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法

苗族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了獨木龍舟節、姊妹節、鼓藏節

作者:由 阿希財經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3-01-18

鼓藏節為什麼13年一次

苗族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了獨木龍舟節、姊妹節、鼓藏節、苗年節、舞龍噓花節、祭橋節等形式各異、內涵豐富的節慶文化。苗族獨木龍舟節是居住在貴州境內清水江中游沿岸的苗族同胞代代相傳的民間節日。

2006年,具有濃郁的民族性與地方性的苗族獨木龍舟節被列入國家級非遺保護名錄。苗族獨木龍舟節具有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底蘊,將苗族的祭祀、婚姻、服飾、歌苗族獨木龍舟節期間,筆者來到坐落於清水江畔、風光秀麗的巴拉河苗寨,實地觀察村民參與獨木龍舟節的整個過程。

苗族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了獨木龍舟節、姊妹節、鼓藏節

巴拉河村戶籍人口有600多人,分屬於140多個家戶,11個姓氏。99%的村民皆為苗族。村寨苗族文化氛圍濃郁,節日豐富多彩,獨木龍舟節是其中最隆重的一個民間傳統節日。每年隨著龍舟節的來臨,平日寂靜的苗寨熱鬧起來,外出打工的村民返回故鄉參與划龍舟,感受濃厚的節日氛圍。

巴拉河村去上海打工的30多位村民也陸陸續續返鄉,其中有一對中年夫婦在上海打工20多年,這次帶著女兒及上海女婿、外孫女一起回到巴拉河村歡度佳節。一位在廣東省中山市打工的中年男子是巴拉河龍舟隊的水手,他說:“儘管請假回鄉過龍舟節要被扣工資,但為村裡參與龍舟競渡爭取榮譽也值得。”

苗族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了獨木龍舟節、姊妹節、鼓藏節

筆者於2017年到村裡回訪時也看到他回來參賽。不僅外出打工的青壯年男子攜妻帶子返回村裡,外嫁他鄉的婦女也回到孃家。有一個50多歲的婦女說:她的丈夫是廣東人,來臺江縣施洞鎮做建築生意時與她相識。

婚後她隨丈夫到廣東定居,這次也帶著孫女回來過節。隨著對外交往的頻繁,村裡人的婚姻圈擴大了,加強了村民與外界和其他民族的聯絡。村裡不時還有遊客光臨。節日期間,筆者在村裡親歷了龍舟節的下水、出龍、接龍、吃龍肉、收龍的整個過程。

苗族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了獨木龍舟節、姊妹節、鼓藏節

2013年6月30日即農曆五月二十三日上午8點舉行下水儀式。村裡四五十個中青年男子把老龍舟從龍舟棚抬至河中,還把擺放在石灘上的一條新制作的龍舟也放入水中,用篾條將母子船並列捆在一起,將龍頭安放在母船前端,用鉚楔套合,再用竹篾捆緊。然後,水手們在河裡試劃幾圈。

苗族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了獨木龍舟節、姊妹節、鼓藏節

龍舟下水後,一些村民拎鵝帶酒前來祭祀。入鄉隨俗是田野工作者的基本準則,我們把事先準備好的一隻鵝獻給龍舟。河邊的石灘上成為村民的集會中心。2012年龍舟下水的當日,全體村民的聚餐會就在石灘上舉行。2013年巴拉河村新的踩鼓場建成,聚餐會轉移到村口風雨橋邊的踩鼓場上舉行。

傍晚,全村男女老幼,大約600人在此聚餐。以家庭為單位,自帶板凳、餐具、爐子、大米、蔬菜等到踩鼓場上做晚飯吃。村幹部負責給大家分肉,每家按每人6兩的標準領取,我們被列為村支書的家庭成員也分到一份。聚餐會場上炊煙裊裊,大家在歡聲笑語、其樂融融中度過了龍舟節的首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