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法

僅差一步的核武器(12)

作者:由 白益民講三井商道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3-02-03

原子彈什麼時候投的

“報國會”催生核物理研究所

1894

7

,由日本財界頭面人物澀澤榮一、三井八郎右衛門(三井財閥領導人)、巖崎久彌(三菱財閥領導人)、福澤諭吉、東久世通禧等人發起的

“報國會”正式成立。這是一個響應日本政府侵略戰爭,動員國民募捐報國的全國性的財界組織。“報國會”在組織、動員國民,特別是工商業者積極參與支援戰爭活動同時,更為日本政府完成鉅額軍事公債任務賣力。

事實上,作為日本壟斷資本組織形式的財閥,早在明治維新前,就已經成為了經營批發業、錢莊、煤礦等領域的鉅商富賈。這些財閥家族的掌門人,如三井財閥的三井高朗、三菱財閥的巖崎彌太郎、住友財閥的住友吉左衛門、安田財閥的安田善太郎等人,在明治維新中,他們為以明治天皇的

“勤皇討幕軍”籌措兵糧軍餉獲得了巨大的政商利益,也讓這些財閥明白了戰爭背後的商業經。

三井財閥正是利用了甲午中日戰爭(

1894

年)和日俄戰爭(

1904

年)得到了特殊的發展。據統計,

1913

年,三井合名公司、三井銀行股份公司、三井礦山股份公司和三井物產股份公司的資本合計達

1 。1

億日元,而三菱合資公司及其直屬企業的資本合計為

3300

萬日元,住友和安田的資本更少。論綜合實力,當時的三井財閥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日本第一。

僅差一步的核武器(12)

日俄戰爭

1913

年,日本理化學研究所(

RIKEN

)的籌建工作開始了。時年

6

月,有日本資本主義之父之稱的澀澤榮一召集了一百二十多位社會名流在東京聚餐,聽取著名化學家、“腎上腺素”發現者高峰讓吉的演講。高峰讓吉主張如果日本期望透過理化學工業興國,則必須設立基礎的、純正的研究理化學研究所,呼籲設立“國民科學研究所”。

澀澤榮一深受鼓舞,他認為

“讓一個國家從模仿變的有創造力,純粹的物理和化學研究是唯一的方法,而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一個理化學研究所”。由於沒有得到政府的資助,研究所在創立初期,把籌資目標放在私人資本上。隨後,從三井八郎右衛門(三井財閥領導人)、巖崎小彌太(三菱財閥領導人)為首的金融界及民間募集設立研究所必需的資金。

隨後發生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4

-1918

年),

是給日本

財閥帶來

神話般的

鉅額壟斷利潤。在紡織、造船、貿易和海運等部門尤為突出。

當然,

這些鉅額利潤

絕大部分落入三井、三菱、住友、安田等財閥手中

從而加強了財閥的壟斷統治。

不久之後,

日本政府

便開始

推行

武力擴張、以戰爭促進本國資本主義發展

的戰略

1917

年,“財團法人理化學研究所”正式設立,因為當時正處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日本經濟的不景氣和通貨膨脹,讓研究所很難籌到足夠的科研經費,三井和三菱的支援就顯得尤為關鍵。

1921

年,日本理化學研究所引入了“獨立實驗室”的體制,每一個獨立實驗室由一個首席科學家主導,而這個首席科學家享有研究方向、人員、經費上的自由。因此,日本理化學研究所也可以稱之為是日本的財閥研究所。

1931

年,仁科芳雄回到日本後開始擔任理化學研究所(

RIKEN

)主任研究員並主持仁科研究室(

Nishina Laboratory

),主要從事原子核物理學理論及實驗研究。

30

年代初期,美國和英國科學家們在核物理與宇宙射線研究方面有許多重大發現與進展。為了在核物理研究領域追趕歐美,仁科芳雄決定加強對核物理與宇宙射線的研究,研製迴旋加速器。

僅差一步的核武器(12)

仁科芳雄

仁科芳雄是日本原子物理學的開拓者,還被譽為近代日本物理學之父。仁科芳雄

1890

年出生於日本岡山縣的莊町,從東京帝國大學畢業後便開啟了長達

8

年的海外留學,先後在英國劍橋大學、德國格廷根大學、漢堡大學和丹麥的哥本哈根大學學習,是著名物理學家玻爾的高徒及愛因斯坦的密友。

很快

一批從歐美國家頂尖大學學成回國的日本年輕物理學者

便匯聚到了仁科芳雄身邊,他們包括荒勝文策、嵯峨根良吉、湯川秀樹、彥坂忠義、菊池正士等。其中,湯川秀樹更是因為在核力的理論基礎上預言了介子的存在,而成為了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日本人。菊池正士戰後則成為了東京大學原子核研究所的首任所長,以及日本原子力研究所理事長。

秘密實施的“仁計劃”

1932

3

月,三井財閥的最高領導,三井合名理事長團琢磨在三井正樓門前被血盟團團員菱沼五郎刺殺。血盟團是日本民間右翼激進組織,他們對當時日本暫停戰爭而不繼續擴大感到的不滿。

5

15

日,又爆發了以日本海軍少壯軍人為主舉行的法西斯政變,政變者襲擊首相官邸、警視廳、三菱銀行以及東京周圍變電所,日本首相犬養毅被殺。

“血盟團事件”和“五一五”事件的衝擊,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了日本財閥儘早“轉向”,不得不更進一步加緊了與軍部法西斯的全面勾結。如果說之前的日本財閥還都是在商言商,大發戰爭財,那麼此後的財閥就基本上淪為了日本軍國法西斯勢力的戰爭工具。此後很長一段時間裡,財閥只能選擇將其財力傾重於重化工業,以加強對軍需工業的依賴。

1936

年,仁科芳雄研究團隊研製出日本的首臺迴旋加速器,併成功操作運轉。憑藉著這批年輕科學家們的努力,到了

30

年代末期,日本核科學家在核物理方面的探索研究已不亞於歐洲的德、英、法與蘇聯等國。可以說,日本這一時期的核物理水平已經足以比肩歐美前沿。

美國記者德波拉

·

夏珀利認為,

仁科芳雄

其他幾位日本學者,顯然是世界級的物理學家

在整個

30

年代,日本在物理科學領域的發展與歐洲物理理論的發展是完全同步的

——

而且與美國的實驗技術也是同步的。

日本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湯川秀樹後來

也曾

指出:

30

年代末期,日本在核物理實驗設施方面是除美國之外,比西方任何國家都還要好

僅差一步的核武器(12)

1938

年初,德國科學家哈恩和斯特拉斯曼發表了鈾原子核裂變現象的論文,這一發現開闢了利用這一新能源為人類創造財富的廣闊前景。但同歷史上許多科學技術新發現一樣,核能的開發被首先用於了軍事目的,即製造威力巨大的原子彈。隨著

1939

9

月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全面爆發,美德英法蘇等國都相繼開展了核武器研製計劃,顯然日本也不能落後。

1940

4

月,日本陸軍航空技術研究所所長安田武雄在得知核裂變具有極大的軍事潛力後,便馬上書面報告給了當時任日本陸軍大臣的東條英機。這份

20

頁的書面報告清晰的註明:“

1

,原子彈出現的可能性很大;

2

,鈾

235

一千克發生核裂變可以產生相當於黃色火藥

18000

噸的爆炸能量;

3

,在包括日本在內的亞洲各國,有可能埋藏著鈾礦石。”

東條英機收到報告後,立即指示讓專家開始研究並討論研製原子彈的可能性。這項工作由日本著名核物理學家仁科芳雄負責,時任日本理化學研究所(

RIKEN

)主任研究員。據日本航空總部總務課長川島虎之輔回憶,東條英機曾指示他說:“美國和德國的原子彈製造計劃已取得相當進展,若我們落後,戰爭就會失敗。”也就是說,核武器研發被看作是最高軍事機密,並由日本航空總部直接管理。

僅差一步的核武器(12)

日本電磁加速器

事實上,日本戰前在核物理領域的研究進展,為其在二戰中秘密研製核武器,提供了人力資源與核物理理論方面的基礎。這其中仁科芳雄自然是功不可沒,但是也絕對不能忽視一個重要的存在,那就是他背後的日本理化學研究所(

RIKEN

),正是由於有著研究所的支援,眾多的日本科學家們才能夠爭分奪秒地追趕歐美國家核物理科學家的步伐,不斷加強對原子核與核裂變方面的研究。

1943

5

5

日,在經過兩年的研究和計算後,仁科芳雄向空軍司令部遞交了研究報告,時任陸軍航空總部部長的安田武雄把報告呈給已成為首相的東條英機。當時由於中途島海戰(

1942

6

月)的失敗,日本已經基本失去了制海權與制空權,研製新式武器迫在眉睫,便將希望寄託於威力巨大的原子彈。東條英機審閱了報告後,批准了加速研製原子彈的秘密計劃。

作為絕密

軍事研究,

日本

將該計劃標記為日語片假名

ni

,正好與研究承擔者仁科芳雄

Nishina Yoshio

姓名的第一個字母相同,於是該項計劃被命名為

ni

號研究

(即

計劃

)。安田武雄

更是直接向仁科芳雄

表明:

資金和器材要多少我們也出,您需要的東西,無論如何也給您籌集

”由此,日本的原子彈計劃也正式從理論研究轉向了實用性研究。

(未完待續……)

僅差一步的核武器(12)

2022年5月,由中國經濟出版社出版的《三井帝國在暗戰》(揭開日本財團的美國博弈)一書透過案例分析,深度解讀半個多世紀以來,以三井為代表的日本財團如何持續開展建立在資訊戰基礎上的貿易競爭,詳細記錄日美兩國在貿易摩擦中的政策和態度變化過程,涉及鋼鐵、晶片、汽車、能源等多個熱點行業,指出其中哪些成功運作值得借鑑、哪些失敗教訓需要警惕。

我們在發展進步的過程中,既要虛心學習別國經驗、優勢,也要樹立充分的文化自信,認識到很多當今的智慧其實就植根於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從而注意從中汲取養分、指導今日的發展。本書提出,資訊的收集能力和選擇分析能力對制定合理的企業戰略至關重要,往往決定著企業前進的方向。當今社會是資訊的社會,很多時候,國與國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所比拼的早已經超越了實際的產品,而升級成為一種資訊戰、情報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