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收藏

玉器上“畫蛇添足”出來的獨特藝術形式

作者:由 拍庫全球 發表于 收藏日期:2022-12-01

饕餮獸紋怎麼畫

玉器的紋飾十分豐富。在隋唐之前,玉器紋主要是谷紋、蒲紋、回紋、紋乳釘紋、雲頭等各種幾何紋飾和獸面紋、龍紋等動物紋,以及少量的人物紋。自隋唐後,玉器紋飾種類大為豐富,幾乎所有現實及想象中的物象皆可為紋、並且透過表層物象反映出深刻的文化內涵、寄託人們美好的希望與祝願。玉器紋飾種類和演變,從一個方面反映了古玉器的特徵,體現了作品的時代風格,因此對紋飾特徵的區分和判斷是玉器鑑定和主要依據之一。

神人紋

玉器上“畫蛇添足”出來的獨特藝術形式

良渚文化玉器常見的紋飾有云雷紋、弦紋、蛙紋、鳥紋、龍紋等,而最具特色的則是無處不在的神人紋。

玉器上“畫蛇添足”出來的獨特藝術形式

神人紋,曾稱獸面紋或饕餮紋,又稱神徽紋,是良渚文化玉器中常見的,具有神秘色彩的紋飾。它利用簡練的抽象誇張的線條,表現了原始先民心目中的神聖形象,被稱為原始社會具有高度藝術想象力的代表作。作為良渚文化玉器的主體圖案,推測它是當時人們共同供奉的神靈。

玉器上“畫蛇添足”出來的獨特藝術形式

神人紋可分為幾種形式:一是神人面形,圓目獠牙。二是整體形神人,上部為人首,臉呈倒梯形,頸下為獸面,兩側有彎曲的鳥足。三是簡化神人紋、其中最簡練形,是以橫線表示人首的冠和臉面,以一對蛋形目,一方口表示神人胸腹部的獸面紋;另有是上部為人首,下部為獸面紋,兩組合為一神徽。

玉器上“畫蛇添足”出來的獨特藝術形式

這些紋飾皆作為平面圖形,若作立體分析的話,有三種形式:一是戴羽冠的人頭、雙人手、獸身、食肉鳥爪足組合的複合式怪神符;二是真人於胸腹間紋獸頭像;三是人騎獸的影象,下部的爪足為獸的兩足。所騎的獸,或是獸中最兇猛的龍、虎、或是禽中最兇猛的巨鷹,借其兇猛以表示神人的威武無敵。

寄生蟲紋

玉器上“畫蛇添足”出來的獨特藝術形式

春秋玉器中,最常見的是在器物上佈滿細小的線刻或隱起的紋飾。這些紋飾甚至充滿人面或獸面紋五官影象以外的所有空白,給人一種畫蛇添足的繁雜感。這些純裝飾性的紋飾,細加觀察,都有抽象變形的耳、目、口、身軀、尾、足等,它們是圖案化的夔龍或夔鳳紋等部分五官的組合,稱為變形夔龍紋或變形夔鳳紋。鑑於它們都是出現在於所作的動物本身五官、毛髮五官的多餘處,而其形又似蝌蚪或蛾蛹,故有人形象花地形容它們為玉器上的寄生蟲體。

玉器上“畫蛇添足”出來的獨特藝術形式

寄生蟲紋的特點是細小、變形、抽象、各條間有相互纏盤且界限不清,只是到了春秋晚期才在雜亂中演變為界線明晰。此外,其時還流行將這些較為界線清晰和不同形的寄生蟲體,在一定範圍內分別組合成一組獸面,或目、有足和身體其它器官的伏臥式獸紋。

玉器上“畫蛇添足”出來的獨特藝術形式

春秋晚期寄生蟲體的團,從區域性形式看,既有春秋早中期的特徵,也有戰國時期玉器紋飾中的谷紋、臥蠶紋、蒲紋、雲紋等的雛形。只不過此時期的變形夔龍紋是面紋或獸紋的某一器官,而戰國初期則演變成各自獨立的一種紋,且已簡潔明晰,作幾何式佈局而已。

玉器上“畫蛇添足”出來的獨特藝術形式

如此期獸或獸面上變形夔龍紋的圓形點狀或圓圈的目紋等演變為戰國時谷紋,有頭有尾的寄生蟲整體或作的獸面眉毛或毛髮、足紋等演變為臥蠶紋、雲紋等,那些作額飾或作各獸紋分隔的網狀紋,則演變為蒲紋。從而說明,戰國中期以致兩漢大量流行,甚至明清都作仿古玉器為飾的谷紋、臥蠶紋、雲紋、鉤連雲紋、蒲紋等幾何佈列的圖案,其源就是春秋大量流行的抽象變形的夔龍、夔龍紋、或後期整體獸面紋上區域性五官發展演變而來,進而把以往對此類神秘莫測的幾何紋的產生髮展和演變史解釋出來。

玉器上“畫蛇添足”出來的獨特藝術形式

古人在玉器上所刻劃出的紋飾可以說是其想象力所展現出的藝術形式,在驚歎於古人的創作出如此精美的器物的同時,又讓人觀之浮想連連,大開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