976年出版的《瘟疫與人》和1982年出版的《權力競逐》。前者講述疾病在人類歷史上的作用,後者繼續圍繞技術與政治力量之間關係的主題,並將敘述推進至20世紀。事實上,這一主題在整部《西方的興起》一書中多有闡發,但在對上一個千年的處理上卻不甚明顯。這三部著作,共同構成了麥克尼爾的世界史觀。後來,它和兒子約翰·R·麥克尼爾一起撰寫了第四部著作《人類之網》(2003年),試圖總結自己(和約翰)對世界史的總體思考。

《人類之網》試圖解釋人類世界是如何一步一步演變到現在的。麥克尼爾父子的答案是,在漫長的時間脈絡中,文明的變化生長,關鍵在於人類彼此之間結成的各種網路組織。從早期農業社會的地方性的網路,進展到電子時代的全球網路,人類越來越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其中有互動和交換,也有合作或競爭。除此之外,麥克尼爾還接受湯因比家人的委託,撰寫了湯因比的傳記。這段經歷,以及他的學術人生,都彙集於《追求真理:麥克尼爾回憶錄》。

周有光先生有一句名言:“要從世界看中國,不要從中國看世界。”唯有如此,才不會坐井觀天。世界眼光的養成,麥克尼爾是一個不錯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