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法

廣東美術館被列入預保護 或入選改革開放優秀建築、歷史建築

作者:由 新快報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2-11-30

陽的結構共幾畫

廣東改革開放年代的標誌性建築、廣東省重要的文化地標、全國三大美術館之一的廣東美術館近日透過專家論證被確定為預先保護物件,為期12個月。9月27日,其所在的廣州市越秀區政府已依法向館方發出預先保護通知。

廣東美術館於1997年落成使用,

這是自2016年《廣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實施以來,首例建成不滿30年,但具有保護價值的建築被確定為預先保護物件。

據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名城處相關負責人透露,依據去年公佈的《廣州市關於在城鄉建設中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的實施意見》,進一步完善廣州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體系,保護物件從已有的不可移動文物、歷史建築、傳統風貌建築拓展到改革開放優秀建築,將適時啟動新一輪全市歷史文化遺產普查,評選改革開放優秀建築,廣東美術館有望入選。今年底前將廣東美術館作為第8批廣州市歷史建築推薦線索組織專家評審。

廣東美術館被列入預保護 或入選改革開放優秀建築、歷史建築

廣東美術館是1990年代文化建築代表,堪稱文化地標

位於廣州二沙島的廣東美術館是國家首批重點美術館,1988年,廣東省委將廣東美術館列為廣東省精神文明重點建設專案,由廣州市設計院設計,1990年12月28日開工,1997年11月28日建成開館。

廣東美術館館長王紹強曾在建館22週年的寄語中提到,廣東美術館是“在廣東省委省政府的關心和指導下,在廣東省委宣傳部,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的正確領導下,在廣東省美術界的大力支援下,特別是在廣東老一輩藝術家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立項並建成。

廣東美術館動工之際,正值二沙島重新開發之初,當年曾參與設計的原廣州市設計院高階工程師鄭德原回憶道:“當時二沙島還是一片荒地、農田,長著很高的草,廣東美術館是二沙島最早建成的公共建築,見證了二沙島的歷史變遷。”

廣東美術館被列入預保護 或入選改革開放優秀建築、歷史建築

▲1990年12月28日 ,廣東美術館開工奠基儀式在二沙島工地舉行。

當時國內美術館事業還沒有起步,大多數美術館還是“群藝館”“展示館”,廣東美術館前瞻性地提出了美術館的收藏、研究、陳列展覽、教育、交流、服務六大功能,在當時是罕有的。

作為華南地區當代藝術的前沿陣地,廣東美術館創立了“廣州三年展”、“廣州影像三年展”兩個具有國際性和廣泛社會影響力的文化品牌。廣東美術館曾任館長王璜生曾說,首屆廣州三年展的主題是“中國實驗藝術10年”,這是具有開創性的,因為當年,還沒有哪一個官方的美術館敢正面地面對中國的實驗藝術,我們是第一次對上世紀90年代以來的中國先鋒藝術、實驗藝術進行有歷史意義的梳理,因此一下子牽動了國際的眼光,奠定了廣東美術館後來在藝術界的影響力。

開館以來,廣東美術館舉辦了一系列引領業界風潮的大展,如“其命惟新——廣東美術百年大展” 、“大潮起珠江——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全國美術作品展”、“時代風華——20世紀中國美術名家精品展”、“世紀對話——嶺南畫派與廣東國畫研究會學術研究展”、“甲午·甲午——百年強國夢”“風·雅·頌——廣東美術館開館15週年精品展”等,一些大展的參觀人次多達10萬以上。美術館內還有展出著名雕塑家潘鶴代表作的潘鶴雕塑園。

在建築設計方面,據已故廣東美術館設計總負責人伍樂園的文章:“在本建築的藝術造型上,力求整個建築物渾然一體,是一座建築的‘雕塑’,以大實和大虛的玻璃幕牆面進行較強烈的對比。在平面處理上,展廳樓的首層與二層平面扭轉了45°,既強調了9廳的雕塑感,又巧妙地使各展廳部分地接納自然採光,從造型上也使建築物的大實牆面在統一中有明暗的陰影變化,即在平面構成上不斷地運用方形,菱形的母題進行多種平面與立體的體型組合,使建築造型在陽光下產生了強烈的雕塑感。而在建築立面色彩的選擇上則選擇了單一的淡綠色牆面材料(有凹凸面的釉面磚),和墨綠色的玻璃幕牆,色彩選擇考慮服從於整體建築造型。”

據鄭德原介紹,廣東美術館從1991年開始設計,研究並參考了國外的美術館方案,包括貝聿銘設計的美國國家美術館東館。基本代表了上世紀90年代中期國內的最高水平。

廣東美術館曾獲得2000年第九屆全國優秀工程設計銅獎(廣州市設計院), 2001年首屆全國建築工程裝飾獎(廣東省集美設計工程公司設計)。

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馮原教授評價道:“廣東美術館是中國走入地方美術館時代的重要代表,從建築設計來看,它也是1990年代末的文化建築設計的代表作之一,具有很強的中國現代主義樣式特徵;從廣東美術館自2000年後創造的一系列文化事件以及它獲得的影響力來看,廣東美術館堪稱一個文化地標。”

廣東美術館方提出,希望認定美術館為歷史建築

今年7月,廣東美術館方面向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提出,希望將廣東美術館認定為歷史建築保護。

根據《廣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第十六條,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有保護價值的建築物、構築物、建築群、村、鎮,可以向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文物行政管理部門報告。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文物行政管理部門接到報告後,應當立即通知建築物、構築物、建築群、村、鎮所在地的區人民政府。區人民政府應當在接到通知後的七日內組織專家進行論證,經核實具有保護價值的,應當確定為預先保護物件,並立即採取相應的保護措施。

第十七條 區人民政府應當對轄區內的預先保護物件實施預先保護,在確定為預先保護物件之日起兩日內向其所有權人、使用權人或者代管人發出預先保護通知,並在當地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的公示欄上公告,當地鎮人民政府或者街道辦事處應當派員到現場開展日常巡查和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損壞、拆除預先保護物件。

7月28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向越秀區政府發文通知其按照《廣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要求組織專家論證,落實預先保護等工作。

根據《廣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第十三條 建成三十年以上且未被確定為不可移動文物,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建築物、構築物,可以確定為歷史建築:

(一)反映廣州歷史文化和民俗傳統,具有特定時代特徵和地域特色;

(二)建築樣式、結構、材料、施工工藝或者工程技術反映地域建築、歷史文化、藝術特色或者具有科學研究價值;

(三)與重要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歷史事件或者著名歷史人物相關的建築物、構築物;

(四)代表性、標誌性建築物或者著名建築師的代表作品;

(五)其他具有歷史文化意義的建築物、構築物。

建成不滿三十年,但符合前款規定之一,突出反映歷史風貌和地方特色的建築物、構築物,也可以確定為歷史建築。

8月3日,越秀區政府組織了專家論證,專家意見認為,廣東美術館具有一定保護價值,建議確定為預先保護物件。

據參與專家論證的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副教授張智敏介紹:專家們認為,廣東美術館代表了上世紀90年代廣州作為改革開放前沿城市對藝術事業的推動作用;在建築的空間處理上有相當的特色;本身也是改革開放具有代表性的建築,歷史的見證。

9月27日,越秀區政府向廣東美術館、屬地管理單位白雲街道辦事處發出預先保護通知。

提升公眾藝術素養,廣東美術館承載市民情感記憶

作為注重公共教育,提升公眾藝術素養的場所,廣東美術館陪伴著一代代市民的成長,也承載著市民深厚的情感與記憶。

潘老師是美術老師,讀大學的時候就是廣東美術館的粉絲,後來還成了美術館的志願者,提起跟美術館的結緣,她就滔滔不絕:“都有十幾年了,對美術館很熟悉,一個月會來兩次,是單位之外來得最多的地方,所以會有很深的感情。”

孩子兩歲多一點的時候,潘老師就帶小朋友來。從2016年起,潘老師就從粉絲“晉級”為美術館的志願者,會來美術館上藝術課,教市民畫畫,三樓還有她的作品木雕、水果柱,她讚許道:“這個館的公共教育做得比較用心,它是對美術有多重體驗的美術館,是很重視觀眾的體驗感。不止是平面畫作,而是透過立體或者是視像影片將藝術家創作的過程還原,會告訴你藝術家的感受,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一種很親民的互動式。”

聽說廣東美術館被列入保護,她高興地說:“很贊成保護,它是城市的歷史,也保留著我們與美術館共同成長的人的青春記憶,如果不保護,或者拆掉,會把這段歷史和我們的記憶全部拆除了。如果這個建築還保留著原來的樣子,會喚醒我們的回憶,我今天仍然堅持學習,是美術館給我精神上的鼓舞。”

參考文獻

拓荒前行,追遠歷新:廣東美術館開館22週年,廣東美術館官網

梁江。 見證30年:

廣東美術敘事史的幾個關鍵詞[J]。藝術百家,2009,25(05)。

廣東美術館二十年 如何從“開荒”到“引領”?

雅昌藝術網,2017-11-18。

伍樂園,陳樹棠。 文化建設應是經濟繁榮、社會發展的重要標誌──廣東省美術館建築設計[J]。建築學報,1998(02)。

採寫:新快報記者 何姍 文僖 通訊員:方汝敏

攝影:郭思傑

圖片來源:廣東美術館官網

編輯:趙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