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收藏

都知道皇帝的女人多,但到底多到什麼程度,很多人心裡卻沒有底

作者:由 靈魂深處的那一抹淺笑 發表于 收藏日期:2022-03-10

六等女人都是什麼

對於君王的後宮情況,我們總喜歡用“三宮六院七十二妃”來形容,認為君王有很多嬪妃。因為,君王擁有無上的權力,自然有很多女人。

只是,用這個形容詞是否得當,我們還需要細細的考究一下。

都知道皇帝的女人多,但到底多到什麼程度,很多人心裡卻沒有底

“三宮”在古代指的是諸侯的夫人。據《穀梁傳桓公》記載:“甸粟而納之三宮”。楊士勳向我們說明了這個情況:“按照禮法,君王可以擁有六宮,而諸侯只能有三宮。”所以,“三宮”指的是諸侯的三位夫人,而不是君王的妻子們。

至於“六院”,應當是從“六宮”演變而來的。“六宮”原本指的是皇后居住的宮殿,後面才用來指代君王的所有妻子。《周禮》有“以陰禮教六宮”的說法,說的就是皇后的寢宮有六個,一個是正寢,五個是燕寢,故合稱“六宮”。在《昏議》中,也有這樣的說法:“後立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後來,經專家鑑定,這樣的說法更適合用來形容君王的後宮情況。

雖然,“三宮六院七十二妃”的說法並不準確,但可以看出,皇帝的妻子是有等級區分的。據《隋書後妃傳》記載,隋朝的貴妃、淑妃、德妃並稱為“三夫人”,位居一等;順儀、順華、順容、修華、修儀、修容、充容、充華、充儀合稱為“九嬪”,位居二等;婕妤位居三等;美人、才人位居四等;寶林位居五等;御女位居六等;采女位居七等。由此可見,君王的女人等級區分非常明顯,等級越高身份越尊貴。

都知道皇帝的女人多,但到底多到什麼程度,很多人心裡卻沒有底

其實,對於皇帝妻子的鑑定是挺模糊的。廣義上,宮裡的女子都應該是皇帝的女人,當然,除了與皇帝有直接血緣關係的女子。可是,絕大部分宮女都得不到皇帝的垂青,她們過得還不如普通老百姓。對於宮女的怨恨,我們可以從唐詩中找到答案。“紅顏未老恩先斷,斜倚熏籠坐到明”,宮女日夜盼著能遇到皇帝,可是,每次這個願望都落空了。所以,她們很是痛苦!

此外,宮裡的女子都在皇帝身邊,但是,她們並非全是皇帝的女人。其實,皇帝並非全都擁有很多的妻子,也有擁有一個妻子的,即嚴格遵守“一夫一妻”制。其中,皇帝遵從“一夫一妻”制,一般有兩種情況:

一種是真的“一夫一妻”制,他確實只有一個老婆;

另一種是表面上的“一夫一妻”制,他的其他老婆沒有上史籍,所以,後人不得知而已。

南吳皇帝楊溥,他雖然貴為皇帝,卻總受臣子們的欺負。所以,在臣子們的嚴加看管下,他不敢娶第二個老婆。元朝皇帝懿璘質班年僅七歲就過世了,對於這樣的皇帝來說一個妻子都嫌多,更別說多個妻子了。還有一些皇帝,史料記載他只有一個妻子,其實是有意跟其她女子行夫妻之實而不願有夫妻之名。

都知道皇帝的女人多,但到底多到什麼程度,很多人心裡卻沒有底

古時,由於生產力低下,人們普遍有“多子多福”的想法。

但是,要想實現“多子多福”,勢必先要有“多妻”。然而,妻子一多,難免就會爭風吃醋,製造家庭矛盾。還有,“多妻”並不一定會“多子”,比如:南宋皇帝趙構,他的妻子有七個,卻沒有給他生過一個兒子。後來,趙構只能從皇室過繼一個兒子,讓他實現傳承帝位的大事。

此外,明朝皇帝朱由校有四個妻子,她們也沒有給朱由校生過一個兒子。不得已,朱由校只能將皇位讓給弟弟朱由檢。清朝皇帝載淳有五個妻子,也沒有兒子可以傳承大位,只能將帝位讓給自己的堂弟載湉。其實,“一夫多妻”制,似乎也應該考慮正室的感受。

如果,正室堅決不同意丈夫納妾,丈夫也做不到“一夫多妻”。隋文帝的獨孤皇后就十分厲害,她不允許其他女子在隋文帝身邊,因此,跟隋文帝立下了“誓無異生之子”。然而,楊堅在當上皇帝后,也開始花心了。有一次,他將一位宮女招來侍寢,之後,獨孤皇后知道了這個事情,立即處死了那個宮女,一是不想留下隱患,二是給丈夫楊堅以警告。後來,獨孤皇后去世了,楊堅又偷偷的冊立了好幾位妃子。

都知道皇帝的女人多,但到底多到什麼程度,很多人心裡卻沒有底

其實,在歷史上,還沒有哪位皇帝擁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妃”,這可能只是一種誇張的描述,實在是不夠準確。此外,世人總喜歡將隋煬帝楊廣和金朝皇帝完顏亮從眾多的皇帝中拎出來,再將兩人的荒淫史說上一遍。但是,這些內容也都不一定是真實的,在經過人們的口口相傳後,總是有誇大的嫌疑。

正所謂,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大多數男人都是用下半身思考的動物,而“好色”本無可厚非,更何況,高高在上的皇帝,擁有巨大的權力,怎麼可能不想多擁有幾個如花似玉的女人呢?所以,不管皇帝是否真的擁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妃”,只要他們想,便可以擁有。

但是,想成為皇帝的女人卻沒有那麼容易,不僅要有姣好的容貌,還要有手腕,不然的話,怎麼在後宮生存呢?所以,如果以上條件都不能滿足,那還是踏踏實實做一個家庭主婦的好,過最普通的日子。

參考資料:

【《禮·昏儀》、《穀梁傳桓公》、《周禮·天宮內宰》、《清史稿·本紀二十三·德宗本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