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收藏

古代青樓為何深受讀書人追捧

作者:由 一地方誌一 發表于 收藏日期:2023-01-20

西夏官印怎麼樣

很多人對古代的青樓的印象基本都來自電視劇裡,處於繁華地段,一到夜晚燈紅酒綠,人來人往的好不熱鬧,很多的美女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在大門口招攬生意。因此大部分都覺得這青樓就是妓院的代稱,就是一個純粹的尋花問柳找樂子的地方。

但是事實真的如此嗎?

其實這是不完全的,青樓這個詞語其實一開始指的就是字面意思,就是清漆裝飾的樓,它原來的意思壓根就和妓院沒什麼關係,主要是形容達官貴人和大戶人家華麗的宅院,之後就演變成了豪門貴族的一個別稱,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很多文章以及詩歌裡面的青樓,都是指大戶人家的宅院配置,並沒有指代妓院的含義。

古代青樓為何深受讀書人追捧

那青樓的指代是什麼時候開始變味了呢?

主要是南朝時期梁朝劉邈的《採桑行》中的那一句詩:“倡女不勝愁,結束下青樓。”

這是把青樓和倡妓女子聯絡起來的最早記載,之後隨著人們的各種運用,越來越多的人就把青樓和妓院聯絡到了一起,畢竟豪華的屋宇代表的就是奢靡的生活。到了唐代以後,青樓的曲解之意開始佔據上風,直接就成了煙花之地的專屬名詞,再也沒有原來的意思。唐代很多詩人的作品裡面的青樓,就是專門的尋歡作樂之地。

那為什麼青樓在讀書人和士大夫階級裡面如此受追捧呢?

很多讀書人的詩詞文章都有青樓的痕跡,比如白居易的《琵琶行》、明清時期的秦淮八豔等等,好像文學士子們不去一兩次青樓,感覺作品就沒有什麼靈感一樣。因此青樓市場推廣最大的客戶就是這些讀書人,深受追捧,非常火爆!

古代青樓為何深受讀書人追捧

首先,青樓可以給這些讀書人在緊張的學習或者考試的時期提供一個緩解壓力的地方。

古代的科舉制度選拔人才非常嚴格,甚至對人格也是很不尊重的。

很多的文獻都描述了以前科舉考試時期的場景,為了防止作弊,考生都要統一穿羊皮做成的白衣服,看起來跟動物沒什麼兩樣。而且搜身極其嚴格,頭髮要打散,衣服夾層仔細搜檢,考生帶來的食物筆墨都有嚴格的標準,一旦發現有不合規的地方,那就是一頓毒打,捆綁示眾,甚至終身取消考試資格。

古代青樓為何深受讀書人追捧

進入考場之後會立即封鎖考場和考生的號房,在考試的三天時間內一切的行動都是不允許的,考生就得呆在號房裡不能出來,一切的吃喝拉撒都在裡面解決。

現在我們都可以想象,遇見天氣熱的時候,各種味道幾乎可以讓人崩潰。考生在這種環境裡面考試簡直是對身心的極大摧殘。如果沒有驚人的意志力是無法完成的,三天的考試,對於考生來說相當於蹲了三天的監獄。

考完試放榜的時候,對於他們了來說無異於新生,於是跑到青樓去喝酒放鬆自然成為了最佳的選擇。

古代青樓為何深受讀書人追捧

其次,希望尋求到自己在愛情上的知音也是這些士子涉足青樓的一個因素。

古代的交通不方便,資訊也不發達,讀書人求學在外時間都不短,多則數年,少則一年半載。在此期間需要忍受青燈書卷陪伴的無奈與寂寞,而且讀書人的精神追求一般都比較高,也想去青樓裡面尋求自己的感情寄託。

雖然青樓和風月場所關聯,但是部分青樓奉行的是高階路線,和直接提供錢色交易的“窯子”有很大的區別。

一般青樓女子都是精通才藝的,也基本上賣藝不賣身,屬於藝伎,沒有一定才華的人想要見面難度還很大,不是有錢就行。因此在青樓裡面和佳人來段邂逅和豔遇,也是這些讀書人樂此不疲的事情。

這種理想其實在古代也只有青樓可以實現,畢竟以前的娛樂場所及方式太少。另外求學在外的讀書人遠離故土,沒有了家族的監督,內心上沒有了束縛,自然也不會有什麼道德負擔。

古代青樓為何深受讀書人追捧

最後,青樓是這些文人士子的最佳社交場所。

古人也是非常注重社交的,在考試之餘,大家喝喝酒交個朋友,切磋下知識文章,這也是令人愉悅的事情。高中的人尋求知己患難朋友,落榜的也可以憑藉拉攏關係交些朋友以後可以找個工作乾乾,大家各取所需,何樂不為。

並且在青樓裡面貧富的差別並沒有那麼大,讀書人才華是衡量他們的主要標誌,哪怕一個家纏萬貫的人,才疏學淺胸無點墨,那也會遭到青樓女子的嘲笑,並不會佔據什麼優勢。相反哪怕一個窮書生,只要才高八斗學富五車,憑藉自身的才華也會贏得青樓美女的青睞,所以在青樓裡面錢對他們來說不是大問題,每一種身份的人都可以在裡面找到自己的歡樂。

古代青樓為何深受讀書人追捧

青樓確實是一個讓人魂迷志蕩的地方,對於讀書人來講,眼前的美女們一個個顧盼生輝,豔麗迷人,張口閉口一聲聲張郎李郎,讓人意亂情迷,也自然是很多讀書人歡場得意,官場失意的最佳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