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法

從年味裡尋回慢中國,一代代人輾轉奔赴的精神依歸

作者:由 紫牛號精選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3-01-20

繁體字開心快樂怎麼寫

從年味裡尋回慢中國,一代代人輾轉奔赴的精神依歸

寫春節的古詩詞,清代顧輪的《鵲踏枝》可謂年味十足:“昨夜春聲喧爆竹,鬱壘門邊。紅出斜幅,臘味登盤嘗已足,簷前更掛風豬肉。”一幅繪聲繪色的市井生活圖景,從年味裡尋回慢中國。

年味幾乎聚合絕大部分的中國鄉村記憶,一年一度史詩般的壯觀返鄉場景,是洋節日氾濫當下,百節年為首的中國傳統文化秩序的一次集體喚醒,春聯、窗花、餃子、年糕、臘味、鞭炮、燈籠、壓歲錢、拜年等終究是年味的淺層印象,過年回鄉,“天涯倦客,山中舊路,望斷故園心眼”,最深的年味,是心靈風景的文化契合,每一個回鄉遊子身體鄉愁的歸屬感,家風家訓的內觀自省,剝離財富地位,洗滌繁雜圈層,還原你與那一片土地鄉親最自然質樸的關係,重溫鄉情鄉音鄉味,不忘本,回到初心原點,深切叩問感知“你從哪裡來,又將何處去”的人生要義:此心安處,何以故鄉?!

慢中國裡流淌二十四節氣,天人合一、知足常樂、克己復禮、恭敬心等傳統價值觀,年味積澱人間煙火的至味,鐫刻記憶和傳遞溫度,是一代代人輾轉奔赴的精神依歸。當商業文明與科技流量幾近變成“生活原本”,年味的精神核心已然不斷消解抽離,鄉村文化秩序日漸式微,鄉愁何所有,我們賴以滋養的年味或將失卻原生的“地氣”。

過年回家,是一段溯以本源的心路,讓孩子學會吃飯的禮節和長輩的尊稱,與父母的陪伴,鄉鄰親朋童年的回憶,走一段鄉間小路呼吸田野的風,哪怕帶一本書回家,陽光午後歲月安穩,讓年味永葆日常……否則萬家團圓的短暫盛典之後,復又在滾滾車流讓年味不知所終。

準備一頓豐盛的年夜飯,可能要提前幾個月的時間,各種食材精挑細選,乃至慢工細作烹飪火候,這一刻,最慢,最中國。一方面透過慢食抵抗高速快節奏的城市物慾離心機,另一方面將親情濃縮於每一道菜,有感恩敬畏,是家的味道,故香古早味。

中央電視臺大型紀錄片《記住鄉愁》開篇即是敬畏之心不可無,培田村世世代恪守的敬畏天地、祖先、聖賢古訓,是本色中國的精神原鄉縮影。尊崇“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的孔子後代,綿延二千多年有歎為觀止的世界最大家族,孔子將“夫禮之初,始諸飲食”直接貫穿於“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市井日常生生不息。上月在福鼎西昆,孔子後裔江南最大的聚居地,與孔子第七十三代傳人孔慶德聊茶,他所說的“要對得起每一片茶葉”,應該是每一個做茶人的安身立命,亦是禮之初的最好觀照。寧靜的古村落,是夜流風盎然。

過年請時君兄寫五穀豐登、吉祥如意、黃金萬兩、招財進寶等合體字,頓覺古風浩蕩,不見繁華相擁,但見村莊、菜園、河流、老宅門,柴火灶上熱氣騰騰。(文/袁衛東)

從年味裡尋回慢中國,一代代人輾轉奔赴的精神依歸

從年味裡尋回慢中國,一代代人輾轉奔赴的精神依歸

從年味裡尋回慢中國,一代代人輾轉奔赴的精神依歸

從年味裡尋回慢中國,一代代人輾轉奔赴的精神依歸

從年味裡尋回慢中國,一代代人輾轉奔赴的精神依歸

從年味裡尋回慢中國,一代代人輾轉奔赴的精神依歸

從年味裡尋回慢中國,一代代人輾轉奔赴的精神依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