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收藏

人生需要斷舍離,越簡單,越從容

作者:由 驛路筆記 發表于 收藏日期:2023-01-29

毛衣前後領落差多少

人與物、人與環境之間,有著密切相關的聯絡。

物質得到精簡之後,空間環境更簡潔了,人的心思,也變得簡單了許多,達到一種相對清明的狀態。

01

今天一整天,都是在“斷舍離”中度過的。

上午整理了窗臺的書,將一些很少開啟的、暫時用不到的,都收起來;可以用到或可能用到的,整理到旁邊的另一個書架上。

原來堆滿書的窗臺,清理乾淨,恢復到窗臺本身的樣子,然後只放了一大一小兩盆長壽花,以及一小盆仙人掌。

頓時感覺眼前一亮,清爽了不少。

書固然是好東西,長久地放著不用,也就徒增灰塵罷了;不如騰出地方,讓陽光照進來。

人生需要斷舍離,越簡單,越從容

02

下午洗衣服、洗鞋子,一些冬天基本不會再穿的衣服和鞋子,都準備收起來。

視線範圍內,只保留一些常用的單品,讓所處的空間變得更為空闊一些。

收到一雙網購的鞋,商家發錯了顏色,試過之後,發現也不合腳,於是就做了退貨處理。

如果只看圖片,是心心念念想買的物品;收到的物與期待不符時,心裡有了落差,突然也就不想要了,也沒有了繼續購買的衝動,也沒有任何情緒,內心很平靜,甚至還有點“空間終於不會被過度佔用”的小竊喜。

商家也很友好,及時回覆並通知了快遞員上門取件。

也許是今天潛意識中在斷舍離物品,不喜歡或不適合自己的,也就不會被留下。

一天當中,再小的事情,一旦進行得比較順利時,就會發現這一天也是不錯的。

當環境重新變得寬敞,內心也同時變得輕盈起來。

03

其實從去年開始,我就在學習“斷舍離”,物質、觀念、情緒、網路,社交……

生活範圍內,一切事物,當舍則舍,不過還尚未達到真正的極簡。

執念始終存在,但在慢慢減少。

捨棄對一部分物質的執念後,我發現自己,正在慢慢靠近另一個自我:

會偶爾有情緒、有煩惱,但能夠用自己的方法,儘快調節好;

看到別人存在的問題時,能夠同時進行自省,從與朋友交流的過程中,相對客觀地去分析自我、糾正自我;

物質和財力方面,不會去過分關注“多或少”的問題,因為有時候,少即是多。

書桌暫時還是老樣子,因為喜歡的書,還是喜歡放在觸手可及的地方。

唯一斷舍離了的,是一隻舊滑鼠。之前的無線滑鼠壞了,沒及時換新,用有線滑鼠代替了一段時間,聲音太響,線太繁瑣,於是又換成無線滑鼠。

好用的物品,用起來心情也比較舒暢。

人生需要斷舍離,越簡單,越從容

04

仔細看看身邊的那些物,有多少是真正需要且用到的,有多少隻是安靜地存在著,利用率其實很低。

今天整理物品的時候,發現其實擁有的東西已經很多,且超出平時的使用率了。

經常穿的,是一件短款白色羽絨服,一雙黑色靴子,兩套保暖衣,一件毛衣,一件襯衫,兩條牛仔褲。其他的掛在櫃子裡的,疊起來堆放著的,使用率很低。

其實人潛意識中,最喜歡的物品,就會頻繁去使用,頻繁出現在眼前;

那些不那麼喜歡的,很少用到的,既佔用空間,又利用率低,為什麼還要存在著,讓空間變得擁擠,且失去整體的美感呢。

物裝飾了環境、裝飾了人,為人提供便利,而物品,也只有在被真正用到的時候,才會讓其價值最大化。

一個冬天擁有一兩件羽絨服、一雙鞋子完全足夠,為什麼之前會去追求過剩的物質呢?為什麼看到喜歡的物品,就特別想買回來呢,然後陷入一種找物、購物的短暫的焦慮中呢?

而現在不擁有一些物品的情況下,也沒有任何問題,反而覺得輕鬆、自在。

如果內心稀缺,應該做的,是去充實內心,而不是用物質去平衡。

人生需要斷舍離,越簡單,越從容

04

仔細想想,生活中有一半的焦慮,源於物資匱乏(比如封控期間,部分地區物資供不應求);

另一半,源於物質過剩(過分追求物質的豐盛,於是,一些被剩下了)。

前者是客觀原因,有些不能以自己意志為轉移,需要去借助外力的支援;

後者,則是主觀可控的,可多可少,全憑自己決斷。

最近這一兩年,我變了,變得淡漠了。

以前偶爾化妝,現在經常素面朝天;以前會在衣櫃裡挑來揀去,反覆做選擇題,現在只要單選題;以前還挺喜歡和朋友噓寒問暖的,現在偶爾才和好友聯絡一次;以前喜歡買買買,現在買了的東西時不時還會退掉。

捨去一些東西,同時又收穫了另外一些美好。

讓面板自在呼吸;

讓喜歡的物品價值最大化;讓友誼因距離產生美。

讓空間有“空”;讓心不擁擠。

讓物品去該去的地方,物盡其用;

讓自己是自己,更接近本真。

05

物質太滿,就沒有辦法聚焦內心,因為目之所及,皆是物。

向內看,就會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麼;而只有勇敢地捨棄一些東西,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

* end *

圖/文:素履 | 凡心所向,素履以往,因上盡力,果上隨緣~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驛路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