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法

騰衝邊陲,那條悠悠和順路,聞香漫步古鎮情

作者:由 愛生活愛旅行的木文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1-08-11

金弋鐵馬是什麼意思

為什麼許多人那麼嚮往去和順古鎮?因為那是一個邊陲古鎮,歷史悠久,或許有異域風情?又或者那裡是艾思奇的故居?

可是,閒轉的許多古鎮有太多的雷同,風格雷同、商業雷同?一個邊陲古鎮能有多大區別呢?

木文要不要去和順古鎮?這還真是糾結。

可是既然到了騰衝,時間又充足,還是去一趟吧。又可是第一次和君先生同行於騰衝,如果感覺好還會再來,如果感覺不好,就會永遠放棄。

愛一個人,來了就陪他逛一逛吧,不管風景如何,逛的不僅僅是風景,更是兩個人的情懷。

騰衝邊陲,那條悠悠和順路,聞香漫步古鎮情

和順古鎮街巷

和順鎮位於騰衝縣城西南4公里處,吃了午餐離開騰衝,上坡下坡十幾分鍾就接近了古鎮。

離古鎮老遠就看到許多私家車停在道路兩邊。望著遠處一片片田園和樹林,木文還是決定開車進去,於是聯絡了客棧。這樣就可以穿過村路進入鎮子了。

選擇開車進入古鎮有點錯誤,因為要在搓板路上緩行,而且這段路比較長,將近兩站地。有點後悔哈。

村口的守門人查驗後,繼續在狹窄的路上行進,看到接我們的房東,憨厚的他指揮木文泊好車。揹著簡單的行李,上坡,爬行在一人寬的窄巷。

放下行李,辦好入住手續,房東拿出古鎮地圖,指示我們居住的位置,告訴我們可以遊玩的景點。小憩後,兩個人牽著手出去了。

和順古鎮,古代名叫“陽溫墩”,由於小河繞村而過,故改名“河順”,後取 “士和民順”之意,雅化為今名,現稱和順鎮,全鎮人口6000多人,而僑居海外的和順人則達12000多人,是雲南著名的僑鄉。

騰衝邊陲,那條悠悠和順路,聞香漫步古鎮情

環水靜幽的古鎮

不要以為雲南都是多民族村鎮,其實,和順古鎮卻是純漢族古鎮,它封閉、傳統、安定的環境,完整地保留了中國明清漢族文化的特色。

小鎮建築風格,有“三坊一照壁”、“四合院”、“四合五天井”等,在這裡你可以領略到徽派建築粉牆黛瓦的神韻,也可以尋覓到西方建築的元素。尤其是那老宅的門窗木雕,各種雕刻造型栩栩如生。宅院中尤具地域特色的是以火山石堆砌的石階,遇到雨水天氣,能很好的起到了防滑作用。

走在和順的青石板路上,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座座古樸的民房,有木雕、有石畫,有青磚、有白牆,既有年代的滄桑,又有現代的凋琢。

騰衝邊陲,那條悠悠和順路,聞香漫步古鎮情

小鎮建築

不同的道路不同的風景。鎮的邊緣,是如詩如畫的風光,山清水秀,垂柳拂案,綠影婆娑。正值荷花盛開時,風吹過處,蓮葉何甜甜,蓮花點點頭,正如詩人所說: “遠山茫蒼蒼,近水河悠揚,萬家坡坨下,絕勝小蘇杭。”

和順如江南水鄉,一泓碧水繞村而過,還有一池野鴨湖,湖中野鴨遊戲,湖邊遊人依依。今天的和順生活依然恬靜,仍未沾染現代氣息。

走在和順古鎮深處,時時可見明清時期的祠堂、牌坊、古樹等,遍佈古鎮,古鎮的房子大部分保持著明清時的建築風格,尚可追尋世外桃源的味道。

騰衝邊陲,那條悠悠和順路,聞香漫步古鎮情

桃源小院

古鎮也都在開客棧搞建設,但是不可以私搭亂建,有規劃的,所以總體依然安靜祥和,沒有喧囂。

這裡曾是馬幫重鎮、茶馬古道,是古“西南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各種外來文化在此交融。就是現在,路邊也不乏閒聊的外國友人,一看就是居住在這裡的,他們特意穿著中式長袍。

兩個人走過艱辛,走過痛苦,漫步在滄桑的古鎮,品讀歲月的故事。

不念過往,不思未來,只求在的當下的時光裡安靜、淡然的生活。

如果你是兩個人,那就更應該牽手去古鎮小住幾日,在悠然的日子裡,彼此陪伴,等風看雨賞雲。

有你的日子,所有的景色都又加了一層美好的濾鏡。

騰衝邊陲,那條悠悠和順路,聞香漫步古鎮情

鎮邊荷塘

[故事]據老人們傳說,在一仠七佰多年前,有一個胡人名叫石勹背(後來的石勒王)。在及桑部下當將軍,因和晉國師馬家族的部將荀晞在平原,陽平交戰,結果兵敗。及桑半路被截殺,石勒引著剩餘的兵馬逃往太行山沾縣(昔陽)樂平(和順)一帶。安營紮寨,北至現在的昔陽城和巴洲一帶,西至現在和順和榆次。壽陽的交界線闊郊,慶城武山(現在的八賦嶺)一脈。

從此在這裡招兵買馬,憑著太行山的地勢險要和糧食水源充盈,操練兵馬。準備東山再起統一華夏。

於是石勒就在雲龍山下選擇了一塊不到一平方公里的地方。建起了一座背靠雲龍山面臨漳河水的小城,(當時還沒有藥家墳是一片開闊地)屯兵於樂平(現在和順)。並拜漢人張賓為軍師,演練佈陣。作戰。蹬城等戰術。

石勒在軍師張賓的出謀劃策之下,把主要兵馬布置在高堖山和雲龍山一帶,也達到控制張翼河和松溪河兩岸的土地進行耕種儲備糧食,為東山再起做準備工作。

因此上,石勒和張賓。石虎就經常活動在漳河和松溪河兩道川裡。把新建的城郭和松溪河南岸的廟嶺山作為指揮部,因雲龍山西巖臺(趙王臺)和高堖山遙遙相望,皆宜調動兵馬,又宜傳遞資訊。從此把雲龍山下的小城和松溪河南岸的代王廟(現在上石勒村),成了當時最高的指揮作戰場所。這也就是北關古城和上下石勒村名的起因。

在幾年之後石勒在張賓和一部分胡人的輔助之下,囤積了很多糧食,也招募了不少兵馬和戰將。並進行了總體戰略布暑和宏觀調控,也太行山沾縣。樂平為根據地。北出平定。娘子關。井徑攻入冀州。打敗了冀州的司馬家族。雖之又返回樂平小城和代王廟,對部隊進行修整。在數月之後,又西出武山(八賦嶺)攻入幷州,(現在的太原,古交一帶)隨後又攻下了燕雲,代州等地。(大同雁門關一帶)隨之又返樂平養精蓄銳。

在敉年之後,也屯兵十萬餘人,而且糧草充足,在謀士張賓等人的策劃之下整頓軍馬向黃河沿岸逼近。累戰累勝,終於在公元三一九年在襄國(現在的邢臺市)稱王,建國號為趙。西晉滅亡,形成了也少敉民族為主的東晉十六國。隨之石勒王率兵西渡黃河進入漢中胃水河一帶,在公元三二九年攻入長安滅掉劉姓趙國,石勒王正式稱帝,北方基本統一,後來史學家為了好區分歷史,就把石勒建的這個國家稱謂後趙,劉淵建的趙國稱謂前趙。雖然金弋鐵馬的歲月已千年有餘,但古城遺址伋然在北關這塊土地上傳為隹話留傳於天地之間。

歷經多少滄桑鉅變,和順人以自己超常的智慧使古建築和文物奇蹟般地儲存了下來。改革開放後,和順以文化為靈魂,以保護為基礎,以其獨特的建築風格、豐厚的文化底蘊、優美的田園風光開展文化旅遊,一躍成為雲南著名的旅遊聖地,走出了一條可持續發展的路子,是雲南省最為重要的文化生態村示範點。2003年,和順被《中國國家地理》、《時尚旅遊》等聯合推薦為“人一生要去的50個地方”之一。

騰衝邊陲,那條悠悠和順路,聞香漫步古鎮情

古鎮位置圖

[最愛景點]

艾思奇紀念館

艾思奇(1910年—1966年)原名李生萱,是我國現代著名哲學家。他青年時代所寫的《大眾哲學》和《哲學與生活》兩部著作,曾引導了無數青年走上革命道路。“艾思奇紀念館”院內串樓同欄,點綴西式陽臺。環境清幽典雅,中西合璧的房屋建築風格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