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收藏

老杭州迎來特殊儀式感 桐鄉姐妹翻絲綿,19年來只收現金

作者:由 浙江日報 發表于 收藏日期:2022-12-29

手工雲絲被如何翻新

錢江晚報

老杭州迎來特殊儀式感 桐鄉姐妹翻絲綿,19年來只收現金

10月1日,杭州最高氣溫差點就到35℃。今明兩天預報可能要熱到破歷史記錄。不過4號起冷空氣就來了,氣溫會大幅下降。這幾天的高溫天難以阻擋季節變換,桐鄉絲綿大姐已準時出現在杭州流水苑,候鳥一樣的她們告訴你,秋天終究是快到了。

京杭大運河邊,流水西苑公園裡,滿枝的桂花都開好了,一陣風吹過,鵝黃色的桂花落在潔白的絲綿上,一床新被彷彿開出了花。條狀的絲綿被拉成圈圈,中間掏一個洞;兩人站兩側用力一扯,扯成長條;在桌子兩側,兩人繼續扯一扯,抖一抖,一張張網落在桌上,層層疊疊,綿綿密密……很快,一層一斤的絲綿被芯就製成了。兩位大姐動作嫻熟,雙手在空中跟著輕薄的絲綿翻飛,配合起來默契十足。她們是流水苑居民的老熟人,秋風乍起,雷打不動出現在這一帶,至今已有19年。這是她們的生計,更是老杭州人過冬的“儀式感”。

提前一週被老客催來

拉了整整一車900斤的新蠶絲

10月1日是她們來到杭州的第二天,比去年早了一週。35℃的高溫下,翻絲綿被是她們始料未及的。“我們在家的時候,這邊好多電話打來了,催我們早點來。”張大姐告訴記者,主要有老客家裡國慶假期要辦喜事,急著要做幾床新絲綿被。

大家的熱情,讓四姐妹不得不提早出發。一車900斤的新蠶絲從桐鄉拉到杭州流水苑,四姐妹坐車而來,租下了之前一直租住的流水苑房子。房東沒給她們漲價,依舊是每月3000元的租金。

四姐妹分成兩組,張大姐和楊大姐在流水西苑公園為居民翻絲綿,另一組在馬路對面的運河邊,離得不遠,互相有個照應。

四姐妹中有一對親姐妹,還有的是堂姐妹,年紀相仿,年紀最長的張大姐65歲,最小的楊大姐63歲。

“之前不是你嗎?”一早,去流水西苑買菜路過的馬大嫂認出了她們。

“對,還有一個(陸大姐)在家管孫輩。”張大姐說。

翻絲綿被一定要兩個人,為了湊足四個人,張大姐把原先要在望江門翻絲綿的妹妹叫了過來。

來晚了隊伍都排不上

絲綿大姐們的粉絲不少

昨天上午9點,85歲柳奶奶看到翻絲綿的攤位支稜起來,便來問問兩姐妹啥時候空點。“我今年要翻兩床,給孫女兒和外孫女兒翻,每床都打算翻6斤,冬天蓋。”柳奶奶笑著說。

柳奶奶前腳走,60多歲的洪阿姨就來了,“我7點多就來了,今天翻三床,兩床舊的,就翻一翻,扯扯松,再買個新套子,還有一床是新的,買給孫子,單人床上用。”洪阿姨的一床已經翻好拿回了家,這次來是等著拿另外兩床的。

洪阿姨說,自己這床舊絲綿被用了快10年了,變硬了,所以拿來翻一翻。“這種現場手工翻的絲綿被好啊。”絲綿被蓋在身上柔軟、輕巧,還很暖和,市面上買來的洪阿姨覺得都不如這種手工做的。

去年,她就想來翻一翻,無奈來晚了,“隊伍都排不上啊”。今年她早就打聽好,四姐妹這幾天來,便趕早來了,“下個月就忙了,天氣冷了,人多得不得了。”

看著兩姐妹給孫子翻著絲綿被,洪阿姨越看越喜歡,臨時決定給遠在青島的親戚翻一條,“北方有暖氣,翻一條2斤的差不多了。”洪阿姨說。

等在洪阿姨後面的趙大姐聽到這裡,嘆了口氣,她原本以為能輪到她了,這下又要等上一時半會兒。趙大姐是來流水西苑買菜的,看到絲綿姐妹們又出現了,於是停車臨時決定翻一床。家裡小孩要去蕭山住校,翻一床4斤的單人被給孩子帶去學校蓋。

趙大姐說,家人都蓋絲綿被,每人兩床,一床4斤、一床6斤的,“以前我要給兒子他們買,兒媳婦說不用,結果買了蓋著覺得特別好,雲絲被都不要蓋了,這種天然蠶絲被蓋著暖和透氣。”

每年只在杭州做三個月

“賺錢其次,更重要的是被需要”

兩姐妹聽著這話笑而不語。她們能聽懂地道的杭州話,畢竟每年要來三個月,天天都和這些老杭州打交道。年輕人來的少,都是家裡老人早早準備好了絲綿被,還有些會要求做棉襖、棉背心,她們就會利用回到出租房後的時間來做。

今年做絲綿被的價格不變,320元一斤,包括人工費,外面的套子按照大小,70或80元一個,舊絲綿被翻新80元一床。老顧客都覺得價格很公道,“我從來不討價還價,她們說多少就是多少。”柳奶奶說。

被子的尺寸可以自己選擇,有1。6*2。1、1。8*2。2、2。3*2。0、2。2*2。4,“一般大被子做6斤,單人被做4斤。”

老主顧們都帶著現金來,有的裝在信封裡。這麼多年,老客和絲綿姐妹彼此之間也都很熟悉了。

“我們不太會弄支付寶這些,收現金比較方便。”一位大姐說。

在攤位邊上,還放著兩輛腳踏車。這兩輛車陪著姐妹們好多年了。10月1日,姐妹倆6點半出門,騎著它們把製作的材料東西馱過來。像這兩天,她們估計傍晚五六點能下工。

“昨天做了5床,今天也差不多。忙起來的時候,要七八點才能回去。”張大姐說。

她們在杭州只做三個月,天冷之後,她們就像候鳥一樣,要回桐鄉過冬。

“回去要黑一圈,瘦一圈。”但張大姐說,辛苦歸辛苦,她們也很開心,不僅因為賺錢了,在這裡還有一種被需要的感覺,“大家都希望我們待的時間長一點。”

有位老奶奶說,就喜歡睡絲綿被,如果她們不來了,不知道去哪裡翻,即便能找到,離家太遠也不方便,所以想她們能一直在。但翻絲綿是個體力活,張大姐坦言:“等我們做不動了,可能就來不了了。”

如果你也想翻一床絲綿被,做一件絲綿襖,可以去流水西苑的公園找她們。這兩天稍空些,往後就要排隊了。

(原標題《桐鄉姐妹翻絲綿,19年來只收現金》。編輯 石天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