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法

“篆分入楷,遒厚精古,未有比肩者”——北魏《張玄墓誌》

作者:由 正山堂書畫院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2-10-14

張玄墓誌屬於魏碑書法嗎

“篆分入楷,遒厚精古,未有比肩者”——北魏《張玄墓誌》

何紹基在題跋中由衷贊曰

“化篆分入楷,遂爾無種不妙,無妙不臻,然遒厚精古,未有可比肩《黑女》者。”

給了《張玄墓誌》極高的歷史評價。《張玄墓誌》書法峻宕朴茂,結體呈扁方,有隸意又古雅,既有北魏碑帖的氣質,又趨向隋唐楷書的嚴謹法度,可稱北魏後期之代表作,廣受書家好評。

“篆分入楷,遒厚精古,未有比肩者”——北魏《張玄墓誌》

北魏《張玄墓誌》(張黑女墓誌)

《張玄墓誌》全稱為《魏故南陽太守張玄墓誌》,張玄字黑女,清朝時期為了避康熙帝名字中“玄”字,改名為《張黑女墓誌》。

此方墓誌為楷書,二十行,行二十字,共三百六十七字。

鐫刻於北魏普泰元年(公元五三一年)十月

出土地不詳,據志文稱

“葬

蒲坂城

”,當出於今山西永濟境內。

原石已亡佚,傳世僅存宋拓剪裱孤本,後世翻刻雖多,然存原石之趣者甚少。

此孤本清初為成搏所藏,道光年間流與道州何紹基,民國時期歸錫山秦文錦,

現藏於上海博物館。

北魏自

386年建立到534年宣告滅亡,僅存了148年,但北魏時期尤其是北魏後期湧現了大量碑刻、墓誌、造像記、摩崖刻石,北魏時期是南北朝時期內出土文字刻石最精,藝術價值最高的時段

“篆分入楷,遒厚精古,未有比肩者”——北魏《張玄墓誌》

“篆分入楷,遒厚精古,未有比肩者”——北魏《張玄墓誌》

北魏《張玄墓誌》(張黑女墓誌)區域性

《張玄墓誌》書刻俱佳,為北魏末年難得的精品。

此志用筆清健,起筆之前先作空中蓄勢,人鋒取勁;行筆輕緩沉著,出鋒爽利輕筆處提筆拔鋒輕轉,抹去外露的稜角,此上承《子游》的稚拙,下開唐褚遂良的清雅。

點畫不溫不火,滲有篆隸的筆意。使筆畫的力感更為強烈,給人以氣勢恢宏、雄偉俊邁的灑脫美,方圓並施。用鋒主要以中鋒為主,間以側鋒煥神,使人閱後有一種春風拂面、通心暢快的感覺。

此志最大的特徵就是以極強的隸書結構取橫勢字形較扁,然而並非氣塞地為其扁,而是以其點劃的自然組合構成寬綽雍容的氣勢,左右結構的字令其疏朗地組合,主筆是橫、撇、捺劃的字,讓這些筆劃大膽開張,巧妙地取橫勢,隨組字規律取縱勢的字在帖中也有不少,這樣給人以通篇氣勢若行雲流水,毫無雕琢之氣。

“篆分入楷,遒厚精古,未有比肩者”——北魏《張玄墓誌》

“篆分入楷,遒厚精古,未有比肩者”——北魏《張玄墓誌》

北魏《張玄墓誌》(張黑女墓誌)區域性

《張玄》雖為小楷墓誌,但章法並不取一般劃界線的佈局,而取的是橫成行、豎成列的創作章法。這種章法沿襲漢碑,疏密有變化,行列之間闊疏空靈、更加襯托出字的雋秀後有楊風子的《韭花帖》也用這種章法。

康有為《廣藝舟雙輯》提到:

“《張黑女》如駿馬越澗,偏面嬌嘶。”

這一形容最為貼切,既指出《張玄墓誌》的俊朗、勁健,又點到《張玄墓誌》含蓄、嬌柔。

清包世臣提跋:

“此帖駿利如《雋修羅》,圓折如《朱君山》、疏朗如《張猛龍》、靜密如《敬顯雋》。”

“篆分入楷,遒厚精古,未有比肩者”——北魏《張玄墓誌》

“篆分入楷,遒厚精古,未有比肩者”——北魏《張玄墓誌》

北魏《張玄墓誌》(張黑女墓誌)區域性

魏後期名碑有北魏永平四年(511年)的《鄭文公碑》;

北魏熙平二年(517年)的《元懷墓誌》;

北魏正光三年(522年)的《張猛龍碑》等,這幾大名碑各有特色。

從《鄭文公碑》單字較大,用筆篆意較重,有漢隸餘韻,結體寬博端莊,氣勢磅礴,氣象雍容,到《元懷墓誌》用筆圓潤秀勁,樸拙自然,結體疏朗典雅,氣質端莊靈動;

再到《張猛龍碑》用筆剛健挺勁,方筆為主,結字變化豐富,正奇相生,氣息正健雄俊。

而《張黑女》刊刻時期最晚,已是北魏末期,此時魏碑風格已經走向成熟,北碑的總體風格多粗獷豪放、質樸渾厚,少用筆精巧、結字謹嚴。

《張玄》方圓筆兼用,典雅秀麗,與初期北魏碑刻雄健粗獷之風拉開了明顯差距,既有魏碑的開張雄強之勢,又融合南帖的溫婉秀雅之韻,在南北朝碑版中獨具風姿,是南北朝時期經典的代表作。

“篆分入楷,遒厚精古,未有比肩者”——北魏《張玄墓誌》

“篆分入楷,遒厚精古,未有比肩者”——北魏《張玄墓誌》

北魏《張玄墓誌》(張黑女墓誌)區域性

“篆分入楷,遒厚精古,未有比肩者”——北魏《張玄墓誌》

--END--

“篆分入楷,遒厚精古,未有比肩者”——北魏《張玄墓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