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法

大宋“攻鐫”——大足宋代石刻工匠漫談|石刻·足跡(56)

作者:由 大足微釋出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2-10-17

古代工匠為什麼不題名

大宋“攻鐫”——大足宋代石刻工匠漫談|石刻·足跡(56)

提示

:點選上方“

大足微釋出

”↑免費訂閱

大宋“攻鐫”——大足宋代石刻工匠漫談|石刻·足跡(56)

大宋“攻鐫”——大足宋代石刻工匠漫談|石刻·足跡(56)

大宋“攻鐫”——大足宋代石刻工匠漫談|石刻·足跡(56)

——北宋皇祐四年至南宋淳祐年間(1052—1252年)

在大足石刻歷史長河之中,工匠的身影早已凝固在那些精湛絕倫的造像之中。雖然早在初唐永徽(650—655年)年間,摩崖造像就已開鑿,但是直到300餘年後的北宋初期,才在堅硬的石頭上出現第一位工匠的名字,由此在大足石刻最為鼎盛的兩宋時期,拉開了工匠署名的風氣。而如今,工匠們殫心竭慮精雕細刻的作品,成為了中國雕塑史上不可忽視的一筆!

六代獻藝大足

北宋皇祐四年(1052年)的冬天,三位身著樸素的工匠,凝視著即將完工的陀羅尼經幢,欣悅之情溢於眉梢,不僅怦然心動,在這件經幢遍刻著經文的幢身上,刻下了他們的名字——文昌,以及其子文惟簡、文惟一的姓名!

大宋“攻鐫”——大足宋代石刻工匠漫談|石刻·足跡(56)

大足石刻博物館內的陀羅尼經幢

歷史的細節場景,我們已無從得知,但是這寥寥數字,卻記載了迄今大足石刻發現最早的工匠題名,而且,也開啟了其後兩宋時期百餘年工匠署名的風氣。

今天,銘刻著文昌姓名的雕刻作品,作為大足石刻彌足珍貴的作品展示在博物館之中,它是一件殘缺的陀羅尼構件,在僅有48釐米高的八角形幢身上,文昌的名字僅出現在微不足道的一角。不過,他的後代們,在大足一地陡峭的崖壁上,將他們的籍貫、名字等更為自由地留存在石像之旁。

其後,文昌的兩位兒子繼續從事著父輩的職業。大約從北宋元豐六年(1083年)開始,文惟簡與其子文居安、文居禮等,在石篆山雕刻出我國早期的儒、釋、道三教融合的造像龕,一直持續到紹聖三年(1096年)。在石門山,文惟一和他的兒子文居道開鑿了此地最初的造像,迄今在釋迦佛、水月觀音像旁還有他們的名字。至此,文氏工匠在大足一地已經有三代獻藝了。

大宋“攻鐫”——大足宋代石刻工匠漫談|石刻·足跡(56)

佛安橋石刻文氏工匠題記

其後,第四代的文仲璋與他的侄子文珆、文珠、文琇、文玠等,於1144年在妙高山開鑿三教窟,1148年開鑿了玉灘千佛洞等作品,其中第五代文玠有一則題記,在高達80、寬18釐米的崖壁壁面上,豎刻“東普攻鐫處士文玠男文孟周乙卯紹興二十九年孟冬月記”24字,與文昌題記相比,更能體現出匠師對作品的肯定。目前發現的文氏工匠最後一代,也就是第六代有文孟周,文孟通和文藝,其中文藝僅在靈巖寺出現一次,時間大約是南宋紹熙年間(1190—1194年),距離文昌署名的作品,已經是130多年。

文氏家族的作品,基本上散佈在今大足中敖、三驅、珠溪、郵亭等鄉鎮之中,這些作品,儒、釋、道三教題材皆有,甚至於還有石篆山、妙高山的三教融合造像,他們對中國石窟藝術三教合一造像的出現可謂是功不可沒。

文氏工匠在署名前,往往要加上籍貫和稱謂,如玉灘觀音洞刻有“大宋東普攻鐫文琇丁丑仲春記”,佛安橋石刻三教窟刻有“東普攻鐫處士文孟週記”等。籍貫上,有“岳陽”、“東普”、“普州”等,它們所指的都是今四川安嶽,也就是說,文氏工匠不是大足本地人,他們可能遷徙至大足,六代獻藝不絕!在他們多數作品中,署名前往往加上一種特殊的稱謂,如“鐫作文昌”、“攻鐫文仲璋”,這類“攻鐫”的稱謂,既有一種職業的自稱,也體現出一種對自身價值的認可!

仰望北山美神

公元892年開始,昌州刺史韋君靖在大足城北建永昌寨,並且還“招募良工”,開鑿千手觀音等造像,但是那些匠師的名字,卻在凹凸不平的岩石上一字未見。

晚唐是北山石刻的開創時期,隨之其後的五代、兩宋時期,當地的官吏、民眾相繼在此捐資開龕造像,由此形成了以佛灣為中心,周邊散佈多寶塔、營盤坡、觀音坡等一處造像群。而工匠的題名,卻出現在北山開鑿之後兩百餘年的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此時的中原正在醞釀一場影響宋王朝的巨大動盪,但是,在西南地區僻靜的大足北山清幽的佛灣內,幾位伏姓的工匠卻在這裡精雕細琢。

伏姓工匠最初的題名,出現在進深603釐米的孔雀明王洞窟之中,在窟的正中,孔雀明王坐在一正展翅欲飛的孔雀上,在孔雀的背屏上豎刻“丙午年伏元俊男世能鐫此一身”,簡練的題記中可知,在1126年之際,伏元俊與其子伏世能在此雕鑿的事實。

大宋“攻鐫”——大足宋代石刻工匠漫談|石刻·足跡(56)

北山第155號伏氏工匠題記

伏氏工匠是大足宋代石刻雕鑿的另一支重要家族,他們的署名往往加上“本州”二字,說明他們是當時昌州(州治大足)本地人氏。繼孔雀明王之後,伏元俊和其子伏世能還在北山繼續雕刻了彌勒下生經變相(第176號)、泗州大聖(第177號),從這些作品中可見,他們既可以處理複雜、繁縟的細節,又能以簡練的刀法嫻熟地表達出人物的神態。

大宋“攻鐫”——大足宋代石刻工匠漫談|石刻·足跡(56)

北山泗州大聖窟

伏姓的工匠還出現在北山佛灣與舒成巖等處。與北山佛灣遙相對應的多寶塔,營建於南宋紹興十七年至二十五年間(1147—1155年),在塔內出現了工匠“伏小八”的題名;毗鄰多寶塔的觀音坡,有伏小六於南宋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雕鑿地藏、引路王菩薩像的題名。在大足石刻中,伏氏工匠的題名除在北山一帶之外,僅在中敖的舒成巖有發現,在這裡,伏元俊、伏元信、伏麟等伏氏工匠,開鑿了一處宋代道教石刻藝術珍品。

令人疑惑的是,在伏氏工匠造像區域內,未見有文氏工匠的出現;同樣,文氏工匠造像區域也未見有伏氏工匠,他們似乎約定俗成著自己造像的區域。不過,伏氏造像區域內卻出現了其它異姓工匠,其作品至今仍熠熠生輝!

大宋“攻鐫”——大足宋代石刻工匠漫談|石刻·足跡(56)

北山轉輪經藏窟日月觀音

北山佛灣第136號轉輪經藏窟,是一處雕刻於南宋紹興十二至十六年(1142—1146年)的美神薈萃的洞窟,有著“中國宋代石窟藝術巔峰之作”的美譽,其內的普賢菩薩給人以嫻靜、端莊、秀雅之感,故有“東方維納斯”美譽;日月觀音繁複的花冠與豐腴的面頰相得益彰,襯托出觀音的溫和矜重……在窟內儲存的題記中,可知這些作品來自“穎川”的“鐫匠胥安”。

在轉輪經藏窟的右邊,有一處似乎不起眼的崖壁,其實這裡“隱藏”著一幅精湛的線刻畫。這幅畫的原作是在一座寺院內,後來,一些有識之士擔心原作損壞,在南宋紹興四年(1134年)之際,請來一位叫李大郎的畫師重新臨摹後,請工匠羅復明將它銘刻於此。由此,這幅據說為宋代著名畫家石恪的作品,便流傳至今。

正因為有如此多的巧匠,在北山施展他們天才般才華,故有“觀音造像陳列館”等諸多讚譽!

寶頂匠師之謎

800多年前,在成都彌牟往大足的古道上,正疾走著一位年輕的僧人,他心中憧憬著回到故土的那一番事業,或許,就有選擇一處岩石遍佈的山灣,在崖壁上銘刻出他的理想!

這位僧人,就是出生於大足米糧裡的一代高僧趙智鳳(1159—?)。

大宋“攻鐫”——大足宋代石刻工匠漫談|石刻·足跡(56)

寶頂山石刻區域性

在其後南宋淳熙至淳祐(約1179—1252年)的歲月中,他精心設計、苦心經營,終於在寶頂山成就了一座大型的密宗道場,一座世界石窟藝術史上最後的豐碑。

然而,在規模宏偉的寶頂山石刻中,方圓5裡內近萬尊造像中,未見有一處關於工匠姓名的題刻。如此浩大的工程,僅憑趙智鳳一人之力絕無可能,碑刻中也記載他回到大足後,“命工首建聖壽本尊殿”(明·劉畋人《重開寶頂石碑記》),可知寶頂山的確有工匠參與,那麼,史失其載的工匠究竟是誰呢?

歷史往往給我們帶來一些猜想,比如寶頂山具體的雕刻者,當年在大足一地雕鑿的文、伏家族及其弟子為主的工匠,就極可能是寶頂山石刻營造的重要力量。

先來看看寶頂山營建的1174—1252年間,大足境內的石刻情況。這一時期,大足境內極少有石刻開鑿,目前所知只有靈巖寺、石壁寺等幾處,它們不但規模極小,而且極少有工匠署名的造像,就比如靈巖寺而言,在一塊巨石上開鑿有9個小龕,造像均高不過1米,其中,第2號龕出現有“東普攻鐫文惟簡玄孫文藝刻”數字,他不但是文氏工匠最後一代(第六代)的題記,也是宋代大足石刻最後出現的工匠題名。由此來看,趙智鳳營建寶頂山這一歷史時期,其它造像的衰落,與之前的石刻造像盛行極為不吻合,或許,工匠們此時期將主要精力放在了寶頂山石刻的營建之上。

大宋“攻鐫”——大足宋代石刻工匠漫談|石刻·足跡(56)

寶頂山石刻區域性

再來看看寶頂山的造像規模,可謂是在世界石窟藝術史上都是極為少見,所需工程量也極大。在其建造之前的大足石刻工匠,在經過長期的發展後,已經形成了一支技藝嫻熟、職業和活動區域都較為穩定的工匠隊伍,寶頂山石刻無論雕刻技藝、選材佈局等諸多方面,都在石窟開鑿上有著空前的發展突破,在設計上,則要求工匠們對於石窟雕像有更深的認識和駕馭能力。因此,之前在大足境內活動的那些石刻工匠以及他們的後代、弟子們,無疑是勝任此項浩大工程的最佳人員。

歷史有時候不僅給我們一個猜想,往往還會帶來一連串的遐思。

如果關於寶頂山工匠的猜想,與歷史真相不謀而合的話,那麼,當年那位高僧趙智鳳是如何將文、伏兩支主要家族工匠,凝聚在一道,共同雕鑿寶頂山那些藝術中又富有哲理的造像呢?

時光的步履,早已經把昔日雕刻的場景,滲透在一尊尊精美的石像之間,隨著風雨兼程的歲月一步一步地走過,這些崖壁上的石像,已成為一處獨特的文化遺產。而今,秉承石刻工匠的精神,呵護與傳承這處珍貴的世界文化遺產,又開啟了一道任重而道遠的路途!

大家都在看

【魅力中國城 這裡是大足】眾志成城綻放精彩 魅力大足走向世界

鑽石線路丨為你量身打造大足“美石美刻,花開見佛”之旅

《寶頂鎮—匠心守藝》完整影片!

2018年大足新、老車站最新發車時刻表!

《我在寶頂等你》MV正式釋出,這是一首聽一遍你就會跟著哼的魔性歌曲!

大宋“攻鐫”——大足宋代石刻工匠漫談|石刻·足跡(56)

文:李小強

編輯:王榮橋

大宋“攻鐫”——大足宋代石刻工匠漫談|石刻·足跡(56)

大足區政府新聞辦官方微信公眾號!

有事請諮詢:023-43769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