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法

大山裡的承諾:努力讓全校417個孩子走出去

作者:由 齊魯壹點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3-01-28

小孩子可以喝什麼茶嗎

記者 鞏悅悅 王凱 高廣超

沂源農村到處是山。在外地人眼中連綿陡峻的大山,卻是當地師生拼盡全力想要征服的物件。

“我不想離開這裡,但是為了更好的將來,我會暫時離開這裡,但我不會忘記這裡。”當小穎哽咽說出這番話時,在場所有人都動容了。臘月二十二,沂源縣南魯山鎮不時飄來一陣小雨,氣溫逼近零下3攝氏度。三岔中心學校校長申學剛和教師鹿磊駛過彎彎繞的上坡下坡,徑直來到璞邱四村的初三學生小穎家。

因為父親常年在外打工,小穎從小由爺爺奶奶帶大。要強的她從沒放棄過刻苦學習,在班裡的各科成績不是第一就是第二。瞭解到學生家的特殊情況,學校一直透過各種政策幫助小穎。這次家訪,校長特意給孩子準備了學習用品,他想和鹿磊老師藉機摸清楚小穎近期的思想狀況,看還能提供哪些幫助。

迎接校長老師上門,小穎白淨的臉上掛著驚喜,無處安放的雙手則反映出了她的拘謹。爺爺奶奶沒讀過書,但他們明白“知識改變命運”的這句話的分量,因此兩位年過七旬的老人忙著張羅“貴客”落座,興沖沖端水倒茶拿果盤,“俺老兩口沒上過學,能做的就是別讓孩子凍著餓著,督促她好好上學,將來能上到什麼程度俺們都供。”

大山裡的承諾:努力讓全校417個孩子走出去

客廳裡的一面白牆上整齊貼著小穎的獎狀,這使得原本樸素的牆面簡陋卻不簡單。

和大多數家庭一樣,小穎家的客廳也是不變三件套:沙發、電視和茶几。茶几上方被紅白相間的塑膠油紙仔細包裹;樸素的牆面簡陋卻不簡單。沙發背靠的一面白牆中央整齊貼有30多張獎狀,這些都是小穎上初中以來獲得的。抬頭瞥見這一幕的申學剛忍不住讚歎,可端坐在爺爺奶奶中間的小穎卻緊抿著嘴害羞笑笑,不說話。

小屋裡的爐火敵不過臘月的嚴寒,但小穎接下來脫口而出的話卻讓在坐所有人心裡一暖。

“上小學的時候,我會把自己逼得很緊;上了初中我也會盡己所能去學習,能今天做的事絕不拖到明天。這樣一來也很累,但我不想辜負所有人對我的期望。”小穎一字一句地說,“未來我想自己養活自己,給爺爺奶奶更好的生活。”

爺爺奶奶是小穎的軟肋,提及於此,這個十五六歲大的女孩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情緒,但懂事的她又強忍著不哭出聲來。璞邱四村被大山環繞。一眼望不到頭的山留給小穎的最初印象是一片翠綠、非常漂亮,但她還是要盡最大努力走出去。

“我的夢想是考上北京師範大學。未來家人朋友有困難,我希望有能力幫助他們,而不只是看著。”小穎哽咽地說。看著眼前這個努力到讓人心疼的學生,申學剛忍不住提醒:“平時也要注意勞逸結合,該玩玩,該學學。有什麼困難隨時找老師。”

作為小穎的數學老師,鹿磊臨出門不忘多叮囑兩句。家訪回來路上,這個在鄉村從教23年的老師坦言“肩上擔子重”,“這裡有很多父母外出打工,對孩子的陪伴少,鄉村老師要充當家長角色,多在生活和心理上關心他們。”

大山裡的承諾:努力讓全校417個孩子走出去

大山深處的沂源縣三岔中心學校。

記者瞭解到,處在大山深處的三岔中心學校是通往臨朐、博山和沂源的交通要道,上世紀九十年代每個級部能達到1000多人。可隨著城鎮化程序的加快,學校即便服務15公里以上範圍的7個行政村,卻還是僅招來417名中小學生。因為地處偏遠,年輕老師的流動也比較大。

1996年曾在三岔中心學校求學的申學剛,再次回來已是20年之後了。經過2016年沂源縣實施的“農村學校校舍和運動場地改造”雙提升工程,學校硬體變化很大,“但我同時發現,我的老師、我老師的老師依然站在講臺上盡心盡力地教書,這種精神是不變的。我們就是要發揮優勢轉化被動局面,辦小而精、小而強的特色學校。”

省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的《山東省建設全國鄉村教育振興先行區專項工作方案》特別指出,加大職稱評聘向鄉村教師傾斜力度。對偏遠山區、湖區、灘區、海島等生源少、教學點較多地區的中小學,可按照生師比與班師比相結合的方式配備教職工編制,縣域內超出基本編制標準部分,由設區的市統籌解決。

“我現在是高階教師,我也享受到了政策紅利。”申學剛說,“要讓留在這裡的老師感受到工作生活上的幸福,一起努力把417名學生教育好、培養好,幫助他們走出大山,將來有機會再反哺這片土地。”

大山裡的承諾:努力讓全校417個孩子走出去

沂源縣三岔中心學校校長申學剛(左)和教師鹿磊(右)走在家訪路上。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