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收藏

聽文物講故事|“住在綠池邊,朝朝學採蓮”——長沙窯“補遺”《全唐詩》

作者:由 新華社 發表于 收藏日期:2022-12-14

怎樣講好文物背後的故事

在長沙博物館近期舉行的“長沙考古七十年成果巡禮”特展上,一件唐代瓷器別具吸引力。這隻長沙窯青釉瓷碗上題有一首五言詩,在《全唐詩》中未見記載。

聽文物講故事|“住在綠池邊,朝朝學採蓮”——長沙窯“補遺”《全唐詩》

這是在長沙博物館首次面向公眾展出的、題有一首五言唐詩的長沙窯青釉瓷碗。新華社記者 明星 攝

“住在綠池邊,朝朝學採蓮。水深偏責就,蓮盡更移舡。”此為這首唐詩全文。長沙窯研究專家、長沙博物館副館長張海軍介紹,“‘舡’就是‘船’,這首詩描繪了勞動人民採蓮的場景,文字樸實無華,意境恬淡自然。”

據瞭解,這一詩文用褐彩書寫,施釉燒製而成。瓷碗出土於望城銅官鎮長沙窯遺址區,首次面向公眾展出。

長沙博物館以收藏唐代長沙窯精美瓷器聞名。目前已發現的長沙窯器物題寫各種詩句110首,其中只有10首在《全唐詩》能查到,有100首不見於《全唐詩》,著名的《君生我未生》就是其中之一。題有此詩的瓷瓶1982年在望城銅官窯址出土後,轟動一時,廣為流傳。

聽文物講故事|“住在綠池邊,朝朝學採蓮”——長沙窯“補遺”《全唐詩》

這是長沙博物館收藏的、題有《君生我未生》一詩的瓷瓶。(圖片由長沙博物館提供)

“這些詩歌題材涉及飲酒、品茶、愛情、離別、思念、風景、民間故事、勸學、崇佛、禮儀教化等,真實記錄了唐代長沙的民俗風情,有不少是流行在市井街巷的歌謠。”張海軍表示,“長沙窯詩歌的作者,有學者,也有文人,但絕大部分是窯工和平民百姓。”

望城銅官鎮一帶生產的長沙窯瓷器,始燒於中唐,盛於晚唐。唐代詩人李群玉詩句“焰紅湘浦口,煙濁洞庭雲”,描寫的就是當年瓷器生產的情景。

中國古陶瓷學會理事、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張興國說:“從工藝上來說,唐代長沙窯瓷器開創了書寫詩文裝飾的先河,拓展了瓷器裝飾美學的維度;從社會史層面看,長沙窯瓷器中的這些唐詩,是當時唐詩的流行讀本,彌補了《全唐詩》的不足,真實反映了中晚唐時期的社會變遷,為研究中國唐代社會文化提供了寶貴的實物材料。”

記者:明星、張格

編輯:廖翊、陸君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