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收藏

孫士泉|“方寸世界”傳出千古資訊——古薛漢墓出土“第橫私印”

作者:由 滕陽學社 發表于 收藏日期:2022-12-16

裝飾項鍊變黃是材質是銅嗎

公元2014年10月,在聞名於世的山東省滕州市 “北辛文化遺址”附近的官橋鎮官橋三村學校基礎設施建設中暴露出數座漢墓,報經省文物局批准後進行了搶救性發掘。發掘面積3000餘平方米,清理墓葬100餘座,墓葬型制多樣,有石槨墓、石室墓、甕棺葬、土坑墓,其中漢畫像石墓30多座。出土漢代銅鏡、釉陶、灰陶、玉器300餘件(套)。同時,還發現了少量北辛文化遺存。探明但尚未發掘的還有近100座。此處墓葬群的發現,吸引了國內眾多知名專家學者前來考察、研究。中國漢畫學會會長顧森、國家文物局考古專家信立祥等十幾位文物考古、漢文化研究專家實地考察後一致認為:“官橋村南古薛國漢墓群屬於自西漢早中期至魏晉時期的家族墓葬群遺址,前後約600餘年,文物保護和研究價值極大;政府投資就地原址保護性發掘研究利用,反映出當地黨委政府眼光高遠,文保意識強烈,彰顯出文化古滕、善國遺風;大規模就地保護漢墓群的做法屬全國首創,是滕州版的‘兵馬俑’。”該墓群遺址被山東省人民政府迅速確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正在積極申報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孫士泉|“方寸世界”傳出千古資訊——古薛漢墓出土“第橫私印”

M43出土的印章

在M43單石槨墓中,除出土一枚銅鏡和若干陶器外,還出土銅質印章一枚。該印為鼻形鈕,印面正方形,邊長2釐米,印文為“第橫私印”,小篆體,陰文滿白刻法,體勢平正,線條粗勻,圓融親和,古拙質樸。銅印印文“第橫私印”表明墓主人名第橫。

私印一般用於私人事務,這表明墓主人平日交往較多,或官或商或賢達,有一定的社會地位。至於有否官印,尚待繼續考古發現。

孫士泉|“方寸世界”傳出千古資訊——古薛漢墓出土“第橫私印”

第橫私印

說到“第”姓,有一段歷史淵源。“第”姓,始祖為田完,原始名為陳完。據史籍《通志。氏族略》記載,田,即陳氏。陳厲公子完,字敬仲。齊桓公時,敬為避陳諸公子亂,奔伺桓公。桓公見他謙遜有禮,一向很有賢名,非常欣賞他的才華,就賜封了“田”地予他,還任命其為公正。陳完感激齊桓公所賜,不再用原來的國名為氏,遂以受田為氏,改稱田氏。桓公亡,霸權易主、公室式微。田氏“厚施買國”收買人心,政權漸入田氏。至第十代孫田和時,他於周安王姬驕十一年乾脆放逐姜齊康公於海島,自立為齊國之君,稱齊太公,地全部入田氏齊國,呂氏齊國滅亡。田氏仍以“齊”作為國號,史稱“田代姜齊”。

薛國是古代黃河下游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度。據《通志。氏族》稱:“顓頊(傳說中的上古帝王。黃帝之孫,年十歲,佐少昊,二十即帝位,在位七十八年)少子陽封於薛,故以為姓。夏禹時,陽的第二十世孫奚仲封國於薛。”薛由東夷古國轉變為夏朝封國。奚仲乃薛國始祖。據《山海經》所說,奚仲的十二世孫仲虺為商湯左相,輔佐商湯治理國家。仲虺因為幫助商朝打敗夏朝有功,因此,當商朝被西周推翻後,薛氏一族不但沒有被西周革了命,反而於西周初年,“周武王封任姓後裔畛復於薛國,爵為侯。延續64世、700多年。”春秋齊桓公時,薛侯爵位再降黜為伯。戰國時發生“田代姜齊”。到了東周顯王46年,任姓薛國才為田姓齊國所滅,至此薛地任氏邑族才不得不退出歷史舞臺,結束了長達千年的邦國曆史。

據《史記。孟嘗君列傳》記載:公元前301年齊湣王繼齊宣王(齊威王之子)立為國君。齊湣王三年,賜封齊威王少子、齊宣王庶母弟、曾為齊相十一年的田嬰於薛地,稱薛公。嬰始建造高聳的薛國城池,立宗廟。至此任姓薛國徹底演變為田姓薛國。田嬰去世後,諡靖郭君,子田文繼封薛地,即“孟嘗君”。文招賢納士數千人,諸侯國君主竟相求其輔助,曾先後被齊湣王、秦昭王和魏昭王封為相國。孟嘗君居薛後,對薛邑城池擴建加固,發展商賈,重農桑,減賦稅,使薛經濟繁榮,成為僅次於齊國臨淄的戰國大城,盛極一時。孟嘗君田文去世後,諸子爭立薛公而內訌。魏國覬覦薛城,而齊國擔心薛國獨大,於是齊魏共滅薛。眾食客哭祭之後各奔東西。至此,薛地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國邑徹底消亡。

秦統一後為薛郡、漢至魏晉為薛縣。後歷經無數戰亂至隋唐時,薛國故地已徹底淪為耕地和瓦礫堆。薛國故城前後延續了2000多年,至今古城牆依然殘存,這在全國也是唯一的。歷代文人墨客為此寫下了許多追思懷古的詩詞文賦。清代滿秋石在《春日過薛城懷古》詩中寫到:“車正遺封奕代承,杳茫人鬼兩無證。河山依舊還存薛,名分於今終長滕。”

漢興,為增強關中地區經濟實力,削弱豪強,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把六國後裔及豪族十餘萬人,強行遷至京兆房陵(今湖北房縣)一帶定居。在遷徙原齊田氏貴族中,因其“族大人眾”,督遷官煩於編籍,便以其門第按順序分為第一至第八氏,後以“第”為姓。“第橫私印”的發掘發現驗證了史籍《姓氏考略》記載的“齊田氏後,漢時齊諸田徙至京兆房陵,以次第為姓,有第一至第八”之說。

兩漢至魏晉時期,薛河流域農業發達,人煙稠密,沿岸分佈許多村落。由於當時以家族和血緣關係為紐帶的宗法觀念不斷強化,因此家族墓葬十分流行。已發現發掘的柴胡店漢墓群、東鄭莊漢墓群、東小宮漢墓群、夏樓漢墓群均屬以家族為單位的墓地墓葬。該墓葬群南距薛國故城東北角1裡許,東距古薛河不足200米。

此“第橫私印”印章的發掘發現,說明此墓群極有可能是姓“第”的家族墓地。也由此進一步印證該墓葬群西南方向不遠處的墓地確為田嬰、田文父子墓地所在,八十年代末被修葺一新。既然田氏族人均於高祖五年外遷,墓主人極有可能是在京兆房陵死後按舊俗返回薛地的田氏家族墓地安葬。既然配有私印,當屬殷實人家,千里勞頓,家資可助。尚有如此炙熱思鄉之情,此墓主人“第橫”當屬初遷之田姓望族。由此可以推斷,該家族墓地於西漢初年田氏貴族外遷前就已形成多年了,最早可追溯為薛地田氏始祖即田嬰家族墓地。

考古發現帶文字的文物已相當重要,古墓葬發掘出土印章尤顯珍貴。這次在

戰國時薛國國君孟嘗君田文

的都邑首次考古發現

“第”姓私印

,方寸世界傳出的千古資訊,意義十分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