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收藏

“野生菌之鄉”這樣實現一年四季都有鮮菌

作者:由 人民資訊 發表于 收藏日期:2023-01-08

一個四季是一年嗎

本文轉自:人民網-雲南頻道

冬日裡,走進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華縣五頂山鄉新村村委會一家食用菌種植基地,菌香撲面而來,隨之映入眼簾的是一簇簇金黃色的菌朵,它們大小不一,不過都厚實飽滿,樣子格外好看。

這是當地試種不久的榆黃菇。因為全身呈現金黃色,又稱其為“黃金菇”。

“野生菌之鄉”這樣實現一年四季都有鮮菌

種植基地裡的榆黃菇。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榆黃菇不僅有“顏值”,“內涵”也不錯。它富含蛋白質、氨基酸和維生素等多種營養成分,既有味道鮮美、香味濃郁的食用價值,又具有滋補養身的藥用價值,在食用菌市場上競爭力不小。

雲南人大多知道南華縣野生菌出名,為什麼這裡偏說人工菌呢?確實,南華縣境內已知野生食用菌種類有二百九十多種,野生食用菌種類佔全國的31。2%,是名副其實的“野生菌之鄉”。

可冬季野生菌少,除了松露等少數野生菌外,其他野生菌要等到來年六七月份雨季到來後才能再次和食客見面。

“野生菌之鄉”這樣實現一年四季都有鮮菌

當地村民採挖的松露。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野生菌少的這幾個月,誰來填補食客的味蕾?南華縣有招,當地以野生菌產業為主的“一縣一業”示範縣為抓手,打造人工食用菌種植,補齊野生菌受季節、區域限制的短板,推動雲菌產業高質量發展。

好吃又好看的榆黃菇就是當地嘗試打造的人工菌之一。

“起初鄉里動員我種植人工菌,說實話,沒種過,心裡沒底。”基地負責人、養豬專業戶李成虎實話實說。

“後來怎麼又同意種了?”記者追問。

“鄉里不停給我做工作,說榆黃菇不難種,冬季野生菌少,種榆黃菇剛好能填補市場空缺。還說我是致富帶頭人,要帶頭幹。說場地免費提供,種菌有補貼,技術免費培訓,能幫爭取創業貸款……”李成虎聽得甚至有些煩,不過確實心動,“有好政策,乾乾無妨。”他說。

“野生菌之鄉”這樣實現一年四季都有鮮菌

種植基地裡的榆黃菇。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李成虎說的“乾乾”不是隨便幹,他可是下了血本。今年7月,拿著爭取到的50萬元創業貸款,又拿出多年積蓄,共投資200多萬元種榆黃菇。

“第一茬種了5萬棒,8月開始採收,能收到年底。”李成虎說,每棒產量差不多9公兩,總的就是4萬多公斤,鮮菌每公斤能賣12塊,預計第一茬產值能有50多萬元。“這樣算下來,如果菌子‘沒病沒災’,兩三年就能收回成本。”

有了李成虎的示範帶動,不少村民效仿,跟著種榆黃菇。李成虎不怕榆黃菇種的多影響價格,“市場那麼大,一起種才好!”他還負責回收,解決村民們後顧之憂。

不止新村村委會,在沙橋鎮鵝毛樹食用菌種植基地,清新的菌香撲鼻而來,一朵朵大球蓋菇爭相探出腦袋,有的正吐露著菌芽,有的撐出了菌傘,工人們忙著採摘、分揀、裝車,把這些食用菌發往昆明、貴州等地。

在食用菌種植產業發展過程中,沙橋鎮抓住產業發展“龍頭”,引進企業,既解決技術、投資、市場、銷售等問題,又帶動富餘勞動力就業,進而實現農企共贏目標。

“野生菌之鄉”這樣實現一年四季都有鮮菌

種植基地裡的榆黃菇。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放眼南華縣,近年來,當地把人工食用菌產業作為菌類產業發展突破口,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培育龍頭企業,旨在建立產供銷一體化的產業鏈。截至今年10月底,當地發展人工食用菌種植面積3177畝,涉及44個村委會,34家合作社,10家企業,惠及農戶1620戶,種植品種主要為大球蓋菇、香菇、羊肚菌、平菇、木耳、靈芝、羊肚菌、榆黃菇、仿生雞樅等。

如今,人工食用菌陸續上世,“無縫銜接”了野生菌市場空檔,“野生菌之鄉”就這樣實現了一年四季都能吃新鮮菌子的“小目標”。

南華還有“大目標”。“‘野生菌之鄉’是我們的名片,我們將持續加大菌類產品的研發力度,培育食用菌綠色食品品牌,不斷提高產品知名度和市場影響力,助力鄉村振興,助力雲南省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南華縣政府相關領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