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匈奴鐵弗部與鮮卑拓跋部的世仇始末——自劉氏到赫連氏的慘敗

作者:由 亭安讀書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2-07-29

拓跋部是誰

五胡十六國時期,胡人部族眾多,其中有兩個部族糾纏了數代人一百多年的恩怨,這便是——

匈奴鐵弗部和鮮卑拓跋部。

所謂的“鐵弗”,《魏書》當中記載

“北人謂胡父鮮卑母為‘鐵弗’”

,當時北方之人認為父親是匈奴人,母親是鮮卑人的混血是“鐵弗”。後來,劉虎接任部族首領之位後,居住在新興慮虒以北,號稱

“鐵弗氏”

匈奴鐵弗部與鮮卑拓跋部的世仇始末——自劉氏到赫連氏的慘敗

既然匈奴鐵弗部的來歷,是匈奴與鮮卑的混血,那麼為何鐵弗部會與鮮卑的一個部族,有著世代恩怨呢?答案其實還要從兩個部族,各自不同的發展過程來看。

最初的恩怨

鐵弗部依附前趙VS拓跋部馳援晉室

在西晉末期,胡族擾亂中原之際,鐵弗部與拓跋部的發展方向便出現了偏差。

鐵弗部首領劉虎最早同白鮮卑一同依附中原朝廷,但後來劉虎自認兵強馬壯,便起兵反叛大廈將傾的晉室。但與鐵弗部相反的是,當時鮮卑拓跋部首領拓跋猗盧,卻與晉室之間關係“親密”。

匈奴鐵弗部與鮮卑拓跋部的世仇始末——自劉氏到赫連氏的慘敗

自元康五年(295)年開始,拓跋猗盧出兵攻打匈奴、烏桓等部族,但卻任用衛操等晉人,還與晉室保持緊密關係,晉人歸附拓跋部的情況逐漸增多。並且,拓跋猗盧還接受西晉幷州刺史劉琨的求援,派軍幫助劉琨抵抗匈奴等各部。

永嘉四年(310年 ),白部鮮卑作亂,鐵弗部劉虎響應,進攻雁門、新興等地。拓跋猗盧派侄子拓跋鬱律,率領兩萬鮮卑騎兵馳援劉琨,攻破白部鮮卑和鐵弗部的進攻。拓跋猗盧因此,也被晉懷帝封為大單于、代公,這也就是之後拓跋部代國政權的起源。

之後,拓跋猗盧幫助劉琨多次擊潰匈奴進犯,但卻無法阻止前趙勢力的迅速壯大。等到匈奴攻破洛陽,晉愍帝在長安繼位,匈奴崛起之勢早已不能輕易扼制。

匈奴鐵弗部與鮮卑拓跋部的世仇始末——自劉氏到赫連氏的慘敗

晉愍帝為了讓拓跋部發兵討伐匈奴,加封拓跋猗盧為代王,而拓跋猗盧本身也發拓跋部精騎,與劉琨征討匈奴。鐵弗部當時的確有與匈奴劉氏對決的實力,但拓跋猗盧被兒子拓跋六修所殺,拓跋部與晉室的緊密關係迅速崩壞,劉琨被石勒擊敗後也只能逃到幽州投奔段匹磾。

拓跋猗盧死後的鮮卑拓跋部,逐漸退出中原的角逐,重新返回北方“保守”發展。而反觀鐵弗部,因匈奴部族出身,在當初被拓跋猗盧擊敗後,便歸附了迅速崛起的匈奴前趙政權。

平文與晉幷州刺史劉琨共討之,虎走據朔方,歸附劉聰,聰以虎宗室,拜安北將軍、監鮮卑諸軍事、丁零中郎將。——《魏書·劉虎列傳》

鐵弗部首領劉虎,被劉聰任命為安北將軍、監鮮卑諸軍事、丁零中郎將,看官職便可以知道,劉虎成為了當時北方拓跋部名義上的長官。在匈奴前趙政權強盛的背景之下,鐵弗部這次真正佔據了上風。

匈奴鐵弗部與鮮卑拓跋部的世仇始末——自劉氏到赫連氏的慘敗

不過,雖然鐵弗有前趙政權做依仗,可以成為名義上統領拓跋部的長官,但拓跋部自身實力的強大,卻不由得鐵弗部造次。在太興元年(318年),劉虎率鐵弗部渡過黃河,進犯拓跋部的西部,被當時的拓跋部首領拓跋鬱律率軍擊潰。劉虎逃到塞外,劉虎的堂弟劉路孤率領部眾歸附拓跋部。

不過,鐵弗部與拓跋部的恩怨並沒有結束,伴隨中原局勢的變化,鐵弗部與拓跋部的關係也在不斷變化。

反抗與臣服

劉衛辰與拓跋什翼鍵的交鋒

侵擾中原的胡族政權更迭不斷,輝煌一時的匈奴前趙政權覆滅後,中原為羯族後趙政權佔據,而與此同時東北的鮮卑慕容部和北方的拓跋部也逐漸強盛。

當初被擊敗的鐵弗部劉虎,召集各部族再次壯大後,等到鹹康七年(341年)時,又進犯拓跋部西方,當時的拓跋部首領拓跋什翼鍵,派遣軍隊大敗劉虎,劉虎不久後去世。

之後劉虎之子劉務桓繼位,派遣使者向拓跋部歸附,於是拓跋什翼鍵將女兒嫁給了劉務桓。由此,鐵弗部和拓跋部之間,有了十數年的緩和期。

匈奴鐵弗部與鮮卑拓跋部的世仇始末——自劉氏到赫連氏的慘敗

不過,等到代國建國十九年(356年,拓跋什翼鍵自後趙北返繼位後改元),劉務桓去世,劉務桓之弟劉閼頭繼任首領之位,對代國心生叛逆之心。

建國二十一年(358年),劉悉勿祈奪取劉閼頭部眾,劉閼頭走投無路,再次歸附代國。

建國二十二年(359年),劉悉勿祈去世,劉務桓之子劉衛辰殺死劉悉勿祈之子,繼任鐵弗部首領。

而野心勃勃、性格反覆無常的劉衛辰繼位後,鐵弗部與拓跋部的仇怨繼續激化——

匈奴鐵弗部與鮮卑拓跋部的世仇始末——自劉氏到赫連氏的慘敗

建國二十三年(360年),劉衛辰向前秦派遣使者依附,並請求遷入關內居住,前秦苻堅同意;

同年,拓跋部首領拓跋什翼鍵之妃慕容氏去世,劉衛辰前去奔喪,並向拓跋什翼鍵求親,拓跋什翼鍵將女兒嫁給劉衛辰;

建國二十四年(361年),劉衛辰劫掠前秦邊郡百姓做奴婢,被苻堅責備,劉衛辰心生怨恨,反叛歸附代國;

建國二十八年(365年),劉衛辰又反叛代國,拓跋什翼鍵率軍擊敗劉衛辰,劉衛辰逃走;

建國三十年(367年),拓跋什翼鍵率軍攻打劉衛辰,渡河進攻朔方,劉衛辰大敗逃到前秦;

建國三十七年(374年),拓跋什翼鍵再次進攻劉衛辰,劉衛辰兵敗難逃;次年,劉衛辰向前秦求救;

建國三十九年(379年),苻堅派遣大軍進攻代國,劉衛辰作為嚮導,拓跋什翼鍵被殺,代國覆滅。

匈奴鐵弗部與鮮卑拓跋部的世仇始末——自劉氏到赫連氏的慘敗

在這第二階段的對決當中,雖然前期是鮮卑拓跋部佔據絕對優勢,無論是擊敗劉務桓,還是讓鐵弗部歸附多年,都是拓跋部實力強大的體現。而自劉衛辰繼任鐵弗部首領之後,便開始變幻無常的歸附與叛離,在代國與前秦之間反覆背叛依附,最終依靠投附已經覆滅前燕等北方強敵的前秦政權,最終覆滅了拓跋部的代國政權。

可以說,代國的覆滅,雖然從根本上是前秦的強大導致的必然結局,但鐵弗部在其中屢屢進犯,也是拓跋部遭此大創的重要因素。

鐵弗部的慘淡收場

由劉氏到赫連氏的崛起與衰敗

代國覆滅之後,苻堅將代國的土地分為東西兩部分,分別由劉衛辰和劉庫仁統治。但劉衛辰因其反覆無常的性格,怎會屈居於鮮卑人劉庫仁之下?於是,劉衛辰很快就再次反叛了,被劉庫仁率軍擊敗,逃到陰山西北一千多里。好在苻堅並未想要懲處劉衛辰,依舊讓其統帥河西部族。

直到淝水之戰前,拓跋部的部眾離散嚴重,而有劉庫仁等拓跋舊部的護佑,拓跋什翼鍵之孫拓跋珪,得以儲存性命。等到太元十一年(386年),拓跋珪獲得賀蘭部等部族的支援,恢復代國,定年號為登國。

同年改稱魏,史稱北魏。拓跋部由此開啟了新篇章。

匈奴鐵弗部與鮮卑拓跋部的世仇始末——自劉氏到赫連氏的慘敗

登國元年(386年)十月,拓跋什翼鍵的幼子拓跋咄窟,聯合賀蘭部想與拓跋珪搶奪首領之位,拓跋珪獲得後燕慕容垂的援軍,擊敗拓跋咄窟。拓跋咄窟西逃到鐵弗部,被劉衛辰所殺,拓跋珪得以接收拓跋咄窟的部眾;

之後,拓跋珪擊敗賀蘭、庫草奚、高車、袁紇等部,北魏勢力愈加強盛;

登國三年(388年),鐵弗部偷襲賀蘭部,賀蘭部向拓跋珪求援,拓跋珪率軍擊敗劉衛辰之子劉直力鞮;

登國六年(391年),拓跋珪在討伐柔然之後,率軍進攻鐵弗部,攻破鐵弗部都城代來城,擒獲劉衛辰之子劉直力鞮,劉衛辰逃走被部下所殺。拓跋珪還誅殺鐵弗部宗室共計五千人,只有劉衛辰的幼子劉勃勃,投奔薛幹部得以存活。

鐵弗部與拓跋部的世仇,在北魏崛起之時,第一次被拓跋部如此徹底終結。終滅鐵弗部一戰,陰山以南各部族都紛紛投附拓跋部,北魏國力大增,具有了能夠角逐中原的強大實力。

不過,鐵弗部與拓跋部的仇怨,並沒有因此終結。

匈奴鐵弗部與鮮卑拓跋部的世仇始末——自劉氏到赫連氏的慘敗

身負滅族之仇的劉衛辰之子劉勃勃,並沒有選擇隱姓埋名,而是暗暗等待重新崛起的機會。

劉衛辰死時,劉勃勃只有十歲,他先是投奔叱幹部,後投奔後秦姚興,受到重用。

義熙三年(406年)時,劉勃勃反叛後秦,自稱天王、大單于,建立大夏政權。之後劉勃勃大敗南涼,與後秦連年交戰,勢力逐漸壯大。

義熙九年(413年),劉勃勃改年號鳳翔,並改劉氏為赫連氏。

義熙十三年(417年),赫連勃勃攻佔長安,次年赫連勃勃稱帝,改年號昌武。返回統萬城後,大興宮室,改年號真興。

元嘉二年(425年),赫連勃勃去世;

元嘉四年(427年),北魏攻破統萬城;次年,赫連勃勃之子赫連昌被抓,赫連定繼位;

元嘉八年(431年),赫連定被抓,大夏覆滅。

由劉虎到劉衛辰,再到赫連勃勃的匈奴鐵弗部,最終還是覆滅於鮮卑拓跋部。

匈奴鐵弗部與鮮卑拓跋部的世仇始末——自劉氏到赫連氏的慘敗

拓跋興,鐵弗亡

  兩種發展方式導致兩種不同結局

鐵弗部和拓跋部的恩怨,最終以拓跋部的徹底勝利告終,其實自劉虎在西晉末期與拓跋猗盧交戰,到赫連勃勃建立的大夏政權被北魏覆滅,持續了一百多年的兩個部族之間的對決過程當中,雙方的處境和實力也是在不斷變化的。即便拓跋部能夠依仗其部族規模,有著更加強盛的底蘊,但在很多階段的對決當中,匈奴鐵弗部也佔盡優勢。

可以說,各自部族的實力在最初的對決當中,其實並非決定日後兩個部族結局的根本原因,決定最終這段延續了一百多年的世仇最終結果的,其實是鐵弗部與拓跋部各自所選擇的發展方向。

鐵弗部自劉虎開始,便起兵劫掠西晉郡縣,被擊敗後依附匈奴前趙政權。在不敵拓跋部後,又糾集部族依附羯人後趙政權。直到拓跋部在拓跋什翼鍵帶領下,成為北方強盛勢力之時,鐵弗部才依附拓跋部十餘年。可等到前秦逐漸崛起壯大,鐵弗部再次選擇借前秦來對抗拓跋部。

匈奴鐵弗部與鮮卑拓跋部的世仇始末——自劉氏到赫連氏的慘敗

直到拓跋部的代國政權滅亡後,鐵弗部又起兵反叛,被擊潰後才在前秦強盛國力之下“安穩”了數年。不過,等到淝水之戰後前秦內部崩壞,鐵弗部又不安分的四處出戰,與世仇拓跋部也多番交手,但最終還是覆滅於拓跋部。等到鐵弗部的後嗣赫連勃勃建立大夏,的確在前期逆襲成十六國後期的強盛政權,但最終還是難以改變拓跋部北魏政權強盛的結局。

總體來看鐵弗部一百多年的發展,有幾個特徵:不斷依附、背叛,不主動謀求出路。

即便在赫連勃勃時,也是靠著背叛後秦起兵,反覆襲擾後秦邊郡,才得以逐漸壯大,這是跟其父輩祖輩同樣的發展方式。等到大夏末帝赫連定時,面對強盛的北魏政權,本來也還是想要求和依附,在遭到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拒絕後,便想要聯合江左劉宋政權對抗北魏,事情不果後西進妄圖奪取西秦、北涼,但最終還是被吐谷渾擒獲,大夏滅亡。可見,匈奴鐵弗部的發展過程中,以上兩點特徵之明顯。

與匈奴鐵弗部不同的是,鮮卑拓跋部的發展方式就要更加積極主動,並且能夠根據形勢來改變策略。

自拓跋猗盧時,任用衛操等晉人,對拓跋部內官制、制度等方面進行革新,這讓拓跋部有了脫離粗放部落管理方式的基礎。面對匈奴等胡人部族反叛,拓跋猗盧選擇馳援晉室,積極進攻匈奴、烏桓等胡人部族,並且獲得晉室冊封代王及封地。這種積極主動的方式,不同於鐵弗部“依附+背叛”的發展路徑。

匈奴鐵弗部與鮮卑拓跋部的世仇始末——自劉氏到赫連氏的慘敗

在拓跋猗盧死後,中原戰事膠著之際,拓跋部一改之前拓跋猗盧時的積極參與中原紛爭,轉而開始棲居北地保守發展,直到拓跋什翼鍵時,拓跋部經過在北方的安心發展,逐漸又有了能夠明顯壓制鐵弗部的實力。拓跋珪建立北魏之後,藉助慕容部的幫助,開始在北方站穩腳跟,繼而以一種超乎其祖拓跋猗盧的方式,南下參與中原之爭。

自拓跋猗盧到拓跋珪,拓跋部的發展路徑更加主動,並未如同鐵弗部那般缺少謀求自身發展的策略。兩相對比之下,拓跋部在不斷尋求自身壯大的過程中,成為了鐵弗部不可戰勝的強敵。最終,這段鐵弗部與拓跋部之間的恩怨,以拓跋部的徹底勝利告終。

從十六國形勢看鐵弗部與拓跋部恩怨

除了從鐵弗部和拓跋部自身的角度,來看兩個部族的不同發展和結局以外,其實還可以從整個十六國形勢的發展,來看局勢對兩個部族發展的影響。

自東漢北匈奴戰敗之後,鮮卑部族佔據原本匈奴之地獲得極大發展,匈奴部族與鮮卑部族之間融合,也才有了鐵弗部的出現。但匈奴因遷徙到幷州等地的便利關係,在西晉末期亂局之中,得以最早反叛並建立政權。反觀拓跋部,彼時更加註重北方與高車、烏桓等部族爭奪北方草原。

直到拓跋猗盧時,匈奴、羯襲擾北方,晉室靠與拓跋部的親密關係,得到了拓跋部的馳援。但當時匈奴正靠著劫掠北方各地,得到了極大的發展,更晚南下的拓跋部雖然有著自身強大實力,卻也未能佔到很大優勢。直到在前趙政權強盛之時,鐵弗部依靠前趙政權的支援,不斷對抗拓跋部,這符合當時匈奴包括鐵弗部在內,不想擁有強大實力的拓跋部參與中原紛爭的謀算。

匈奴鐵弗部與鮮卑拓跋部的世仇始末——自劉氏到赫連氏的慘敗

等到後趙滅前趙之後,重整旗鼓的鐵弗部再次獲得後趙的青睞,繼而鐵弗部再次成為了後趙用以限制拓跋部的馬前卒,不過當時儘量不參與中原紛爭的拓跋部,實力也不斷強盛,不是靠依附便能夠抗衡的,因而有了鐵弗部歸附拓跋部的十數年。

後趙覆滅之後,前秦逐漸崛起,可一直在北方草原默默壯大的拓跋部,依然是氐秦需要忌憚和最終將要征服的潛在敵人。於是,苻堅同意了劉衛辰的歸附和內遷,並且在鐵弗部反覆多次背叛之時,依然保持對劉衛辰的重用。直到前秦消滅前燕這個北方大敵之後,便揮師北上一舉覆滅拓跋部的代國政權。

再回頭來看鐵弗部、拓跋部和前秦的關係,頗有幾分前秦政權利用鐵弗部來限制拓跋部的意味。自西晉末期到代國覆滅,鐵弗部與拓跋部的恩怨,的確與中原局勢的變化關係緊密,作為有著不俗實力的兩個部族,因不同的發揮方式而在戰亂頻繁的十六國時期,有了各自不同的結局。

  自身的發展,決定了在亂世之中的處境和結局。

  自身與時局的關係,在鐵弗部與拓跋部的世仇之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文中配圖來自網路,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