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收藏

第四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 | 電影創作論壇順利舉行

作者:由 人民資訊 發表于 收藏日期:2023-01-27

怎樣闡述自己的價值觀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客戶端

孫海天

2022年12月20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檯、海南省人民政府主辦,海南島國際電影節有限責任公司承辦的第四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電影創作論壇在三亞灣紅樹林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本次論壇由北京電影學院高階講師、博士王煊主持。

21世紀的中國,在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基本國策下,面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已成為一個重要的發展命題。因此,第四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電影創作論壇以“立足國際視野,講好中國故事”為主題,邀請到導演、編劇章明,編劇、監製張家魯,製片人、發行人,新麗傳媒集團高階副總裁兼新麗電影CEO李寧,製片人、北京電視藝術中心有限公司總經理張逸松,美術指導、北京壹跋文化傳媒發展有限公司藝術總監韓忠,製片人張宇出席,共同探討全球化視野下我國電影創作的國際表達問題。

第四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 | 電影創作論壇順利舉行

立足國際視野 探討電影創作

論壇從探討電影創作為何要立足國際視野,以及中國故事如何走出去問題切入。王煊提出:“電影的傳播雖然涉及到各個環節,但是內容創作始是核心,因此我們電影人需要在國際視野下,重新審視我國電影創作的國際表達。”作為文化產業龍頭的電影,是文化宣揚與傳播的重要媒介。如何能夠增強國產電影的海外影響力,傳遞我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各個領域的民族特色和正能量,是每個電影人都需要考慮的問題。

第四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 | 電影創作論壇順利舉行

王煊

章明率先指出:“在國內的電影生態環境下,其實大多數走向國際視野的反而是那些底部小製作公司,他們可能更願意保持自己的原創精神,秉持人類共同的價值。因此中國電影走向國際,最為基本的就是要立足底部,要培育好的土壤讓各種想法、各種創意能夠生根發芽。”

第四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 | 電影創作論壇順利舉行

章明

張家魯則從電影創作角度,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中國電影如何能和我們的生活方式、生活習慣、價值觀更好地融合,“過去我們二三十年都在學習所謂美國型別電影,但是現在我們有這個機會停下來去想有沒有更適合中國觀眾的故事講法,能把我們的價值觀或生活形態推廣到世界,能夠讓其他國度的人也能夠覺得早上起來去喝杯茶,是一個我想要的生活形態,可能我們未來面對的是這樣一個挑戰跟歷程。”

第四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 | 電影創作論壇順利舉行

張家魯

針對如何立足國際視野,講好中國故事的議題,李寧提出:“我覺得當下更為重要的是,要想辦法讓中國觀眾回到影院,喜歡看我們的電影,這樣我們從學術研究、創新、投資、製片到宣傳、發行、放映的完整產業鏈才能復甦,復甦起來我們才可以真正做到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第四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 | 電影創作論壇順利舉行

李寧

張逸松圍繞“國際視野”概念,闡述了自己的看法:“國際視野應該是一個手段,而是不是一個目的。視野是我們要看到世界現在變成了什麼樣,有哪些新鮮的技術、新鮮的方案。大家在表述和關注哪些話題,這些其實是為了讓我們能做出更好的電影、更好的故事,而不是為了讓我們的電影賣到海外去。”

第四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 | 電影創作論壇順利舉行

張逸松

韓忠從中國電影的三個國際化時期進行梳理,分析了過去每個輝煌階段的獨特之處。“我認為中國電影有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有強烈的民族性。第二個階段是香港電影,它形成了一個在當時能夠跟好萊塢抗衡的一種方式。第三個階段是第五代的崛起,是電影人在那個時代的堅定表達。”而現在中國電影的國際化之路還有待共同探索。

第四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 | 電影創作論壇順利舉行

韓忠

與李寧的看法一致,“讓市場有片子,讓觀眾重新走回電影院”,這也是張宇所期望的,“我們希望能夠先把觀眾重新請回電影院,也很希望透過電影節可以幫助到具有國際視野的先鋒化選題專案,在真正意義上幫助他們,將他們推廣出去。”

第四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 | 電影創作論壇順利舉行

張宇

迴歸內容本身 講好中國故事

電影源自技術的發明以及人類對影像捕捉與再現的迷戀。王煊提出“早期電影以寫實自然主義風格構築了電影的紀實性傳統,但蒙太奇強大的敘事能力必然引導電影走向敘事類藝術形態,其背後的深層次原因是人類對於故事講述的依戀。”因此,電影內容創作始終是電影的核心。

章明分享了自己的親身經驗:“電影創作需要共性和個性結合在一起,沒有個性就談不上創作,也談不上跟外界的交流。因此,電影必須要有自己跟其他地域的差異,這樣才能促成交流,才能建立起作品的個性。”

從內容創作角度,張家魯提出了一個新穎的觀點,“不要去考慮影片的型別,所有的創作都是一樣。要先從講故事本身維度去講好它,這是生存的需求,我們需要在電影市場上生存下去。無論商業型別電影還是作者電影,先鋒性和創新性都是必不可少的,我們不能一味地學好萊塢,我們要有自己的東西。”

李寧則從企業家的角度,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中國觀眾希望能夠看到更多有共鳴的東西,他們才會去支援。我認為現在的電影企業活下去是第一位,但是我們怎麼活下去,其實就是在不遺餘力地講好中國故事的同時,要強化自己所擅長的型別片打造,這樣我們才可以走向世界。”

在張逸松看來,有些影片需要結合國際化視野,而還有大量處於中間的基石類影片並不適合走向國際,這類電影的市場主要看國內。

美術是電影創作的視覺基礎。韓忠結合之前參與韓國電影美術工作的經歷談到:“我們的專業能力並不遜於任何一個國家,但是我特別不希望這個事情繼續這樣,我經常跟導演或製作公司和製片人聊,電影美術只能錦上添花不能雪中送炭,它的工作最多是20%,而且也只能是你完成了前面的80%之後才能看到我們的工作。”

張宇代表創作者們說出了心聲:“我覺得很多有趣的故事和很多有趣的人物離不開有趣的選題,相對寬鬆的土壤能夠讓我們在這裡面能夠挖掘出有意思的東西,這是當下所有電影人、所有導演最希望看到的,也是我發自內心所期望的。”

論壇上,各位嘉賓圍繞“立足國際視野,講好中國故事”主題,碰撞思想火花,為中國電影迴歸內容本身,實現電影創作的國際化表達貢獻了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