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這4個被寫上教科書的皇帝,死後秘不發喪,原因各不相同

作者:由 紅黑亂侃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2-09-01

遼穆宗為什麼沒有子女

古代秘不發喪的皇帝,遠不止4個。但是這4個皇帝,特別有名,都被寫上了教科書。

他們有的病逝於巡遊途中,有的駕崩於行軍途中,還有的,雖然是駕崩於宮中,身邊的人,卻有自己的小九九。

秘不發喪的原因,也各不相同。

讓我們根據時間順序,一個一個來看看。

這4個被寫上教科書的皇帝,死後秘不發喪,原因各不相同

1、嬴政

秦始皇,是中國第一個皇帝,人稱“千古一帝”。

前247年,13歲的嬴政繼承王位,成為秦王。在位37年間,立下赫赫功績:

橫掃六國,完成大一統,成為歷史上第一個皇帝;

書同文,車同軌,統一貨幣,度量衡;

南征百越,北擊匈奴;

修築萬里長城,開通靈渠。

可以說,中國兩千餘年的政治體制,就是秦始皇奠定的。

這4個被寫上教科書的皇帝,死後秘不發喪,原因各不相同

嬴政50年的人生裡,經歷過多次險象環生。

小時候,秦國圍攻趙邯鄲,趙國想殺死嬴政的父親子楚。子楚和呂不韋逃去秦軍大營,趙國又要殺子楚的妻子趙姬和兒子嬴政。趙姬帶著嬴政逃回孃家,好不容易才得以活命。

統一六國的過程中,燕國的太子丹派刺客荊軻入秦,刺殺嬴政,嬴政被追得繞柱奔跑。要不是醫官夏無且用藥袋投向荊軻,嬴政還不知道能不能逃得掉。

荊軻的好朋友高漸離,也曾趁嬴政讓他擊築時,把鉛放進築裡,舉築砸向嬴政,幸好沒擊中。

巡遊在外的時候,又遇到張良與大力士的行刺。還好他們擊中的,是偽裝的車架。

從小到大,經歷過無數次險象環生的嬴政,一定想不到,自己會在一統天下之後,巡遊過程中,病逝在沙丘,遺體還與鮑魚裝在一起。

這4個被寫上教科書的皇帝,死後秘不發喪,原因各不相同

當時的嬴政,一點也預料不到,自己會沒命。

他如此執著地追求長生,以至於,年近五十,還沒有確立繼承人,長子扶蘇,也在外統兵,遠離都城咸陽。

奄奄一息的嬴政身邊,只有幼子胡亥。

直到嬴政意識到,自己即將走到生命的盡頭,終於寫下一份詔書,發給長子扶蘇,讓他回來處理喪事。

言外之意,也是讓他回來繼位。

這份詔書,卻被扣留在了宦官趙高的手裡。

野心勃勃的趙高,想讓素來信任自己的胡亥當皇帝。

這4個被寫上教科書的皇帝,死後秘不發喪,原因各不相同

嬴政去世之後,趙高和丞相李斯密謀,偽造嬴政的遺詔,勒令扶蘇自盡,並立胡亥為太子。

扶蘇手握兵權,此次密謀奪嫡,風險重重。

他們不敢讓嬴政去世的訊息傳出去,就把嬴政的遺體放進涼車裡,伺候的人、每天送的飯菜、百官的奏報,都與以前一樣,假裝嬴政還活著。

嬴政死在夏天,遺體很快腐爛發臭。為了掩人耳目,趙高等人下令買了很多鮑魚裝在車上。

古代說的“鮑魚”,就是整體醃製的魚,氣味非常大。鮑魚的氣味放在車上,是為了掩蓋屍臭味。

一直到扶蘇確認自盡的訊息傳來,趙高與胡亥等人回到都城咸陽,他們才敢昭告天下,嬴政已經駕崩,由胡亥繼位。

這4個被寫上教科書的皇帝,死後秘不發喪,原因各不相同

2、劉邦

劉邦,是西漢的開國皇帝。他只比秦始皇小3歲,卻在秦始皇去世之後,揭竿而起,一統天下,建立漢朝。

劉邦年輕的時候,是個混混,經常帶著狐朋狗友到哥哥家蹭飯吃,還被嫂嫂嫌棄。父親也說他,不事生產,比哥哥差遠了。

小混混,也有大理想。有一次,他去咸陽的路上,遇到秦始皇出巡的車隊。他遠遠地看著坐在車上的秦始皇,羨慕地說:大丈夫就該是這樣的啊!

想不到,多年之後,劉邦真的當上了皇帝,像秦始皇一樣,威風八面。

也像秦始皇一樣,去世之後,秘不發喪。

這4個被寫上教科書的皇帝,死後秘不發喪,原因各不相同

不過,劉邦秘不發喪的原因,和秦始皇不一樣。

秦始皇是因為親信趙構,和幼子胡亥,想要奪嫡,為了掩人耳目,不敢發喪。而劉邦,則是因為他的妻子呂后,在醞釀一場大陰謀。

呂后,是劉邦的結髮妻子。劉邦一統天下的過程中,呂家的人,立下了汗馬功勞。

呂后本人,雖然是天下統一得差不多了,才回到劉邦身邊,之後也協助劉邦鎮壓叛逆,成為漢朝決策圈子的重要人物。

所以,到劉邦去世的時候,呂后已經成為漢朝說一不二的大人物。

劉邦去世的時候,他和呂后的兒子,劉盈,只有16歲。並且,劉盈沒有繼承父母果斷狠辣的性格,而是寬仁柔弱。

呂后擔心,劉盈鎮不住漢朝這些彪悍的開國功臣們。

她沒有對外公佈劉邦去世的訊息,而是和親信審食其商量,想要把這些功臣,全都殺了。

這4個被寫上教科書的皇帝,死後秘不發喪,原因各不相同

4天后,這件事,被將軍酈商知道了。

酈商苦口婆心地和審食其講道理:這些功臣,都手握重兵,駐守在各地。如果他們聽說,皇帝已經駕崩了,皇后又要誅殺功臣,恐怕他們就要舉兵造反了,諸侯王們,也不會安分的。

審食其一聽,有道理,趕緊去見呂后。

呂后這才放棄了誅殺功臣,昭告天下,劉邦已經去世,為劉邦發喪。

這4個被寫上教科書的皇帝,死後秘不發喪,原因各不相同

3、元宏

元宏,又叫拓跋宏。他就是教科書上大名鼎鼎的、堅持漢化改革的北魏孝文帝。

前面說到的兩個皇帝,死後秘不發喪,都是因為,他們身邊的人,在醞釀一場陰謀。

但是到了元宏這裡,原因卻簡單得多了:他是在行軍過程中去世的。

這4個被寫上教科書的皇帝,死後秘不發喪,原因各不相同

元宏這一生,除了漢化之外,另一個執著一生的事業,就是攻打南朝。

他想一統南北,成為真正的大一統皇帝。

為此,元宏短暫的一生裡,3次御駕親征。

在他第二次御駕親征的時候,就已經在歸途中身患重病,十幾天的時間裡,都不能接見侍臣。他的弟弟元勰找來名醫急救,才轉危為安。

隨後,元宏回到都城洛陽,繼續養病。

這4個被寫上教科書的皇帝,死後秘不發喪,原因各不相同

沒過兩個月,元宏聽說南齊的軍隊在邊境攻擊,守城的將領打了敗仗。元宏坐不住了,不顧病魔纏身和大臣的勸阻,再次御駕親征。

北魏的軍隊在元宏的親自指揮下,打了勝仗,卻沒有乘勝追擊,而是掉頭北還。

因為,元宏的病情急劇惡化,撐不住了。

才回到谷塘原,33歲的元宏,就去世了。

陪在元宏身邊的,是他的弟弟元勰。他和叔叔元澄商議過後,決定秘不發喪。

因為,谷塘原離前線,實在是太近了。他們擔心,剛剛潰敗的南齊軍隊得到訊息,又回來攻擊他們。

於是,元勰和元澄隱瞞了元宏去世的訊息,

這4個被寫上教科書的皇帝,死後秘不發喪,原因各不相同

他們每天都照常進入元宏的車架,彷彿在正常伺候皇帝,時不時還流露出高興的神色,彷彿皇帝的情況好轉。

行軍的速度,也沒有加快。

無論怎麼看,似乎都沒有異常。

直到軍隊走到魯陽,得到訊息的太子也趕到了,他們才敢宣佈,皇帝已經駕崩了。

這4個被寫上教科書的皇帝,死後秘不發喪,原因各不相同

4、朱棣

朱棣和元宏一樣,也是在行軍途中去世的。

元宏秘不發喪,是擔心身後的軍隊得知訊息,回來攻擊他們。而朱棣秘不發喪的理由,卻沒有這麼輕鬆。

朱棣去世的時候,京城的局勢,非常複雜。

朱棣病逝於榆木川,離京城,還相當遠。

大部分軍隊,都隨朱棣出征了,京城的防衛,非常空虛。

漢王朱高煦虎視眈眈,想要奪位。偏偏他是軍旅出身,沒人敢肯定,北征的將領,會不會和他有勾結。

趙王朱高燧人在北京,也不安分,曾經想過要造反。他的手下,有一支實力不俗的親衛隊。

一旦,漢王朱高煦和北征的將領有勾結,雙方聯手,夾擊京城的太子,那麼,明朝又要大亂了。

或者,朱高煦沒有動手,京城裡的朱高燧趁亂起兵奪位,局勢也會非常混亂。

這4個被寫上教科書的皇帝,死後秘不發喪,原因各不相同

因此,朱棣身邊的大臣們一致認為,朱棣去世的訊息,絕對不能傳出去。

他們一邊收集軍中的錫器,融化之後,做成棺材,把朱棣的遺體放進去,一邊派人,快馬加鞭趕回京城,通知太子,朱棣去世了。

在這期間,北征大軍依然按照原計劃,回師京城,行程沒有半點改動。皇帝身邊伺候的人,也和平常一樣,忙裡忙外,御帳裡,還經常傳出皇帝的命令。

就像朱棣本人還活著一樣。

這4個被寫上教科書的皇帝,死後秘不發喪,原因各不相同

遠在京城的太子朱高熾,得知朱棣在軍中去世之後,立刻調兵回防京城,並命令皇太孫朱瞻基趕往北征大軍,接管軍隊。

所有的事情都佈置好之後,皇太孫這才對外宣佈,朱棣去世了。

這4個被寫上教科書的皇帝,死後秘不發喪,原因各不相同

寫在最後

其實,歷史上,死後秘不發喪的君主,並不止這4個。

雖然是一國之君,但是沒有皇帝名號,又比較有名的,有齊桓公和成吉思汗。

不太有名,但死後也由於各種原因秘不發喪的皇帝,有漢靈帝劉宏、後梁太祖朱溫等。

秘不發喪的原因,要麼,是他們身邊的人,想借助皇帝之死的時間差,搞陰謀,要麼,是局勢不太穩定,不敢對外公佈皇帝去世,怕出亂子。

那麼,你們知道的,去世之後秘不發喪的皇帝,都有誰呢?

這4個被寫上教科書的皇帝,死後秘不發喪,原因各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