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收藏

浮來山行

作者:由 齊魯壹點 發表于 收藏日期:2023-01-07

卻山行是什麼意思

文/席波

在山東省日照市莒縣有一座山,因為一棵4000多年的銀杏樹而聞名天下。自古以來,這座海拔並不高的山,吸引了無數文人墨客,留下了許多千古名篇,就連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也前來膜拜,它就是浮來山。

作為凡夫俗子的我們,自然也免不了對名山的仰慕。

我是已經多次造訪過浮來山了,但是朋友呢,是心嚮往之,但未曾成行。

於是,9月25日這天,陪朋友從沂水出發,去拜訪浮來山。

其實,浮來山並不高,海拔只有298。9米,佔地面積也不大,約有10平方公里,是由飛來峰、浮來峰、佛來峰組成,遠看三座山峰相連,就像一條巨龍臥在那裡。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別看浮來山不高也不大,但是浮來山這裡的古剎、古樹和古寺,卻是名聞遐邇,蜚聲中外。

千年古剎定林寺,為我國最早的文學評論家劉勰故居所在地;天下銀杏第一樹,樹齡近4000年,堪稱生物界中的活化石;校經樓,為劉勰遁跡校經藏書之處;三教堂,為山東省唯一的一座三教寺;千年古觀朝陽觀,相傳高道張三丰曾在此煉丹傳道。

關於浮來山名稱的由來,還有一段傳說——

遠古時代,有位神仙雲遊到此,見沭河一帶土地肥美,碧水長流,桃紅柳綠,景色宜人,美中不足的是缺乏青山點綴。於是,他便從遠處挾來一山安放在此,即“佛來峰”。後來水神漂游到此,見獨峰聳立,孤單無侶,也施展法力,從水上漂來一山與佛來峰相依為伴,即“浮來峰”。兩峰相聯不成格局,一夜之間不知又從何處飛來一山,坐落在兩峰南面作為屏障,即“飛峰”。於是,三峰聳峙,如龍蟠虎踞,迤邐連綿。世代相傳,人們把三峰統稱浮來山。

我們是一大早就出發的,可以說也是第一撥進入浮來山景區的遊客。

我們停好車,隨即走進定林寺。

千年古剎定林寺始建於南北朝時期,是我國古代文學理論批評家劉勰晚年遁跡藏書校經之處,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為山東省現存最古老的寺院之一,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整個院落面南背北,分前中後三院,南北長95米,東西寬52米,總面積為4940平方米。院內古樹參天,古碑林立,景觀頗多。

前院中的“天下銀杏第一樹”的古銀杏樹,可謂浮來山的鎮山之寶。這棵古老的銀杏樹生長在定林寺院子裡,盤根錯節,冠如華蓋。它樹高26。3米,樹圍15。7米,樹齡在4000年以上,仍枝繁葉茂,生機勃勃,堪稱生物界中的“活化石”,198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對其進行專題研究,並向全世界播放了其近影。

站在樹下,朋友歎為觀止。有幸親睹天下第一樹的真容,感慨不已。

很多遊客或者在樹下襬出各種pose拍照,或者繞著古樹轉圈膜拜。

院內還有大雄寶殿等殿堂及眾多石碑。

在這棵古老的銀杏樹的下方,有兩件雕塑,塑的是一個秀才和少婦模樣的人物。朋友好奇,我便娓娓道來這裡隱藏的一個傳說——

相傳有一個趕考的秀才途經莒縣,特意要一睹神樹真容。見那古樹遮天蔽日,不由好奇心起,伸出胳膊去丈量它的偉岸身軀,不巧那天正好下著小雨,有個小媳婦在樹下躲雨。秀才摟了七摟,便看到了小媳婦,想起男女授受不親的古訓,不敢再摟,只好改用拃,又拃了八拃,剛好來到小媳婦身邊,秀才只好作罷。好事者問秀才,量出來沒有,樹究竟多粗呀?秀才略一思忖,脫口而出:七摟八拃一媳婦。

朋友聽了哈哈大笑。這個傳說,形象說明了這棵古銀杏樹圍之巨,也為古樹增添了傳奇色彩。

據說,這棵樹還有另外一個神奇之處——別的銀杏樹結的果子是橢圓的,而它的是圓形的;別的樹只在樹枝上結果,它卻可以在樹幹上直接開花結果。別看它已4000歲高齡,卻依然年年碩果累累,這樣的老當益壯,令我們不由對它頂禮膜拜。

中院內有劉勰校經樓及十王殿,校經樓為二層小閣樓,橫匾“校經樓”三字是我國著名歷史學家郭沫若為紀念《文心雕龍》成書1460週年所題。

由此拾級北上,便是後院,院內還有同根並茂的銀杏樹四株,大逾三圍,名曰“公孫樹”,為唐代所植。樹後是三教堂,供奉儒釋道三家。歷來統治者對三教尊崇不一,唐代開始推崇三教,平息教爭,不同信仰的人可以同堂禮拜,於是有了這三教堂。

邁出三教堂,舉頭仰望遠處山上一處張翼欲飛的亭子,安然地靜默在那裡。據說那是浮來山的制高點,由於時間關係,可惜不能前去細細觀賞它的全貌。

此後,我們步出定林寺正門,來到寺前。

但見樹林蔥鬱,怪石嶙峋,亭臺軒榭,點綴其間,頗有情趣。

在文心亭、聽泉峽稍事逗留之後,戀戀不捨地告別,去往下一站。

再見,浮來山!再見,古樹古寺古聖賢!

浮來山行

浮來山行

浮來山行

浮來山行

浮來山行

浮來山行

浮來山行

浮來山行

浮來山行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