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法

文獻技巧:什麼是領域文獻、上位文獻、跨領域文獻?

作者:由 科研寫作研究所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2-10-22

什麼是文獻分佈規律

本文根據楊老師的講座影片整理而成,文稿未經專家本人審閱。

作者簡介:

楊老師

,博士,福建師範大學體育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閩江學者特聘教授,福建省級高層次B類人才,福建師範大學寶琛學者高度人才。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體育人類學專業委員會秘書。多家CSSCI、SSCI期刊審稿人,國家社科基金通訊評審、結題評審專家。研究興趣為體育學質性研究、體育人類學。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青年專案各1項,獲中國博士後科基金面上專案一等資助1項,主持省部級科研專案多項。在《體育科學》上發表學術論文8篇,發表其他CSSCI論文30餘篇。出版學術專著2部。獲省社科優秀成果獎3項。

文獻技巧:什麼是領域文獻、上位文獻、跨領域文獻?

做學術研究離不開文獻,但是做這些研究更多的是在經驗中發展理論。如何在經驗中發展理論,這就需要了解已有文獻。我們把文獻分為實質性(領域)文獻、上位文獻(或形式文獻)、跨領域文獻三種。本節,我們透過分析體育學質性研究的三種文獻,來挖掘文獻與經驗間的位差,從而提升質性研究的想象力。

一、實質性領域文獻是想象力的起點

實質性領域文獻是與研究經驗高度相關的文獻。比方說研究“武術傳承困境”,那麼,武術傳承、武術傳播以及其他技藝傳承等文獻就是實質性領域文獻。但是我們也要意識到,由於實質性領域文獻與具體經驗之間幾乎是重合的,因此對具體經驗問題進行理論分析時,如果僅僅侷限於實質性文獻的話,就很難從文獻中提供超越已有知識體系的一些新的思考方向。比方說我們做“武術傳承”的時候,去看武術傳承、武術傳播或者其他的一些技藝傳播的文獻,比方說皮影戲的傳播傳承,還有其他的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傳播,就會發現這些文獻跟我們所看到的經驗幾乎是重合的。因此實質性文獻在學術產出時,對於我們得出具有想象力結論的啟發性是最小的。

這是不是意味著我們不需要去讀實質性文獻呢?顯然不是,相反我們更需要去讀實質性文獻。實質性文獻閱讀對於想象力的形成相當重要。因為它對研究者瞭解該領域的研究動態有極大的幫助,能夠使我們明確實質性研究已經研究到了什麼程度、有哪些問題尚未解決,從而避免重複研究的發生。因此,對於實質性研究的全面閱讀,可以說是想象力的起點,缺乏了這個起點去做研究,很有可能做出重複研究。這就提示我們:當對某一個實質性現象或者某一個經驗現象展開研究的時候,閱讀與這個經驗現象直接相關的文獻,是極有必要的。

二、上位文獻為分析經驗問題提供分析框架

要想形成具有想象力的文章,閱讀上位文獻或者形式文獻就極有必要。什麼叫做上位文獻或者形式文獻呢?具體來說,就是研究經驗經過概念抽象之後的文獻。還是以“武術傳承困境”研究為例,對於這個問題,“傳承”實際上討論的是一種文化在代與代之間的傳遞情況,因此我們對於“武術傳承”進行概念抽象之後,就會抽象出“代際關係”,在代際關係領域的文獻則為形式文獻。形式文獻一般可以為我們思考實質性領域的經驗問題提供分析框架,並且指引分析的方向和形成理論的對話點,這一點相當重要。再一次強調,質性研究是發展理論,我們一定要找到比較合適的理論對話點。而合適的理論對話點一定是基於上位文獻來展開的。

如何去查詢上位文獻?需要我們要對具體的經驗現象進行概念抽象。我有一篇文章提到“儀式性體育的研究”,政府官員會參與儀式性體育活動的開幕式,甚至政府把這些儀式性體育活動引入到現場中去。這個時候,我們就會發現跟常識不一樣地方。因為在我們的知識體系裡面,我們是信仰馬克思主義和無神論,而儀式性體育是有神靈信仰。為什麼政府工作人員作為國家的代理人,會去參與這種活動?這裡面就涉及到了“國家與社會關係”的問題。對於這一問題的討論,我們進行概念抽象的話就是“國家-社會”的文獻,也就是上位文獻。從這一個經驗事實和文獻之間展開比較,形成新的問題意識,這其實就是我們的經驗現象。也就是說經驗現象很複雜,而文獻就是基於前人經驗而形成的理論觀點。這個觀點,它可能只會解釋一小部分。當這一位差越大的時候,也就是說要想找到上位文獻或者形式文獻的時候,就越有可能形成具有想象力的結論。

三、跨領域文獻的遷移程度決定想象力的強弱

如果我們真正要想對形式領域或者是形式文獻做更深入的解釋,必然離不開對跨領域文獻的閱讀。什麼叫做跨領域文獻?一般是指與具體經驗並不高度相關,但如果要想較好地對該經驗現象進行情境化理解時,所需要涉及的文獻。依然以“傳統武術代際傳承困境”為例,“代際傳承困境”雖然討論的是文化在代際間傳遞的問題,但是我們都知道,文化在代際間傳遞的效果與代際關係高度相關。而代際關係並非是偶發性的,並不是說在“我”家裡是這個樣子,在另外一個人家裡就是另外一種情況。這種代際關係有一定的共性,它受到社會宏觀結構和歷史因素的影響。因此,社會轉型以及社會結構等方面的文獻,很有可能會對思考“武術傳承困境”提供場景性的啟發,這些文獻即為“跨領域文獻”。

體育學質性研究是否具有想象力,即研究自身的想象力強弱,主要是由跨領域文獻的遷移程度所決定。由於跨領域文獻與具體經驗之間距離較遠,它往往能夠為我們提供跟已有知識體系不一樣的動機,因此在學術產出中,跨領域文獻對想象力形成最具有啟發性,價值最大。比如說,如果要想解決好“武術傳承困境”這個問題,不僅僅要閱讀“武術傳承困境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等實質性文獻,還要閱讀形式領域的文獻,即代際關係的文獻。而代際關係是在特定的社會結構下形成的,我們就要了解社會結構的變化問題等跨領域文獻。

四、案例:利用文獻與經驗間的位差,提升研究想象力

以“傳統武術代際傳承困境”為例,如果只是把經驗材料與武術傳承的實質性文獻展開比較並進行分析,得出的結論很難跳出前人。我們目前對於“武術傳承”的主流觀點是,為什麼武術傳承不下去?因為發生於傳統社會的武術與現代社會發展不相適應,加上現代西方體育的衝擊,於是導致傳承人斷代、傳承方式改變、拳種遺失等發生。上述觀點剛提出來的時候可能還說得過去,但是越往後走,就會發現這是老生常談的觀點了,沒必要再這麼去做了。觀點千篇一律這個問題解決不了,就很難具有深刻的解釋力。

我們透過武術與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近端比較以及遠端比較,即武術與武術的傳承人,武術文化的傳承跟其他的一些看起來不相關的,但是也類似於傳承的一些事物進行比較,就會發現已有觀點沒有講清楚以下問題:為什麼生成於傳統社會的武術,就不能在現代社會中較好地傳承?我們可以舉很多反例來反駁上述觀點。比方說我們越來越重視傳統佳節,比如春節、清明節等,為什麼武術就不能較好傳承?這就說明,前人的觀點不具有解釋力。為什麼武術傳承乏力,但現有其他的傳統文化又能夠很好地

傳承下去?為什麼西方體育的衝擊就能夠威脅武術的傳承,而不是武術威脅西方體育開展?這些是現有理論裡面解釋不清的問題,以上困惑又進一步從社會結構中引發出來。武術傳承所面臨的問題是武術本身造成的,還是社會結構造成的,還是武術與社會結構的聯合起因造成的?這些都是我們需要回答的問題。

當我們把這些問題回答清楚之後,就有可能形成很有想象力的結論。這個時候,我們就拉大經驗與所討論問題之間的比較距離,把與代際研究相關的形式文獻納入了比較分析的範疇。除此之外,為了從經驗材料中生成具有解釋的結論,還需把跨領域文獻納入比較分析的範疇。這時就需要把傳統武術代際傳承的經驗事實,置於宏觀社會變遷及社會結構轉型的歷史程序中進行解釋,透過研究形成一個技術路線圖,用來解釋為什麼傳統武術傳承面臨困境。這個圖就是我們的分析框架。

米德在《文化與承諾》裡面提到,我們的文化傳承、文化傳播大體有三種方式,一種是前喻文化,一種是並喻文化,一種是後喻文化。什麼叫“前喻文化”呢?前喻文化是指我們的知識主要來源於我們的長輩;並喻文化是指我們的知識,是長輩和後代也就是親代和子代共同創造或者是互相學習形成的;後喻文化是什麼呢?是長輩向子代學習。在傳統社會,我們是一個典型的前喻文化時代,大概是1949年之後的社會主義改造期間,形成了長輩和晚輩或者是長代和子代共同學習一些新文化的景象。到了資訊化社會,我們會發現老年人已經很難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他們很多東西都要向子代去學習,比方說電子技術、現代傳媒的使用、現代觀念的引入。這是三種文化傳播的形式。

建國前,基本上武術和社會文化的傳播是處於前喻文化時期,它們是重合的。到了社會主義改造期間,武術還依然秉承著傳統的權威觀念。我們經常會說“我的師傅是最厲害的,可以打敗好多好多人,我跟他差距很大”。但是在社會運動期間,社會文化已經開始往上走了,也就是說進入到子代和父代共同學習的階段,而武術一直是子代向父代學習。到了改革開放之後,社會發生劇烈的變化,武術卻依然保持著權威勢力、文化傳承。也就說,有一個絕對優秀的祖先或者是一個武術的創始人在那裡,我們是不可超越的。傳統武術的傳承也經常會說:“這個拳種、這個套路是我從我師傅那裡學來的,我不能改,改了我就欺師滅祖了。”但是,整個社會的發展進入到了什麼情況呢?進入到子代、父代或者親代向子代學習的過程,而武術依然保留著權威式家長這種傳承方式、文化關係。

這裡面就會發現,自建國初期到現在,二者的距離也即社會代際和武術代際或者傳統體育代際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大。於是我們就思考為什麼武術傳承面臨這麼多困境,民族傳統體育,或者是有些傳統文化面臨這麼大的困境。就是因為,代際社會、人與人之間的代際和武術或者傳統體育的代際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導致傳統體育代際與社會代際的文化墮距分化。距離越拉越大,導致武術的傳承越來越難,或者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越來越難。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就要回來思考這裡的問題,即迴歸傳統行不行,改造傳統行不行。因為我們大部分人的建議就是要回歸傳統,或者是我們要改造傳統。其實要想解決這個問題,最重要的就是我們要把這個差距縮小。社會代際沒辦法縮小,唯一能夠改的就是武術代際要往上走,要改變武術原有的一些東西。也就是說,大膽創新才有可能趕上社會代際,這才是最核心的東西。

五、小結

要想在體育學領域質性研究中形成具有想象力和解釋的結論,需要避免不讀文獻或者機械運用文獻。在選取文獻時,應該基於經驗事實選取不同的文獻,並反覆將文獻經驗理論進行比較,以發現現有實質性領域文獻的理論空缺,進而形成突破實質性領域文獻的理論和結論。文獻閱讀是研究者觸發想象力的基礎,要想形成突破實質性領域文獻的結論,除了全面閱讀實質性領域的文獻,廣泛地閱讀經驗事實概念抽象後的形式文獻,並與現有實質性領域觀點進行比較,也是很有必要的。比方說,傳統武術的傳承實質上是一個“代際關係”的問題,這裡的“代際關係”對於“傳統武術的傳承”研究而言,就是形式文獻或者是上位文獻。另外,前人研究也提示我們,閱讀那些概念抽象後的經驗事實所置身的宏觀社會結構性的跨領域文獻,能極大地提升學術論文的想象力。比如說,把它放到情境中去理解,在情境中就涉及到宏觀的社會結構。

請尊重原創,未經許可,拒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