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法

陳子昂:看千年前的大唐詩人如何炒作岀圈和他的曠世孤獨

作者:由 曉行漫語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2-12-16

什麼樣的鐘馗畫像辟邪

100萬買了把胡琴,等賓朋滿座,大家翹首以待,想聽聽這麼昂貴的琴能奏出什麼仙樂時,他卻重重地一把將琴摔到地下,瞬間,琴碎絃斷。

這是什麼情況?這把琴從何而來?摔琴的又是什麼人?

我們現在都說炒作,引流,殊不知在初唐時期,有位詩人就深諳此道,一番操作,讓自己從籍籍無名到迅速火岀圈。

這位詩人就是陳子昂,他最有名的詩作是《登幽州臺歌》: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陳子昂:看千年前的大唐詩人如何炒作岀圈和他的曠世孤獨

659年,唐高宗顯慶四年,陳子昂出生於四川射洪的一個富有之家,自小衣食無憂。他的父親樂善好施,曾“散粟萬斛以濟民”,拿出一萬斛粟米來救濟百姓。

少年時的陳子昂並不愛讀書,自小學習劍術,懷揣著“執劍走天涯”的夢想,“少學縱橫術,遊楚復遊燕。恓惶長委命,富貴未知天。”喜歡學道求仙,打抱不平。

17歲那年,在與鄉里與人格鬥中,失手把人家給打傷了。

此事對他觸動很大,讓他幡然醒悟,自此開始像變了個人一樣,發奮讀書。

憑藉聰慧的天賦和刻苦的努力,短短几年的時間便飽讀詩書,學涉百家。

21歲那年,陳子昂心懷壯志,赴京趕考。

可是,天不遂人願,連續考了兩次都沒有考中。

落榜後,陳子昂又著急,又失望。

有一天,他閒來無事,漫無目的地在長安街頭遊蕩。沒成想,這一次的溜達卻拉開了歷史上的一場炒作的序幕。

遊逛間,他看到有一商販正在街頭高聲叫賣一把胡琴,那把看似普通的胡琴,賣琴人居然索價百萬。

看熱鬧的人圍得是裡三層外三層,但是卻沒有一個人真心想買,去當冤大頭。

恰逢陳子昂路過,一看這情況,靈機一動,覺得這實在是一個太好的噱頭,是一個天賜的讓更多京城的達官貴人人認識自己的好機會。

於是,他撥開眾人,買下了那把價錢貴得離譜的琴。

頓時,七嘴八舌,議論紛紛的人群安靜了下來,只聽陳子昂大聲說,自己第二天會在宣陽裡住所免費宴請賓客,到時為大家演奏那把琴。

人群再次炸開了鍋,人們的注意力一下子全都集中到了陳子昂身上。

轉眼到了第二天,陳子昂宣陽裡的住所果然聚集了很多人,不僅有平民百姓,也不乏達官顯貴。

酒酣耳熱之際,大家都等待他一展琴技。

只見陳子昂手捧胡琴,環視一圈眾人,說道:“感謝各位捧場,我並不懂琴,今日彈琴是假,摔琴是真。”

眾人頓時一頭霧水,可是還沒等大家反應過來時,只見陳子昂用力將那把昂貴的琴摔在地上,瞬間摔了個粉碎。

眾人看得目瞪口呆,更加懵了。

這時,陳子昂又開口了,對大家說:“我陳子昂,從蜀地來到長安,帶著創作的很多文章,四處求告,卻無人賞識,而這把受人關注的琴,其實也不過就是樂工所用,我怎麼能彈奏它呢?”

緊接著,他又拿出自己的詩詞文稿,分發給了在場的眾人。

在場人士都被他的舉動震驚了,大家交頭接耳,議論紛紛:“一摔千金,此人必是豪貴、奇人,奇人所作,必為奇詩奇文,不觀也知其妙。”

於是注意力全都轉移到他的詩作上,紛紛爭相傳看。

一日之內,陳子昂詩名滿京華。

當時一些社會名流人士,如蜚聲文壇的王適,讀到陳子昂的詩後讚歎不已,預言他日後必為“海內文宗”。

陳子昂:看千年前的大唐詩人如何炒作岀圈和他的曠世孤獨

看來,任何時候光有實力不行,還要會吆喝,要讓別人知道和看見。

兩年後,陳子昂中了進士,得到一個從九品下的小官職,實現了他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

武則天在讀了陳子昂的詩文後,“奇其才”,認為他是個人才。

陳子昂的詩,風骨崢嶸,寓意深遠,蒼勁有力,被後世尊稱為“詩骨”。他的詩風幾乎影響了在他之後的所有唐代大詩人,他也因此被稱為“唐之詩祖”。

據說李白看了陳子昂的詩集後,撕毀自己從前的作品,並在詩裡把陳子昂稱為“鳳與麟”。

杜甫曾專門拜訪陳子昂故居,並寫詩稱讚陳子昂:“有才繼騷雅,哲匠不比肩。公生揚馬後,名與日月懸。”

白居易則把陳子昂和李白、杜甫並列合稱,說“每嘆陳夫子,常嗟李謫仙”,“杜甫陳子昂,才名括天地”。

相比於他的詩歌,陳子昂仕途坎坷,雖然具有政治見識和才能,直言敢諫,卻沒有被武則天所採納。還曾因“逆黨”反對武后受株連下獄,屢受打擊,心情鬱郁悲憤。

那首傳唱已久的《登幽州臺歌》就是詩人在落落不得意時,登上幽州的薊北樓遠望,悲從中來,抒發“山河依舊,人物不同,生不逢時”的哀嘆。

陳子昂:看千年前的大唐詩人如何炒作岀圈和他的曠世孤獨

極目遠眺,俯仰古今,天地茫然間,偌大的世界,卻無人理解,無人欣賞,寥寥22個字寫出了內心的孤獨和落寞。

38歲時,陳子昂因父老解官回鄉,不久父親去世了。

陳子昂居喪期間,權臣武三思指使射洪縣令段簡羅織罪名,加以迫害,後陳子昂冤死獄中。

天地何其廣闊,時光何其浩渺!千百年後,同樣在無垠的時空裡,又有多少人會在某一時某一刻,感受到那種孤獨而愴然涕下的悲涼與憂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