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收藏

學堂|紫砂壺中的“歲寒三友”

作者:由 淘壺人紫砂藝術館 發表于 收藏日期:2021-06-06

何道洪紫砂壺印章

學堂|紫砂壺中的“歲寒三友”

▲何道洪·歲寒三友壺

歲寒三友

歲寒三友,通常是指松、竹、梅這三種植物的組合。

歲寒三友,是宋代開始流行的說法,林景熙《王雲梅舍記》中寫道:“即其居累土為山,種梅百本,與喬松修篁為歲寒友。”松、竹經冬不凋,梅花耐寒開放,因此有“歲寒三友”之稱。

明代《漁樵閒話》第四折中寫:“到深秋之後,百花皆謝,惟有松、竹、梅花,歲寒三友。”

學堂|紫砂壺中的“歲寒三友”

松竹梅傲骨迎風,挺霜而立。象徵常青不老的松、象徵君子之道的竹、象徵冰清玉潔的梅,在寒冬臘月仍能常青。

松竹梅是國畫和紫砂壺的經典題材,一向深受壺友喜愛,尤其是文人墨客的追捧。

在中國傳統陶藝文化中,“歲寒三友”常表現在花塑器中,松梅竹壺是以松竹梅命題而造的紫砂壺,又稱“歲寒三友”,三友壺。

《三友壺》最早出現於明代,沈君用開始創作三友壺,造型集松、竹、梅形象於一壺,精雕細琢,巧奪天工。《陽羨茗壺系》中稱其為“神品”。

學堂|紫砂壺中的“歲寒三友”

▲沈君用·三友壺

底款刻“品茗三友同佔色 君用制”十字楷書

從清初壺藝名家陳鳴遠的束柴三友壺,到清末制壺高手陳光明的歲寒三友壺,從一代宗師朱可心的三友壺,到當代工藝大師如何道洪、汪寅仙等的三友壺,這些大師們將松梅竹的元素融入紫砂壺製作中,佳作頻出,可見“歲寒三友”這一經典題材的獨特魅力。

學堂|紫砂壺中的“歲寒三友”

▲陳鳴遠·束柴三友壺

現藏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

學堂|紫砂壺中的“歲寒三友”

▲朱可心·歲寒三友壺

學堂|紫砂壺中的“歲寒三友”

▲何道洪·大松竹梅

歲寒三友

學堂|紫砂壺中的“歲寒三友”

▲何道洪·歲寒三友壺

淘壺人紫砂藝術館館藏 三友壺

,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師從王寅春、裴石民。多件作品被故宮博物館、中南海紫光閣、香港茶具文物館、中央工藝美院收藏或選作國家禮品。

《歲寒三友壺》是何道洪的代表作之一。採用了原礦段泥製作而成,全手工製作,溫和細膩,為壺更添一縷神韻。壺鈕以松枝蒼涼為感,枯藤古樸,兩隻小松鼠趴在松枝上偷吃松果,形象逼真。壺把則是以梅枝為韻,宛若一顆蒼勁的梅樹,彎曲叩首而成,梅花鮮豔綻放,若暗香浮動而來。壺身與壺嘴皆以竹節為原型,端正淳樸,高風亮節。

蓋款『道洪』,底款印章『道洪制壺』,整壺給人意味無窮之感,值得把玩。

學堂|紫砂壺中的“歲寒三友”

▲顧道榮·歲寒三友

淘壺人紫砂藝術館館藏 三友壺

,江蘇省陶瓷藝術大師,師從七大老藝人之朱可心老人、顧景舟大師、蔣蓉老師,顧道榮老師是花器大家,其作品極具收藏價值。

此壺採原礦本山綠泥製作而成,以竹段為壺身,壺鈕以松段為原型,色澤與松樹皮極其相似,鈕若的造型更是奇特,仿若一龍盤旋而至,壺把以梅花枝為原型,形象逼真,宛若一顆蒼勁的梅樹,彎曲叩首而成,壺身梅花鮮豔綻放,仿若暗香浮動而來,壺把為竹節,片片竹葉蔓延壺身,給人一種高風亮節之感。

學堂|紫砂壺中的“歲寒三友”

▲汪寅仙·束柴三友壺

何道洪

,女,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師從吳雲根、朱可心,擅制花貨。

壺身由束起的松、竹、梅乾組成,壺腹以竹皮捆綁成型,接合巧妙,姿態各異,粗細有別;松段的松鱗、松針,梅段的杆枝、花卉,以及竹段的竹節、竹葉,都刻劃仔細,自然夾置;竹枝硬是在束縛中高出一節成鈕;壺蓋與身合融,宛若天成;梅枝自然生長成流,流底部伸出梅花點點,增添趣味;老松穩穩地弓成壺把,美觀的同時具有極佳的防滑效果。

學堂|紫砂壺中的“歲寒三友”

▲儲亦斌·歲寒三友

顧道榮

,中青代實力派人物。1982年進紫砂工藝廠,師從國大師呂堯臣、蔣蓉,作品以花器為主,在國內外陶瓷評比中多次獲獎,深得眾多藏家壺友的喜愛。

此壺作於1996年,該壺造型設計集松、竹、梅“歲寒三友”於一體,全器渾若天成。以竹段為壺身,竹節處置嵌蓋,蓋上以松枝為鈕,並堆塑松針、松果,壺流以四節竹節胥出,壺流一側貼塑竹枝、竹葉。壺把以梅枝彎成,並於壺把底部攀出梅枝、梅花。

底款『儲亦斌制』,壺底刻繪“歲在丙子冬月,作於陽羨蜀麓”,該壺造型清雅,技藝突出,細節嚴謹,將三種生物的特點展現得淋漓盡致,頗為不俗,深具升值潛力!

“歲寒三友”壺不僅融松竹梅的高風亮節於壺中,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更是製作者多年磨鍊技巧的體現,細節處的難度極高,對製作者的造型設計、細節處理都有著很高的要求,可以說,三友壺做得如何,是檢驗花器藝人技藝的一把標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