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收藏

大清都亡了,此人仍在率4000八旗軍攻城,差點為溥儀打下一片江山

作者:由 永昌生活 發表于 收藏日期:2022-02-09

大清八旗怎麼不保溥儀

大清都亡了,此人仍在率4000八旗軍攻城,差點為溥儀打下一片江山

正所謂“主聖自然皆樂土,時平正合儲良將”。而清末時期,中華大地都處於屈辱之中。公元1906年溥儀繼位之時才是一個三歲的黃口小兒,何來的“主聖”?自然也就沒有樂土。在這樣的情況之下重臣皆是人心不穩,1909年有臣子曾詔嚴決定效仿西方實行君主立憲制。

當時的清朝時軟弱的,年幼的溥儀連吃飯都還要人喂,又如何反抗的了這些人的決定。但是就有一臣子名為多羅特·升允,自小懷抱著忠君愛國思想的他不能接受這類似於背叛一般的事件發生,在朝堂上公然反駁,屢次言辭激烈。最後,升允以妨礙新政為由被革職了。

大清都亡了,此人仍在率4000八旗軍攻城,差點為溥儀打下一片江山

多羅特·升允出生於公元1858年,是滿洲八旗中鑲黃旗人。當時的清廷已經腐爛到根子裡了,許多的旗人都在家中招貓逗狗,貪圖享樂,不去尋找工作,因為從事“賤業”會丟了旗人祖先的臉。升允雖然也是旗人之一,卻自小就勤奮努力。

忠君愛國的思想在他腦中紮了根,他自小就讀書習武,為的就是有一日可以報效祖國。1882年24歲的多羅特·升允進士及第,正式走向仕途。他先後擔任了山西省按察使,布政使以及陝甘總督等職。在就任中勤政愛民, 造福一方。

在擔任陝甘總督一職時,在見到滔滔奔湧不息的黃河阻攔的人們的交通,開始修建“天下黃河第一橋”的黃河天橋。感慨於教育的未開化。他第一個倡導建立西北人自己的大學,就是西北大學。還倡導建立自己西北人的新軍。

大清都亡了,此人仍在率4000八旗軍攻城,差點為溥儀打下一片江山

這樣的功勞理應百世流芳,令世人誇讚。但是其忠君愛國的事實背後是其頑固不化的封建思想,就如在1909年因反對立憲制被革職一般,他骨子裡信奉的是君臣尊卑那一套。就算是被革職後的升允也沒有放棄,依舊勤奮的學習練武。

在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反清的浪潮在全國各地都紛紛掀起,浙江山西貴州等等省份都紛紛宣佈脫離清政府的管制。這時的朝堂終於想起來了忠誠耿直的升允,升允得以認命陝西巡撫,雖說全國各地都已經宣佈反叛,但是升允絲毫不懼。

大清都亡了,此人仍在率4000八旗軍攻城,差點為溥儀打下一片江山

他帶著他的舊部四千八旗軍直奔西安,他心中明白中原已經不可能有清朝的立足之地,他希望可以攻下西域建立一個小王朝再奉迎溥儀上位。他一路上作戰勇猛,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一口氣就打下了數十座城池,真的就要為溥儀重新打下一座江山了。

但是就在他興致勃勃的準備繼續向西打下去的時候,1912年的2月12日,溥儀頒發了退位詔書。在這種情況下他真的恨其不爭,但還是不屈不撓的準備攻下西安。真是大清都亡了,他還在攻城。

大清都亡了,此人仍在率4000八旗軍攻城,差點為溥儀打下一片江山

可是其手下的部將見清朝大勢已去,本就不願與同胞互相殘殺的將士們紛紛放下了手中的武器拒戰,就算是升允以命相逼也無動於衷,升允無法只能撤兵。可是這位自小就接受忠君愛國,匡扶社稷思想的老臣卻依舊不肯放棄。

在1914年,他前去尋找日本人的幫助與張勳一起主導了清朝復辟時間,可依舊失敗了。隨後又多次尋找其他勢力幫助以祈求為大清朝恢復生機。1931年,在奔走多年卻依舊是復辟無望的遺憾中,升允去世了。

末帝溥儀為其追封諡號為“文忠”,站在清朝的角度之上來說。升允真的是不折不扣的忠誠,哪怕是倒退幾百年,升允這樣的臣子也定是歷代君主所喜愛的。可是在當時晚清那種亂世,先進思想已經傳播到了人民的心中,升允這樣的做法不過是竹籃打水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