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收藏

3200畝田地換了個種法——北聯村土地流轉記

作者:由 瀟湘晨報 發表于 收藏日期:2023-01-31

犁田機可以做化肥嗎

立秋過後,南昌縣塘南鎮北聯村廣袤的農田中,栽種不久的晚稻禾苗已經露出一尺來長。幾臺農機正在農田裡來回穿梭,實施機械化田間管理。

“我們村共有7644畝土地,如今有近一半流轉給了大戶。”北聯村黨總支書記黃浪浪說,這片3200多畝的土地以每畝570元的價格流轉給了南昌市供銷綠能農業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綠能公司”)。

如此大規模地流轉土地,村民都願意嗎?流轉之後,糧食生產能否得到保障?村民將收穫哪些收益?帶著這些疑問,記者進行了實地探訪。

算筆賬——

一畝土地綜合成本超千元

北聯村,位於南昌縣東北部的濱湖地區。雖隸屬塘南鎮,但距離集鎮卻有近20公里之遠。記者驅車從市區出發,沿著昌萬公路,再透過狹窄的鄉間小路,1個多小時後才到達北聯村。

“你來的時候也看到了,我們這很偏。年輕人幾乎都出去打工了。”黃浪浪說,由於地處偏遠,老人在家種田和年輕人外出務工依然是村民最主要的收入來源。

今年72歲的陶變頭祖祖輩輩都在這裡與土地打交道——面板黝黑,手上青筋凸起,戴著草帽,一如人們印象中的老農民形象。

“我什麼都做不了,只能在家種地。”陶變頭的兒子兒媳、孫子孫女都在南昌。他告訴記者,如果自己也在城裡生活,肯定找不到工作,會“拖累”兒子的小家庭;在農村,還能靠著一把子力氣種地賺點收入。

像陶變頭這樣的情況在北聯村比較普遍。

面對現實,北聯村選擇了將土地集中流轉給種糧大戶的做法。“兩季水稻按傳統的種植方式,一個青壯勞力最多能種20畝地;半機械化後,差不多能種100畝。但如果要再多種,就必須上全機械化。”黃浪浪說。

以今年上半年的早稻為例,村民自己種地產量約為每畝900斤-1100斤,綠能公司規模化種植產量約在1000斤至1100斤左右。如果只從畝產看,普通農戶並不比規模化種植產量低,但普通農戶缺的是對土地的科學管理。

陶變頭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兩季稻為例,一畝土地僅種子、化肥、農藥的成本就超過500元,如果再算上耕地、播種、灌溉、施肥、打藥、收割等機械和人工費用,一畝土地的綜合成本在1000元至1200元左右。“算上補貼,一畝地也能掙上500元、600元的。”陶變頭告訴記者,如果把土地流轉出去,同時再到村附近做“零工”,一年下來收入遠高於種田。

2021年,塘南鎮黨委書記趙仁華前往位於安義縣的綠能公司考察。當年10月,綠能公司首先與北聯村簽訂了土地流轉協議,綠能公司以每畝土地570元的價格從北聯村流轉3200畝連片的土地,並在每年年初由村委會將租金髮放到村民手中。

機械化——

8個人能管3200畝地

“在土地流轉的問題上,很多村民是吃過虧的。他們不願也不敢將土地流轉給不受信任的‘外人’。”黃浪浪坦言,土地就是農民的“命根子”,如果土地流轉後,有些人不搞農業,而搞一些其他的賺錢專案,那麼在協議期結束後,村民很難再拿回土地。

怎樣才能讓農民摸得著、看得見自己的權益保障?空口無憑,以“錢”為據。

“我們在協議簽訂之前,先把150萬元租金作為押金打到了村委會賬上,待協議簽訂之後,押金轉為租金向村民發放。”綠能公司總經理寧江告訴記者,綠能公司已經在省內流轉了不少土地,他們很明白村民的顧慮,提前支付租金的舉動能夠有效打消村民的顧慮,讓村民看到公司的誠意。

同時,綠能公司承諾,每年年底提前支付下一年的租金;擁有的土地,村民優先選擇自種部分,剩餘的再流轉給綠能公司。“我們有這個底氣,規模上去了,收益就能大很多。即便遇到不好的年景,我們透過科學的田間管理也能保證收支平衡。”寧江說。

協議簽訂之後,綠能公司在2022年的春耕時節派來了8位“職業農民”。

看到只來了8個人,黃浪浪說,要不是當時考察過綠能公司,真會以為他們是來“騙”土地的。“8個人管3200畝地,以前哪裡想過這樣的事。”

不僅黃浪浪大為震驚,就連幹了一輩子農活的村民們也大呼“開了眼”。

農業發展到新的時代,種地確實要換個種法。

一季早稻結束,規模化種植的優勢顯露出來——播種機、無人植保機、施肥機、噴灌機、收割機……種田“五大難”的犁田、育秧、插秧、植保、收割環節,全都能靠機械完成。3200畝水稻種植的全程機械化,讓過去農民的“臉朝黃土背朝天”不復存在。

“人工咋能跟機器比?平均算下來,我們一個人才400畝地,比我們在安義時還少。”“職業農民”孫祖狀說,如果在農忙時節,公司還會聘請村民幫忙。

去年底,胡國愛把自家的19畝土地流轉出去了一半,今年年底,他打算全部流轉出去,然後去城裡打工。“我其實心裡是有些擔心。但自己一個人也確實種不了那麼多地。”如今,北聯村大部分家庭都像胡國愛這樣,選擇把自家土地流轉出去,特別是對於青壯年外出讀書或者生活的家庭,土地流轉恰恰合了他們的心意,不用丟荒,還能收租。

持續性——

政策引導土地有序流轉

近幾年,南昌市農村土地流轉已經不稀罕了。來自南昌縣農業農村局的統計資料顯示,南昌縣2021年農村土地流轉總面積達72。037萬畝,流轉率為71。12%。到今年二季度,農村土地流轉總面積74。1364萬畝,流轉率為73。19%。“我們認為,土地流轉是一種趨勢。北聯村將土地統一流轉給種糧大戶的模式,也為下一步探索整村土地流轉打下了基礎。”南昌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遊同南說。

為了引導村集體經濟組織推進規模化土地流轉和土地託管服務,提高土地收益,增加農民收入,壯大村集體經濟,今年年初,南昌縣印發《南昌縣(小藍經開區)鄉村振興產業高質量發展扶持辦法(試行)》,規定對開展規模化流轉土地的經營主體,按分段累計法給予一次性補貼;對開展土地託管服務的經營主體,分年限給予補貼——土地流轉年限5年(含)-10年的:流轉土地200(含)-500(含)畝的部分,每畝補貼100元;流轉土地500-1000(含)畝的部分,每畝補貼150元;流轉土地1000-2000(含)畝的,每畝補貼200元;流轉土地2000畝以上的,每畝補貼250元。

“過去說種地賺不到錢,一是規模小,二是靠經驗不靠科學。而現在種地,動輒流轉幾百上千畝地,透過科學育種、科學管理、訂單式生產,能夠產生媲美工業生產的效益。”寧江說,依託社會化服務體系,採取土地流轉、土地託管等方式,也可以帶動廣大普通農戶,既能發揮一家一戶的“精耕細作”優勢,也能實現規模化、專業化生產,是今後的一個發展方向。

土地流轉和適度規模化經營帶來的,不單是農田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面對農村勞動力的新變化,種地確實要換個種法。我們必須緊跟農業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逐步向專業化、規模化、機械化轉變,以實現節本增收。因此我們鼓勵開展規模化土地經營。”遊同南坦言,土地流轉和多種形式規模經營,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必由之路,也是農村改革的基本方向。現在,他們正在透過北聯村的土地流轉案例,探索現代農業生產的新路徑。(南昌日報記者 高學斌)

【來源:南昌新聞】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