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法

仁信新材因油價大漲陷增收不增利怪圈 緊跟行業擴產潮引發產銷失衡隱憂

作者:由 和訊網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3-02-03

產銷不平衡如何解決

已經是第二次闖關IPO的惠州仁信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仁信新材”)在21日終於迎來了上會的關鍵時刻。

但即便已經到了上會的關鍵節點,投資市場仍然對仁信新材存在的“增收不增利”、“研發投入偏低”、“信披出現遺漏”、“財務資料打架”等問題高度關注。

原料價格飆升衝擊大 業績現增收不增利怪狀

公開資料顯示,仁信新材成立於2011年,是一家專門從事聚苯乙烯高分子新材料研發、生產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

受國際能源危機、俄烏衝突等因素影響,自去年以來,國際原油價格快速上漲,帶動石油煉化下游大宗化工產品“苯乙烯”大幅提價,對仁信新材所處的以苯乙烯為核心生產原材料的聚苯乙烯行業造成了較大沖擊,其原材料採購成本也被推高。

大宗商品行業資料服務商上海鋼聯(300226)提供的資料顯示,2020年,苯乙烯的市場均價僅為6071。74元/噸,2021年已提升至8808。38元/噸,上漲約32%。

2021年,仁信新材採購苯乙烯的平均價格達到7732。36 元/噸,較2020年的採購均價5308。93 元/噸大幅上漲45。65%。

雪上加霜的是,由於聚苯乙烯行業具有“料重工輕”的特點,仁信新材的直接材料成本佔比極高。報告期內,公司主營業務成本結構中直接材料的佔比分別達到 95。75%、94。48%及96。07%。

顯然,苯乙烯價格大幅上漲對仁信新材的主營業務造成了較大沖擊。

資料顯示,雖然2021年仁信新材實現營收16。97億元,較2020年的11。13億元大幅上漲52 %;但當期淨利潤僅為1。34億元,較2020年的1。7億元下滑超過26%,呈現出增收不增利的態勢。

年均研發投入不足千萬 研發人員薪酬竟佔大頭?

前文提到,仁信新材所處的聚苯乙烯行業具有“料重工輕”的生產特點,行業對技術的要求相對偏低,因此,聚苯乙烯行業的研發人員的薪酬普遍不高。

招股書顯示,2021年,同行業可比公司研發人員的平均薪酬僅為9。13萬元。

令人感到疑惑的是,在技術要求不高的情況下,2021年仁信新材給研發人員開出的平均薪資竟然高達29。54元,是同行業可比公司研發人員平均薪酬的三倍。

仁信新材因油價大漲陷增收不增利怪圈 緊跟行業擴產潮引發產銷失衡隱憂

(研發人員薪酬對比)

對於為何公司給研發人員開出如此高薪,仁信新材在招股書中解釋稱,主要是由於“經營效益較好”。不過,從仁信新材的財務資料來看,其2021年的業績表現明顯不如2020年,“公司經營效益較好”這一解釋似乎顯得有些牽強。

那麼,仁信新材是如何能給研發人員開出高於行業均值三倍以上的薪酬呢?

投資者或許可以從公司的研發費用上尋找答案。

據招股書披露,2021年,仁信新材的研發費用總額為480。59萬元,其中僅研發人員薪酬一項就高達413。61萬元,佔比超過86%。

由此來看,公司給研發人員開出遠高於行業均值的薪酬,或許有藉此拉高公司研發投入佔比的考慮。

跟公司研發人員開出高薪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仁信新材研發投入的佔比卻相對比較低。報告期內,公司研發費用佔總營收的比重僅分別為0。25%、0。63%、0。28%。

也正因如此,有市場人士認為,仁信新材實際研發投入情況,與其頂著的“高新技術企業”頭銜相比,顯得名不副實。

擴產潮加速產能過剩 產銷增幅失衡疑慮待解

由於聚苯乙烯行業技術含量偏低,加上行業整體對各類改性聚苯乙烯產品的研發投入力度不足,產品難以完全滿足客戶的各類新需求,行業內部分企業因無法完全適應新形勢下市場環境的變化而出現了經營困難等局面。

但即便如此,目前整個聚苯乙烯行業積極擴產的步伐並未停歇。

據卓創資訊統計,截至2021年6月份,包括仁信新材在內的15家聚苯乙烯企業已經辦理或正在辦理環評擴建聚苯乙烯產能專案的相關手續。預計到2023年底前,全行業將增加產能328萬噸。

另據仁信新材招股書披露,截至2021年末,聚苯乙烯行業總的年產能已達到455 萬噸。加上未來兩年全行業擬新增的產能,預計到2024年,聚苯乙烯行業總的年產能將達到700萬噸以上。

而據卓創資訊預測,2024年全行業聚苯乙烯的需求規模約為573萬噸,以此推算,到2024年,聚苯乙烯行業將處於產能過剩狀態。

不過,和訊財經對比仁信新材聚苯乙烯的年產量和銷量後發現,其擴建產能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只是,公司擬新增的產能增幅遠超銷量增幅,令人十分擔憂其是否具備消化擬新增產能的銷售能力。

從招股書披露的資料來看,目前仁信新材的最大生產能力在16萬噸至17萬噸之間,而2021年公司的聚苯乙烯銷售數量已到達18。56萬噸,呈現“供不應求”的情況。

本次衝擊創業板,仁信新材主要想解決的就是產量問題。公司表示,擬募集的6。29億元資金中,約有80%將用於擴建產能,包括一個年產18萬噸聚苯乙烯新材料的專案,以及總的年產量為18萬噸聚苯乙烯的惠州仁信新材料三期專案。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至2021年,仁信新材聚苯乙烯的銷量增幅僅為21。81%,而上述兩項專案共計擬新增聚苯乙烯年產能36萬噸,是公司當前最大產能的兩倍以上。如此懸殊的產銷量增幅,將對仁信新材的銷售能力帶來挑戰。

在行業產能過剩,市場競爭加劇,且公司不具備明顯技術優勢的情況下,仁信新材能否消化、如何消化大幅增加的擬新增產能呢?

獨董任職披露出現遺漏 主要財務資料互相“打架”

值得注意的是,仁信新材還存在信披遺漏、財務資料互相打架的情況。

公開資料顯示,公司現任獨董王彩章同時也在深圳市華潤通光電股份(600184)有限公司擔任董事,但招股書卻並未對相關事項做出披露。

另據招股書披露,2021年,公司採購的苯乙烯數量和生產的聚苯乙烯數量分別為18。77萬噸、17。55萬噸;同一時期,仁信新材聚苯乙烯生產的原材料苯乙烯單耗為0。983噸。也就是說,公司每生產一噸聚苯乙烯,就需要消耗0。983噸苯乙烯。

仁信新材因油價大漲陷增收不增利怪圈 緊跟行業擴產潮引發產銷失衡隱憂

(聚苯乙烯生產單耗情況)

按照上述資料推算,2021年,仁信新材生產17。55萬噸聚苯乙烯需要消耗的苯乙烯約為17。25萬噸,期內採購的苯乙烯存貨約為1。52萬噸,總價值在1億元以上。

然而,招股書卻顯示,截至2021年年末,公司原材料存貨餘額僅為4588。82萬元,明顯低於公司的苯乙烯存貨價值。

仁信新材因油價大漲陷增收不增利怪圈 緊跟行業擴產潮引發產銷失衡隱憂

(公司存貨構成)

此外,招股書顯示,公司擬募資投資的“年產18萬噸聚苯乙烯新材料擴建專案”和“惠州仁信新材料三期專案”的新增產能完全一致,技術路徑也基本相同。

然而,在裝置購置投入上,二者卻存在較大差距,其中,“年產18萬噸聚苯乙烯新材料擴建專案”的裝置購置費用為1。54億元、“惠州仁信新材料三期專案”則為1。78億元,二者相差約2240萬元。

在新增產能完全一致、技術路徑基本相同的情況下,為什麼上述兩個專案的裝置購置費用會有如此大的差距?仁信新材或需要給投資者一個合理解釋。

關於本篇文章的更多報道,我們已在【和訊財經APP】上刊登,應用商店搜尋“和訊財經”,下載並參與猜指數活動贏取京東卡和萬元現金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