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長平之戰趙國的四十萬士卒被殺,皆是因為上黨郡守馮亭做了這件事

作者:由 虹哥談歷史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2-08-04

上黨郡守有多少個

秦軍雖也會遭重創,但不能改變秦國橫掃六國的態度。態度決定一切,公元前262年,秦國攻韓,趙國力挺韓國,這對冤家再次狹路相逢,趙王派出老將廉頗與秦軍對抗於長平。廉頗認為:秦軍長途奔襲,人馬疲憊,趙軍以逸待勞,只需堅守不出,秦軍自退。在這種思想指導下,無論秦軍如何叫罵,趙軍都做出不理睬的樣子。

長平之戰趙國是戰敗國,趙國戰敗後國力從此衰退。趙王更是在戰敗後屢次發表戰敗感言:做人要忠誠老實,不貪心,想賺小便宜必然吃大虧。趙王總結得很到位,長平之戰本來與趙國毫不相干,只是因為趙國貪心才遭此大禍。

長平之戰趙國的四十萬士卒被殺,皆是因為上黨郡守馮亭做了這件事

戰國七雄中的韓國幾年來由於種種原因,日子一直不太好過,都城本來在晉地,後來為了便於向中原地區虛心學習,就遷都到了河南。遷都的副作用馬上顯現,韓國對上黨地區的統治能力減弱。作為實力強大的開發商,秦國看上了這塊被韓國放棄的地塊,決定採用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強行競標這塊土地。

上黨本來是韓國地盤,秦國看上就不撒手。為了能徹底得到上黨的土地證,秦國經軍事委員會研究決定,派重兵封鎖韓國與上黨地區的交通和通訊聯絡。這一招簡直太損了,釜底抽薪,使上黨地區徹底失去了與大本營的聯絡,成了一片孤地,可憐的上黨人民一夜之間成了無依無靠的孤兒。

秦國切斷上黨和韓國的唯一通道,韓國卻毫無辦法,弱小的韓國哪敢與秦國抗衡。愛好和平的韓恆王深思熟慮之後,發揚了民主的作風,透過民主決議,給上黨地區的老百姓發去了慰問電,並明確表示同情他們的處境,但讓他們高度自治,是戰是降可以自行決定,總部不在上黨的問題上跟秦國較勁了。

長平之戰趙國的四十萬士卒被殺,皆是因為上黨郡守馮亭做了這件事

非常時期必有非常人物出現,雖然韓國總部拋棄上黨,但當時上黨地區的最高負責人郡守馮亭,是個極端的愛國主義者,決定帶領上黨人民奮勇抗戰,決不投降。在軍事實力決定命運的戰國時期,馮亭憑藉幾分歪才,起草了一份“保衛上黨的策劃案”,決定忽悠身後的趙國幫助他保衛領土完整。

上黨危急,郡守馮亭急中生智派人給趙成王送去雞毛信,信裡面寫著:趙和上黨兩地人民有著傳統的深厚友誼,上黨地區的人民一向敬佩趙成王的治國手段,羨慕趙國人民的小康生活。現在上黨被韓國拋棄,又面臨著秦國惡霸的強佔,廣大人民群眾經過投票選舉,一致同意跟隨趙王,永世不變。

趙成王正在宮內做著富民強國的春秋大夢,突然收到了馮亭來信,而且信中馮亭對他政績的稱讚讓他很受用。上黨人民的意願讓趙成王感覺到了自己肩負的國際責任,況且秦國費力費錢都沒有將上黨打下來,人家卻願意無條件地跟隨他,這是對他統治的肯定,趙成王的虛榮心得到了滿足,於是他怦然心動了。

衝動是魔鬼,趙成王作為資深boss,當然知道這個道理。激動過後,他冷靜地分析了上黨的周邊局勢,上黨地區的邊界衝突,本身是韓、秦兩國的矛盾,一旦接手上黨,就等於把韓、秦矛盾,轉嫁在到了趙國的身上。值不值得為此跟秦國鬧翻呢?一向民主的趙成王請來了他的叔叔平原君共同合計。

長平之戰趙國的四十萬士卒被殺,皆是因為上黨郡守馮亭做了這件事

趙國丞相平原君,江湖人稱四大君子之一,也禁不住這麼大的誘惑,聽侄子說只要趙成王點頭,就可以馬上免費得到上黨的十幾座城池,興奮得兩隻眼睛直冒綠光,活半輩子了,還沒有見過這樣天上掉餡餅的事呢。於是立馬點頭贊同。

趙成王對上黨郡守馮亭率眾皈依趙國本就心動不已,再加上平原君“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的理論作依據,趙成王顧不上再民主表決,就直接回信答應了馮亭的請求,慷慨表示願意為上黨人民打抱不平,趙國人民願和上黨人民一道抵抗秦國的侵略,上黨就安心的姓趙吧。於是趙國引爆了長平之戰的火藥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