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收藏

五百強管理神器,手把手教你在家親子干預

作者:由 自閉症家庭教育 發表于 收藏日期:2023-02-03

pdca 是什麼概念

我和你一樣,歷經冷暖

但,心向光明

五百強管理神器,手把手教你在家親子干預

我有一個帥氣可愛的自閉症兒子,和一個聰明漂亮的NT女兒。

如果你也是自閉症家長,關注我準沒錯,咱們會有超多共同話題哦!

@第4篇文章

花心思學了那麼多,你倒是用啊!

很多家長在知道孩子有自閉症之後,網上學習,論壇講座、專業書籍樣樣不落,學了各式教學方法,說起ABA、PCI、ESDM、DIR、DTT、NET等各類專業術語如數家珍。

辛苦做了計劃,但是到教孩子的時候,仍是一臉懵。

從理論到實踐,將干預計劃堅持不懈地實施,這一步跨起來太難了。

常常覺得自己自控力實在不夠。

其實,保證我們高效運轉的,是習慣,而不是自控力。

就像每天早上起床,都會自動去刷牙一樣自然。

你想想想你起床後刷牙的過程:穿衣服,拿起杯子和牙刷,走到衛生間,接水,擠牙膏,開始刷。

即使你可能還睡眼惺忪,但這一套流程你仍然能精確無比、毫不費力的執行下來。

這個過程需要一丟丟的自控力嗎?基本不需要對不對?

你無法做好親子干預,不是自控力不夠,而是沒有養成習慣。

一個好習慣的養成至少需要21天的堅持,

宇宙終結的難題來了,

如何讓自己實現21天的好習慣養成呢?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想要計劃科學的執行,我們需要藉助神器:

PDCA

五百強管理神器,手把手教你在家親子干預

創業前,我在日本投資公司工作時,這個神器貫穿了整個工作當中,

每個員工必須有超強的執行力,專案完全視覺化,進展一目瞭然。

在日本慶應義塾大學學習時,老師讓我們花了一週的時間去學習這個管理神器。

創業後,在自己公司的管理中,我也六六的用起來。

五百強管理神器,手把手教你在家親子干預

PDCA是什麼?

美國質量管理專家戴明在19世紀50年代改造而成,亦稱為戴明環,被各大公司引用到管理當中。

PDCA是英語單詞Plan(計劃)、Do(執行)、Check(檢查)、Action(行動,我個人更喜歡將其理解為改善)的首字母,PDCA迴圈就是按照這樣的順序進行管理,並且迴圈不止地進行下去的科學程式。

Plan

科學計劃

確定問題,制定科學的方針和計劃

Do

貫徹執行

實地去做,實踐計劃中的內容

Check

檢查結果

檢查執行計劃的結果,總結問題

Action

改善問題

改善問題,將未解決問題放到下一個計劃中

PDCA適合於任何一項符合邏輯的工作程式 ,包括個人計劃的實施。

在實施個人計劃時,

普通人

計劃失敗 -> 沮喪 -> 罵自己一頓 -> 制訂新計劃 -> 繼續失敗

PDCA

計劃失敗 -> 沮喪 -> 罵自己一頓 -> 深度思考計劃為啥失敗 -> 改善問題 -> 制訂新計劃

PDCA最核心的部分就是透過Check 檢查,進而Action改善問題。

當你在執行時發現困難重重,bug一個接一個的來的時候,要學會反思,是否是因為自己一開始的計劃或者方法就是不正確的,反思並且進行及時的改善。

這是一個週而復始的迴圈,我們做的每一件事情,從不是一蹴而就的,每一次改善,我們就能提高一點,如此迴圈往復,我們將得到持續提高。

五百強管理神器,手把手教你在家親子干預

PDCA在親子干預中的應用

這麼牛的神器,如何運用到自閉症的親子干預中?

接下來,從0到1的,傻瓜式的親子干預步驟,邁起來:

Plan

科學計劃

1、評估

沒有評估的干預,都是瞎扯。

評估可以讓你把握孩子的真實能力到了哪裡,設定適合孩子的具體目標,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在理想情況下,我們當然希望把能力目標一網打盡,但是我們每天時間和資源非常有限,白天真正利用的親子干預時間很少,必須要打好基礎,抓大放小。

(文末加我個人微信獲取:零成本,自閉症評估與計劃制定攻略)

2、制定訓練計劃表

1)專案設定

基本上每個月我都會花一天的時間來做專案計劃,計劃中包括專案、教具、教學內容等,我需要將干預的技巧和步驟都學好了,在實施的時候才能做到心中有數。

按照不同的能力不同環境的要求,作出適合孩子現階段的專案,這部分的內容,至少還需要一篇文章好好說道,在此篇幅有限,就暫且不深入。

2)教學方式

自閉症教學有很多派別,ABA(DTT&NET)、PCI、ESDM、DIR、SCERTS 等等,不一而足。

不過在我眼裡,分三種:

桌面教學;

遊戲教學(PCI/DIR);

自然環境教學。

(我自己搭配的,非專業理論,僅供參考)

相對來說,這三種教學比例是1:1:1,要穿插進行。

桌面教學

較為枯燥和死板但效率較高。當你想磨刀霍霍想大幹一場的時候,DTT往往會讓他消極怠工,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樣子,絕對讓你信心崩塌,所以桌面教學要悠著點兒來。

畢竟,我們不是特教,我們是媽媽。

遊戲教學

比桌面教學更有趣也讓孩子更願意接受,但難度稍大,從小就不怎麼會玩遊戲的我,竟然因為陪兒子,遊戲力迅速提升。

你要相信有趣的力量!

自然環境教學

幾乎貫穿到整個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事事時時處處教學,基本上每看到一件東西,每遇到一件事情,每到一個地方,腦海中都要第一時間想到如何教孩子。

很多時候,我會藉助手機和電視進行生活故事書的教學,具體操作方式,後面我會寫一篇文章來詳細闡述。

如果你是一個細心的媽媽,這技巧你一定很容易get到!

3)訓練時間

固定訓練計劃的時間,以周為單位進行干預計劃,每天固定時間進行干預,每次干預都要做好量化記錄。比如干預日期,時長、專案完成度、輔助情況如何都要做好簡單的記錄。

4)紙質視覺化

將訓練計劃列印或寫在紙上,避免用手機,因為手機對於孩子來說也是一個致命的誘惑,你要確保不會讓他看到手機,否則,你懂的。

視覺化的目的是為了將每次干預都做好記錄,每一週的每一張紙都是你和孩子努力付出的見證,相信在多年以後,看到你厚厚的干預計劃表,心中定是滿滿的自豪感。

(加我個人微信獲取:周親子干預表格)

Do

貫徹執行

1、環境佈置

1)桌面教學室

為了給兒子能夠有專心學習的地方,我把一樓的保姆房整理出來,只放了網購的桌椅、教具儲物櫃,變成了桌面教學室。基本上所有的DTT教學都是在教室裡面進行的。

房間安靜,與外界環境隔絕,保證了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如果你無法安排出一個房間,至少要準備好儘可能最少干擾化的地方來做教學點。

在教室的門上,我掛上了干預時間表,每次干預我都會在上面寫上干預的時間和簡單的內容。這是商場廁所管理監督表給我的靈感,絕對是自我監督的好招數。(偷笑)

2)客廳歡樂角

客廳是我們進行親子游戲和感統訓練的地方,每天兒子最歡樂的時光都是在這裡度過。我鋪上一塊地毯,旁邊有很多他喜歡的汽車和球類等玩具。我們一家人都特別喜歡Make Circle、搶椅子、比賽投球等遊戲,每次都玩的很嗨,這讓我們每個人都感受到了家庭的樂趣。

2、教具準備

關於自閉症的教具,五花八門,在不知道孩子自閉症前,我買了很多的玩具,很多都是玩一會就放置一邊不玩了,總有物不能盡其用的感覺。

現在買玩具,我只買益智類的玩具,我把教學當中用到的積木、配對、釣魚、穿珠子、卡片等益智玩具收藏到收納櫃裡面,等到教學的時候才拿出來,這樣兒子每次都玩的不亦樂乎,其實我是在正兒八經的教學呢。

每一個玩具都儘量讓它們發揮作用,那些看起來沒什麼用的朵拉、巧虎人偶,都被我用在了沙盤模擬類的遊戲當中。

一開始的時候我總會浪費很多時間在找教具上,而且干預計劃無法實施,很多時候是因為很多諸如此類的小問題堆積而導致的。

後來在每週做教學計劃的時候,我會將所有本週要用的教具放入密封的收納箱中,這樣每次教學效率會高很多。

3、強化物準備

強化物分一級和二級強化物。

一級強化物

跟孩子的孩子的生理需求直接或間接相關,包括食品,親撫,依戀物品等。

食物要時常換不同花樣,水果粒、酸奶、葡萄乾、山楂片、果汁、豆奶是我常用的。

科學研究表明,巧克力等含糖量高的甜食會加劇多動症狀,所以不要用巧克力或者糖分過高的強化物,有段時間我用mm豆,導致兒子多動症狀明顯增加了。

二級強化物

社會性強化物——鼓勵、讚揚的表情和動作。

活動性強化物——中斷一下學習,玩孩子喜歡的遊戲,聽音樂等。

象徵性強化物——分數,紅花,硬幣等。

內在性強化物——自豪感,完成一個課題後的成就感。

我兒子三歲多,比較喜歡貼紙、小紅花這類的東西,因此當他完成一個指令後獎勵孩子一朵小紅花,下次還會積極配合指令,小紅花就是典型的二級強化物。

強化物雖好,但要注意用對喲。

4、固定開始和結束儀式

在“墨者“的公眾號中的我學習到了一個絕招,每次桌面教學,我都會和孩子做開始和結束時做儀式性動作:

立正、拍手、加油、親親

,這四個連續動作。

兒子對這個並不排斥,透過這個儀式,他會比較能夠快速的進入干預的模式,並且形成習慣。

Check

檢查結果

1、記錄並檢查

重要的事情要說三遍,一定要做干預記錄,一定要做干預記錄,一定要做干預記錄。

每次的干預成果如何,都需要透過記錄來直觀的資料來檢查。

如果沒有記錄,會讓干預變的無據可循,這對親子干預是否能夠堅持產生致命性的影響。

2、影片拍攝回顧

有時候,我會駕著三腳架,用手機把干預的程序拍攝下來,偶爾回顧一下影片,干預技巧的不足之處,會在影片的還原下暴露無遺。

這是一個自我監督的過程,也是一個自我提高的過程。

此外還是防止自己發脾氣的好辦法。

干預時我的情緒狀態有時把握不夠好,沒有干預的時候母慈子孝,干預開始和顏悅色,到中間就開始急躁,到最後想發脾氣又不能發的精神分裂。

有攝像頭在拍,我會比較控制自己,儘量把那個壞脾氣的惡媽媽給壓制住。

Action

改善問題

1、獎勵自己

學過ABA的親們,肯定都知道及時獎勵對於孩子干預的重要性。

當孩子做對了的時候,我們要及時的(準確的說不超過2秒),作出獎勵。

我們為何不用在自己的身上呢?

獎勵,這是習慣養成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它往往被人們忽略。

為什麼壞習慣容易養成且難以改變?

因為它們的獎勵往往即時而明顯:打遊戲、刷網頁、吃零食這些哪個不是這樣?

好習慣難以形成,也恰恰因為短期的獎勵不夠明顯。

親子干預往往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看到效果,有些人天生能從過程中獲得精神激勵,但很多人不行。

那我們需要人為的賦予自己獎勵:比如記錄自己的成長和進步、時不時發個微信鼓勵下自己、達成一些小目標時吃頓好的慶祝下等等。

2、改進計劃

黑天鵝媽媽群裡,進行問題徵集的時候,幾乎所有媽媽都表示,孩子在機構不會靈活的調整干預計劃,基本上是老師只在教他會的。

媽媽是最瞭解孩子的,孩子的能力我們心裡都有數,我們在家做干預的時候,按照孩子的實際程度的變化,對知識掌握度,心情的變化,都要做出調整。

當孩子對以前的知識已經明顯厭惡的時候,需要一些新的內容來改變,沒有人會願意短期密集地重複那些他已經厭惡的知識點。

在實際的干預過程中,我常常會發現,自己的教學方式不太對,要不斷的學習並調整。

做DTT時,兒子對顏色和裡外這兩個概念怎麼教都教不會,有時候我會暫停一段時間,改用NET的形式來教學。

譬如:花園裡有落葉的時候,我會把綠色的葉子和黃色的葉子來做泛化教學。

譬如:兒子特別喜歡的費雪狗狗吃形狀的時候,我會強調裡和外這兩個概念。

最後的改進計劃,是親子干預能否持續迴圈的關鍵,只有不斷改善,才能不斷提高,並讓自己和孩子養成良好親子干預的習慣。

堅持

邁出干預的第一步,然後堅持PDCA,

三天後,你開始感受到自律帶來的自豪感;

七天後,孩子的進步讓你充滿信心;

21天后,你已經形成了一個良好的親子干預習慣。

當有一天,親子干預已經像肚子餓了要吃飯一樣自然,那咱們就成功了。我正朝著這條路上走呢。

Tips

看完了這篇文章,如果你開始行動了,先給大家打打預防針,有可能你會有很多次的挫敗感,這時,你得:

1、接受自己是個普通人

承認自己一口氣吃不成個胖子,敢於面對現實。《積極心理學》中的建議是:對於一般人,一個月能建立一個習慣就很不錯了。不要太貪心,即便花了半年才做到,你依舊能夠爆掉在干預路上的大多數家長了。

允許自己失敗,允許自己休息。

在此之上,我特別想強調的是:

2、對自己少一些苛責,多一些鼓勵

譬如本來我要每週都更新公眾號,但是由於這兩週來,我和兩個娃一直輪換著生病,所以公眾號一拖再拖,我也是沒辦法的,一向對自己要求甚高的我,也就還是心平氣和的接受吧。

3。行動起來,從現在開始

Now Or Never

每文一句

最後,送一句我愛極了的話給大家:

Incremental change is better than ambitious failure。

逐步的改善好過雄心勃勃的失敗。

福利

黑天鵝媽咪

掃二維碼,加我個人微信

免費獲得《

兒童人際發展活動手冊

》等

自閉症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