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有道春秋三、千古奇冤

作者:由 無相有道君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2-04-26

虢石父的父怎麼讀

本文由無相有道君原創並獨發百家號,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有道春秋三、千古奇冤

三、千古奇冤

在元芳發表看法之前,我們先看看司馬遷同志是怎麼看的:

《史記·周本紀》:“幽王以虢石父為卿,用事,國人皆怨。石父為人佞巧善諛好利,王用之。又廢申後,去太子也。申侯怒,與繒、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舉烽火徵兵,兵莫至。遂殺幽王驪山下,虜褒姒,盡取周賂而去。於是諸侯乃即申侯而共立故幽王太子宜臼,是為平王,以奉周祀。”

有道翻譯:

《史記·周本紀》:“周幽王即位後,提拔了一個叫虢石父的人當官辦事,舉國上下都很反感,恨不得畫個圈圈詛咒他。這個虢石父只會溜鬚拍馬屁,完全不是什麼好鳥,但幽王卻還是堅持欣賞他、重用他。

接著幽王又抽風般地和媳婦鬧矛盾,廢掉了媳婦申後的王后頭銜,又把兒子姬宜臼的太子職稱宣佈作廢。結果老丈人申侯怒了,為了給自己閨女和外孫做主,路見不平一聲吼,拉上了繒國和犬戎,一起抄傢伙來教訓女婿。

幽王也不含糊,面對敵軍還有30秒到達戰場,馬上發訊號求援,企圖一支穿雲箭,千軍萬馬來相見。遺憾的是,因為之前他和褒姒用烽火調戲過諸侯,大家以為他是在扯犢志,結果沒人來。

這下完蛋了,最後幽王在驪山腳下被群毆致死,小三也被人搶走,家裡的金銀財寶也被洗劫一空。再後來他老丈人和其他諸侯一致推舉原來的太子姬宜臼當了天子,就是後來的周平王,從而繼承和發展了大周王朝不想當廚子的裁縫不是好司機的偉大歷史使命。

有道春秋三、千古奇冤

《史記·周本紀》圓滿地概括了西周最後一位天子周幽王的興衰始末,結合之前“烽火戲諸侯”的故事,豐滿生動地刻畫出一位昏聵無道的亡國之君的光輝形象。上面所記述的觀點,也成為歷代文人的共識。在幾千年的時間裡,透過人們口口相傳,似乎已經是鐵一樣的事實。

這就像那句老話:謊言,被重複一千遍就會變成真理。

但是我告訴你,在歷史面前,謊言就是謊言。

有道春秋三、千古奇冤

任何謊言都有一個通病,那就是經不起仔細推敲。比如我們前面分析過的“烽火戲諸侯”的不實之史,再尖銳深刻的抹黑也無法解釋邏輯上的牽強混亂。字裡行間看似無意的輕描淡寫,往往包含著不為人知的巨大秘密。那些細枝末節如果結合宏觀因素加以綜合判斷,真相就會浮出水面,而結果卻會大相徑庭。

首先,這個故事裡提到了一個人物——虢石父。

虢石父,姬姓,虢氏,名鼓,字石父,虢公之後。虢石父是虢國的第三代國君,周幽王時被聘為上卿。

《國語·周語上》裡評價虢石父:“

為人佞巧,善諛好利,深受幽王寵信,而國人多怨。

”《呂氏春秋當染篇》裡說:“

幽王染於虢公鼓、祭公敦。

”意思是:周幽王就是被虢石父他們帶壞的!

可見虢石父在歷史上的政治聲譽極不光彩。更有甚者認為所謂的“烽火戲諸侯”這個事件的總導演就是虢石父,正是他向幽王諂媚獻計,才有了後來“烽火戲諸侯”的荒唐鬧劇,而且因為“褒姒開懷大笑,幽王遂以千金賞石父”——說的有鼻子有眼,可謂言之鑿鑿。要不是深入研究過,連我都幾乎相信了。

有道春秋三、千古奇冤

那麼,歷史上真實的虢石父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虢石父的先祖是周朝建立初期的大功臣。周武王伐紂時,不算天下其他諸侯的兵力,武王自己的直屬部隊就有“

虎賁三千,披甲四萬。

”這裡的“虎賁”和“披甲”是指兩種不同職能的軍種。簡單來說,虎賁軍就相當於君王的禁衛部隊,堪稱精銳中的精銳,特種兵裡的戰狼,戰鬥力那是相當強悍。

當時指揮這支部隊的將領,因為在戰爭中功勳彪柄,被分封到虢國做諸侯,所以叫虢叔,就是虢石父的先祖。到了虢石父這一代,包括他的祖父和父親在內,均為歷代周朝王室最為倚重的心腹重臣。

可以說,周朝歷代天子都非常器重虢國諸侯,而虢國的歷代諸侯對周天子也始終是忠心耿耿。甚至虢石父的兒子也同樣繼承了家族的政治立場,當週幽王被殺後,天下諸侯共推平王為主,唯獨虢國始終堅決否定、不予承認。

歷史上關於虢石父的記載很少,歷代文人對他除了扣屎盆子之外,並沒有太多的文字描述。

這點可以理解,當時的大周天子面對諸侯強權尚且力不能支、以致千古惡名,何況一個大臣。

有道春秋三、千古奇冤

但是儘管記載很少,我們還是可以綜合其他因素進行研究,用福爾摩斯的話說,叫推理。

前面我們分析過,當時的政治形勢對周幽王來講並不樂觀,甚至可以說,當時的周朝王室在與天下諸侯的權力角逐中已經處於劣勢。

這時虢石父被少年周幽王聘為上卿。

其實,他是可以選擇的。

作為周朝重臣,他可以選擇擅權自重、謀取私利;同時作為諸侯,他還可以選擇與其他勢力勾結,依附強權、覬覦王室;甚至他還可以做一顆牆頭草,混吃等死,誰都不得罪。反正就算不做官,他依然是虢國的國君,榮華富貴原本就與生俱來。

但是,他沒有。

因為從小接受的教育和耳濡目染的祖訓告訴他,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因此他毅然決然地選擇和贏弱的少年天子站在一起,勇敢地面對已經日漸強大到幾近失控的諸侯列強。在周幽王觸怒了貴族集團利益的時候,他矢志不渝地堅定支援幽王,因此得到了“佞巧善諛”的惡名。

關於他的記載很少,除了一些花色繁縟的謾罵,奸佞之實卻也難覓蹤影。好不容易有“委巷小人”發明了他策劃的“烽火戲諸侯”典故,結果一調查,還是假的。

有道春秋三、千古奇冤

一直以來,歷史對於一些忠臣和姦臣的判斷,主要取決於評判者的立場跟視角。如果站在之後的周平王的立場上,那麼前朝重臣虢石父一定是個大大地奸臣,就連他親爹周幽王也必須是一個昏君。否則弒君奪權怎麼向天下人解釋?而站在周幽王的立場上,虢石父一定是個忠臣,因為只有他和少數幾位效忠自己的重臣,始終把周王室的實際利益放在首位。

那麼作為我們,應該站在什麼立場去看待這個問題呢?要我說只有一點——客觀。

唯有端正心態,才能不偏不倚。我們必須透過客觀公正的態度、縝密全面地分析、合理恰當地推論,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

(未完待續)

有道春秋三、千古奇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