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法

蜀成王朱讓栩,一首詩寫出成都十景,曾向朝廷獻金660斤

作者:由 筆寫趣史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3-01-09

安居樂業什麼解釋

眾所周知,明朝有許多宗藩,所以出現賢王並不奇怪。不過,要是一支宗藩歷代都出賢王的話,是很不容易的,而蜀藩就是這樣一支宗室。明朝歷代蜀王都十分賢德,所以歷代皇帝都常常叮囑其他宗藩,要多向蜀藩學習。

第一任蜀王朱椿,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一子,他在朝中有著“蜀秀才”的稱號,深受朱元璋喜愛。之後,明朝的歷代蜀王都很賢德,此前筆者已經介紹過許多位了。今天,我們繼續來說說下一位,明朝第九任蜀王朱讓栩。

朱讓栩的父親,是蜀昭王朱賓瀚。朱賓瀚是明朝中期著名的賢王,多次受到明孝宗褒獎,還要求其餘宗室都以他為楷模。朱賓瀚的正妃,是南城兵馬指揮劉明次女劉氏,弘治十三年,劉氏為其生下嫡長子,後得朝廷賜名讓栩。

蜀成王朱讓栩,一首詩寫出成都十景,曾向朝廷獻金660斤

正德三年,年僅28歲的朱賓瀚就去世了,留下8歲的兒子朱讓栩。按照規矩,朱讓栩只是世子,沒有爵位也就沒有歲祿。而朱賓瀚已經去世,其歲祿在年初就已經預支了,他於五月去世,剩下七個月的歲祿是要還回去的。

由於歷代蜀王都比較簡樸,還常常捐祿振荒,比如朱讓栩的祖父蜀惠王朱申鑿,就曾自己出資銀五千兩、谷五千石賑濟流民。因此,在朱賓瀚早逝,留下年幼兒子的情況下,蜀王府的開支出現困難。

基於蜀藩一向的優秀表現,朝廷也是二話沒說,直接准許支給朱讓栩祿米三千石,史料記載:

“丁丑,詔歲給蜀王世子讓栩祿米三千石,俱支本色,不為例。時蜀王薨,世子奏祿米截日住支家眷無以供贍,故有是命。”

正德五年四月,朱讓栩襲封蜀王。與歷任蜀王一樣,朱讓栩也主要有兩個特點,一個是喜好詩書和做學問,一個是關心民間疾苦,賑災卹荒。史料中也是這樣記載的:

“讓栩尤賢明,喜儒雅,不邇聲伎,創義學,修水利,賑災卹荒。”

前面我們說了,第一任蜀王朱椿就有著“蜀秀才”之稱,不曾想到了朱讓栩這一代,仍然沒有將做學問落下。當年朱椿到了成都就藩,他並不關心什麼政治鬥爭,而是一生致力於發展成都。到了朱讓栩承襲爵位後,他便用一首詩,寫出了成都十大美景。

蜀成王朱讓栩,一首詩寫出成都十景,曾向朝廷獻金660斤

朱讓栩的詩是這樣的:

“古柏森森碧葉齊,春城日暮草堂西。岷山雪霽排銀壁,浣花煙籠鎖翠堤。橘井相浮金盞注,墨池色潤採毫題。濟川舟送鐘鳴遠,官柳橋邊匹馬嘶。”

我們慢慢來解釋,古詩開頭“古柏”二字指的是閟宮古柏,李商隱有詩云:

“蜀相階前柏,龍蛇捧閟宮。”

杜甫的詩中也說: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因此朱讓栩這裡所指的美景,便是成都的武侯祠。武侯祠原是紀念諸葛亮的專祠,後合併為君臣合祀祠廟,其中一大片如煙如黛的松柏,便是武侯祠的特色之一。君臣合廟的武侯祠森柏化精成仙,垂望著三國後的風雨江山,孱弱子民。

接著是“春城”二字,指的是龜城春色,成都又名錦城,因此有題榜叫“錦江春色”。朱讓栩在位時,成都氣候溫暖,春天時,種種景色盡收眼底,美不勝收。春色無邊無際,如果有半個太陽露臉,便可謂完美。

第三個美景就是“草堂”,指的是“草堂晚眺”,唐朝詩人杜甫曾兩次居住這裡,之後,草堂便成為成都的一大人文景觀,在這裡可以遠眺岷山積雪,令人心曠神怡。朱讓栩更是說過:

“草堂晚眺最可人。”

而杜甫更是在這裡留下絕美詩句: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那麼接下來的美景,自然就是詩中“岷山”所指的岷山晴雪了。在天氣晴朗之時,可以站在成都的高處,遠眺川西高原的岷山、四姑娘山等一眾雪山。其中美景,相信不用筆者描述,大家光是心中想象,就已經很美好了。

蜀成王朱讓栩,一首詩寫出成都十景,曾向朝廷獻金660斤

“浣花”指的是浣花煙雨,如今成都有浣花溪公園,可在當時,浣花溪可不僅僅是一條小溪,而是一條大河。陸游的《夜聞浣花聲甚壯》中,就形象描述了當時浣花溪的壯觀景象:

“浣花之東當笮橋,奔流齧橋橋為搖。分流初疑兩蛟舞,觸石散作千珠跳。壯聲每挾雷雨橫,巨勢潛借黿鼉驕。”

而這裡還出了一位浣花夫人,在當時與杜甫是鄰居。

再來就是“橘井”指的橘井秋香,這是蜀王府裡的一眼古井,又稱“菊井”。得此名是因為在古井周圍,都種滿了各品種的菊花,每到菊花盛開時節,菊香越壕牆而出,飄至如今的天府廣場,朱讓栩便會到這裡來賞菊吟詩。因此,這自然出現在他的《成都十景》中。

第七個景色是“墨池”所指的墨池懷古,相信很多人也都知道這個典故,就是西漢的辭賦家、思想家揚雄由於日夜讀書寫字,便在自家的水池裡洗墨,時間一長,整個水池都變黑了,便有了洗墨池的典故。揚雄,字子云,他居住的地方叫草玄堂,人們為了紀念他,後來將這裡稱為子云亭。相傳,曾經有人夢見一條青龍從天而降,落在洗墨池中化成一位美女,於是人們又在這裡修了一座龍女祠來拜祭,並將這條街命名為“青龍街”。

“濟川”指的是濟川野渡,城東南的濟川渡口水運繁忙,這裡蘆雁飛雪,漁舟唱晚,各種畫舫小艇、萬里客船更是熙來攘往,成為成都獨特的一大景色。

“鐘鳴”自然指的是昭覺曉鍾,位於成都城北的昭覺寺,素有“川西第一禪林”之稱。重重森柏加上暮鼓晨鐘,顯得整座寺院古樸肅然。清朝的康熙皇帝親賜昭覺寺“法界精嚴”匾額,並題詩讚之:

“入門不見寺,十里聽松風。香氣飄金界,清陰帶碧空。霜皮僧臘老,天籟梵音通。咫尺蓬萊樹,春光共鬱蔥。”

最後一景,就是“官柳”所指的市橋官柳,以前的成都每月都有固定的“市”,比如上個月是“花市”,這個月是“鳥市”,下個月是“珠寶市”等等。大家也可以想象,不算是什麼“市”,這裡都萬商雲集,人來車往,好不熱鬧。說明當時國家昌盛,蜀王賢德,百姓安居樂業。

蜀成王朱讓栩,一首詩寫出成都十景,曾向朝廷獻金660斤

透過朱讓栩的詩,我們也可以瞭解當時成都的盛況。而說完他的文學作品,接著我們來說說朱讓栩的政績。與歷任蜀王一樣,朱讓栩也曾多次捐祿振荒,正德年間,他便曾捐銀二千兩作為軍餉,因此得到明武宗嘉獎。

嘉靖二十年,北京太廟因天災被毀,修建太廟耗資巨大,正在明世宗糾結應該讓誰捐錢的時候,朱讓栩主動站出來了。據史料記載,朱讓栩曾向朝廷獻金660斤,其實就是這一次,其中包括黃金60斤、白金600斤。

明世宗早就聽聞蜀王賢德,曾在嘉靖十五年就賜敕嘉獎,並署坊表曰:

“忠孝賢良”

。沒想到,如今他還沒有正式下令,朱讓栩就收到風,率先做出表率。激動之下,明世宗不僅

“酬以玉帶幣帛”

,還

“加歲祿二百石,玉帶一”

。不過朱讓栩辭掉了歲祿,只接受玉帶。

嘉靖二十六年,成都府的城牆壞了,要修理城牆必須得到朝廷准許,於是朱讓栩上奏表示他打算自掏腰包修理。結果明世宗知道後,立馬就派人去幫忙。然而沒過幾天,朱讓栩就去世了,享年47歲,諡曰“成”。

朱讓栩的正妃是西城兵馬指揮何世昂之女何氏,何氏並未給朱讓栩生下子嗣,且於嘉靖八年去世。當年五月,朱讓栩向朝廷奏請,希望冊封已經為自己生了三個兒子的杜氏為繼妃,得到准許。朱讓栩去世後,其第三子朱承爚於半年後襲爵。

蜀成王朱讓栩,一首詩寫出成都十景,曾向朝廷獻金660斤

表面上看,朱讓栩一生賢德,也受到皇帝敬重。然而事實上,身為親王的他,也曾被四川都司都指揮劉永昌



騎在頭上欺負。至於這件事是怎樣的,以及最終結局如何,我們下一篇文章再細說。

(參考文獻《明實錄》《明史》《成都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