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收藏

東方美學 小榫卯內藏大格局

作者:由 北青網 發表于 收藏日期:2023-01-30

榫卯傢俱怎麼做

東方美學 小榫卯內藏大格局

天津職業大學學生在校內工作室進行習作。王在御攝

中新網天津11月11日電 題:東方美學 小榫卯內藏大格局

作者 張少宣 王在御 龐喻文

“榫卯結構講求的是環環相扣,它是‘活’的,所以你要敬畏你手裡每一次的落錘,每一刀的開槽……”做了48年木匠活的辛全生,正在跟徒弟李天一講著其中的門道。12日,畢業於天津職業大學的李天一即將去參加第三屆“海河工匠杯”技能大賽,與同場高手一較高下。

今年,世界職業技術教育發展大會上,一個打破吉尼斯世界紀錄的大果紫檀“緬甸花梨木材質”1300斤大菠蘿形狀魯班鎖驚豔全場,在魯班工坊建設成果展上展出。99條原木彷彿詮釋著“大道乃至簡,返璞即歸真”的藝術哲學。

東方美學 小榫卯內藏大格局

辛全生與木工愛好者進行交流。王在御 攝

這個新的吉尼斯世界紀錄便出自辛全生之手,這位天津老木匠,在他的社交媒體上,除了中文,還充斥著義大利語、匈牙利語、葡萄牙語、英語……各種語言的留言,字裡行間滿是著對中國“手藝活”的驚歎,更有慕名前來學藝者不勝列舉。

中國傳統的技藝,何以讓世界為之傾慕?擇一事,終一生的人,又追求的是什麼?如今已是兩鬢斑白的辛全生,粗實的雙手演繹著一段技藝傳奇,在歲月面前他手中一件件的榫卯器物光芒自盛。

不減光華自是華夏文明

木工是一門需要體能與技巧同時兼備的傳統技藝。吃苦入門,耐勞從業,動手能力極強,腦子還要活分。大國工匠往往人生平凡,卻從不平庸。作為“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的獲得者,辛全生所願便是讓中國的傳統技藝永續傳承,讓榫卯這門“老祖宗”的手藝永葆活力。

徒弟李天一這樣介紹著自己的師父:“師父的父親是位瓦工,當時他覺得家裡要是再有個木工,自己蓋房子就會方便很多。我師父從小也喜歡手工活,就順了父意。”

東方美學 小榫卯內藏大格局

辛全生在工作室中埋頭工作。王在御 攝

辛全生聽到這裡笑了笑,熟練掌握社交媒體的他,深知現代年輕人作出選擇要考慮的事情很多,而對於他而言當初做出抉擇卻很簡單。決定幹,就去幹,愛上它,便是一輩子。

“辛苦是非常辛苦的,學這門手藝的人很多,能一直堅持下來並做得一把好活的木匠卻很少。我只知道要對自己做出來的東西負責,所謂工匠精神就是要有敬畏之心,木頭是有生命的,你做出來的東西要對得起它年復一年的生長。每一件作品都有‘魂’,能讓人感到欣喜,這就是所謂生命的回饋。”

辛全生說自己是個“粗人”,只是愛這門“手藝”,因為它是華夏文明的延續。而在科技日漸發達的今天,中國傳統榫卯依然被眾人所喜愛,也更堅定了他做一名“傳播者”的信念。“做木匠於我而言曾是生計,但現在人們可以愛它愛得更純粹,所謂傳承就是你會無條件地去付出心血。”

東方美學 小榫卯內藏大格局

辛全生在天津職業大學進行教學。王在御 攝

驚豔世界看國人工匠精神

大約在七年前,辛全生開始在自己堆滿木料的小屋裡錄製第一條影片。刮料、畫線、鑿眼,老伴兒用DV將做工中的開榫過程記錄下來,女兒將其傳到網上……像這樣的木工教學影片,至今辛全生已上傳了七百多集,過程中有人曾質疑他的教學莫不是為了以後的“帶貨”,他的迴應只有四個字“只做不賣”。

“從前打傢俱做活兒,那是生計,明碼標價。後來自己退休了,但這門手藝得傳下去,我想讓更多人知道它,讓咱老祖宗留下的‘好東西’走出去。我小日子過得雖普通,但甘之如飴。”

這就是一名老匠人最樸素的內心獨白,也因如此更多人佩服辛全生,願意與他交流。有石家莊木友寄來傳統工具,純牛角製成的墨簽在辛全生的影片中留下畫痕,似乎讓人可以聞到時間那頭的香;有澳大利亞華人來到天津與辛全生見面,只是因為被那一屋子的“物件”所吸引……

東方美學 小榫卯內藏大格局

辛全生在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官的見證下,獲得世界最大最重“大菠蘿”型魯班鎖的世界紀錄稱號。受訪者供圖

為了讓中國傳統榫卯走進更多人的視野,在今年的世界職業技術教育發展大會上,辛全生歷時兩個多月製作而成的大型魯班鎖隆重亮相,它曾於2021年獲得世界最大最重“大菠蘿”型魯班鎖的世界紀錄稱號。這也是中國匠人在用自己的方式,讓傳統工藝在世界上留下“姓名”,讓榫卯綻放屬於自己的獨特光芒。

“魯班鎖是中國傳統木工榫卯結構的集大成者,是工匠精神的象徵,而工匠精神也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時代職業教育發展的靈魂。這種精神告訴人們工作不僅僅是賺錢的手段,它更是一種態度。往大了說,是對生命的態度,往小了說,是對作品的態度、對人的態度。我們老匠人要傳授的也不僅僅是技術,更要傳承這種大國品格。”辛全生拿著手裡的小型魯班鎖娓娓道來。

匠心不移未來必將傳續不止

“如何才能將這門手藝傳承下去我曾思考了許久,包括收徒弟、收學員,後來發現網路傳播的影響力是驚人的。但要說這個網際網路啊,可是個新鮮玩意,很多人不做木工,但喜歡看木工做活,這就是人們的好奇心所致,所以咱的手藝更不能放下。”

網路就像萬花筒,讓辛全生認識了不同的人,也緊跟上時代的腳步。在榫卯工藝的傳承方式上,辛全生主要用三種方式:網路短影片、收徒以及線下教學。他的侄子也是其90多位徒弟中的一員。當被問起哪種傳承方式最適合當下的環境時,辛老的回答是這樣的——

“一聲師父,一生是父,傳統的拜師方式可以讓師父更願意傾囊相授,將自己平生所學傳於徒弟,把徒弟當兒子看待。木工是口傳心授的技藝,一位優秀的師父一生能傳授的徒弟是有限的。但透過網路,將口傳心授與網際網路結合起來,也不失為一種與時俱進的方法。老傳統要延續下去,也要摸索出新路數。”

東方美學 小榫卯內藏大格局

辛全生與他的“作品們”。王在御 攝

在辛全生看來,學無止境,也不應該拘泥於形式。他喜歡在網路上與木友們交流,也享受在天津職業大學給孩子們上課的樂趣,只要初心不改,中國傳統榫卯工藝就能擁有更廣闊的未來。

心中有火手裡有光後繼有人

當人類進入工業時代,很多傳統技藝被機械製造所衝擊,以前耗時費力的手工開料過程,如今使用機械工具便可以輕鬆完成……時代的更迭,是否會讓“手藝”被“科技”所取代?

“其實啊,歐式傢俱在很早以前,就已經開始使用金屬件進行連線,雖然那時候工業不發達,但是鍊鋼技術早已成熟。像釘子、螺絲、螺母這些金屬件都可以在木製車床上用手工製成,甚至包括膠水在內,這些都是他們製造傢俱經常使用的材料,反而是榫卯結構用得很少。後來工業時代來臨,西方几乎放棄了本就很少使用的榫卯結構,改為用機械加工的五金件連線。”

在辛全生看來,中西文明反映在具體事物上有著鮮明的相異之處,無需定論誰更優秀,存在即是合理。而作為擁有五千年文化積澱的泱泱大國,用最原始的方法展現最淳樸的”物道”,才是東方美學的魅力所在。

榫卯結構作為中國木工的傳統技藝,重結構重分寸,拼插繁複之中是對於力學奧妙的詮釋與探索,它至繁至簡,“繁”是力與力的作用之下,榫卯器物可以結構繁複。“簡”是製作工藝只借“力”成“器”,以木為本,這是對自然的尊重,也是對於原始的傳續。榫卯結構不用釘不使膠,起承轉合間是匠人之手鑄就出的結構之美,是物盡其用成就的生命光華。

縱使科技飛速發展,在辛全生看來,屬於手工藝的“原始”也不會被埋沒,更不會消亡。因為它們有著自己的魂魄,當手與木材相接觸的一剎那,便是生命與生命的對話,是時間與空間的交匯,所謂匠人精神便是支撐著新工業時代的品格與脊樑。

如今,人們的生活節奏在變快,做一個“木匠活”小件要花費三四天,大件要耗時兩三個月。但在當下,依舊有人願意靜下心來用雙手去製作這種可以讓自己身心愉悅的“器物”,辛全生說這就是“變”與“不變”的相互平衡,傳統工藝是祖先智慧的結晶,是刻在華夏兒女基因裡的精神追求,它是活的,所以會繼續“成長”。

只要心中有火,手裡便有光,後繼必將有人去傳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