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天下楷模最終卻被酷刑拷打而死,東漢大名士李膺做錯了什麼?

作者:由 胖貓讀歷史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1-06-12

李膺怎麼讀

東漢末期有一句流傳很廣的話:“天下楷模是李膺,不怕強梁橫暴是陳蕃,天下才智出眾是王畼。”但就是這位楷模

李膺,卻一手點燃了東漢著名的黨錮之禍,這是怎麼回事呢?

李膺字元禮,潁川郡襄城縣(今屬河南襄城縣)人,出身很高,祖父李修做過太尉、父親李益曾擔任趙國國相,妥妥的名門之後。

天下楷模最終卻被酷刑拷打而死,東漢大名士李膺做錯了什麼?

起點高的李膺自然就很傲氣,不太看得起別人,只把同郡的荀淑、陳寔當作師友。

膺性簡亢,無所交接,唯以淑為師,以同郡陳寔為友。荀爽嘗就謁膺,因為其御;既還,喜曰:“今日乃得御李君矣!”其見慕如此。

荀淑在當時很有名,不僅善於治理政事,還教匯出了八個牛逼的兒子:荀儉、荀緄、荀靖、荀燾、荀汪、荀爽、荀肅、荀專,都享有盛名,當時人稱他們為“八龍”。

天下楷模最終卻被酷刑拷打而死,東漢大名士李膺做錯了什麼?

之後,李膺憑藉祖父輩的關係被舉薦為孝廉,隨後又被司徒胡廣徵召,直接做到了為青州刺史。

升官速度如此之快,其實也反映出了東漢官場的腐敗之處。東漢在在一代代的官僚系統演化中,因為互為姻親互為鄉里,漸漸出現了互相提攜的聚集效應。主要部級官員往往集中地出現在南陽、潁川、汝南等幾個少數州郡(三公位置經常被外戚壟斷)

還記得前面說過李膺的祖籍嗎?潁川郡襄城縣人!

天下楷模最終卻被酷刑拷打而死,東漢大名士李膺做錯了什麼?

這種現象在東漢後期開始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像“家世州郡”、“世仕州郡”、“家世二千石”、“世為二千石”、“世吏二千石”、“累世二千石”、“五世二千石”這種詞語幾乎充斥於魏晉史書的開篇介紹。

就這麼點高階編制,幾乎被這些世家大族壟斷了,底層群眾還有什麼希望呢?所以很多時候官僚集團和宦官集團的鬥爭其實對底層民眾影響並不大,反正無論怎麼鬥,權力都是你們的。

好了回過頭說李膺,至少他還是有幾把刷子。

因為在青州政績好,隨後被朝廷調任護烏桓校尉。護烏桓校尉這個位置分量很重,東漢當時在外部主要有三大敵人:最西面的西域、西北的羌人,還有就是北方的烏桓和鮮卑。

護烏桓校尉就是對付烏桓和鮮卑的

天下楷模最終卻被酷刑拷打而死,東漢大名士李膺做錯了什麼?

鮮卑曾多次侵犯邊境,邊境將領有些畏懼,為激勵士氣,李膺常常頂著箭石,親自衝鋒在前,領導這麼玩命,底下自然戰鬥力爆棚,每次都將鮮卑打敗。

膺到邊,羌、胡皆望風畏服,先所掠男女,悉詣塞下送還之。

鮮卑被打怕了,被迫將以前擄掠的男女,統統送還給漢朝。從此以後,李膺的聲威在北境遠播。

朝廷一看小夥子挺能幹,於是調入中央,擔任河南尹。在京城,李膺遇到一個知己:郭泰。

郭泰學問淵博,但是剛到京都洛陽留學時,當時的人並不認識他。陳留人符融一見他卻十分讚歎,將他推薦給李膺。

孤傲的

李膺見到郭泰後卻一反常態,與郭泰一見傾心,說到:“我所見到過的讀書人很多,卻從來沒有遇到過像郭泰您這樣的人。您聰慧通達,高雅慎密,在今天的中國,很少有人能與您相比。”便和他結交為好友,於是郭泰的名聲立刻震動京城洛陽。

後來,郭泰從洛陽啟程返回家鄉時,官員和士紳以及儒生將他送到黃河渡口,車子多達數千輛。前來送行的各位賓客望著李膺和郭泰,認為簡直是神仙。

在文化界玩得不亦樂乎的

李膺也沒耽誤正事,顯示了鐵腕的一面。宛陵縣的大族羊元群,在北海郡太守任上貪贓枉法,聲名狼藉,被朝廷罷免,結果大貪汙犯在卸職後,居然將郡府中廁所裡裝有精巧的裝置,都載運回家。

李膺怒不可赦,憤然向朝廷上表,請求將羊元群治罪。羊元群很淡定,因為他早已向宦官們大肆行賄,綁上了最粗的大腿。

沒錯,此時正是宦官勢力巔峰之刻!

扳倒梁冀後,桓帝下詔,賞賜誅殺梁冀的功臣,將單超、徐璜、具璦、左悺、唐衡,都封為縣侯,單超食邑二萬戶,徐璜等四人各一萬餘戶,當世稱他們為“五侯”。

民間流傳著一句刻畫他們形象的歌謠說:“左迴天,具獨坐,徐臥虎,唐雨墮。”可以想象他們的實力有多強!

天下楷模最終卻被酷刑拷打而死,東漢大名士李膺做錯了什麼?

宦官們很誠信,收了錢,立馬辦事。反手指控李膺是誣告,應受“反坐”之罪,桓帝隨下令把李膺送往左校營,罰服苦役。

曾經在洛陽享受無數士人的頂禮膜拜,現在卻淪為最底層人員,劇烈的反差況讓李膺從此和宦官結下了不解之仇。

好在官僚集團還挺給力,太尉陳蕃、司隸校尉應奉等大佬向桓帝上書替李膺等人申訴,桓帝方才赦免李膺。

陳蕃接著又力薦李膺為司隸校尉,握起屠刀的李膺很快就殺向了仇人:宦官。

此時朝廷局勢也已經發生了鉅變,在太尉楊秉的組織下,官僚集團向宦官集團發動了猛烈的反撲,僅僅用了一年時間,為恆帝奪位立下汗馬功勞的“五侯”除了具瑗還活著之外,剩下的都被官僚集團幹掉了,原先的獎賞也基本勾銷。

(別以為官僚集團就像史書說的那樣,一直被宦官們欺負哦,士大夫狠起來的時候,宦官們可是怕得很啊)

當時小黃門張讓的弟弟張朔擔任野王縣的縣令,貪汙殘暴,被彈劾丟官,他逃回京都洛陽,躲在他哥哥張讓家的合柱中。

李膺得知這個情況以後,率領吏卒直接闖進張讓的家中,破開合柱,將張朔逮捕,交付洛陽監獄,聽完供詞,立即處決。

張讓向桓帝訴冤(太TM恐懼了,家裡就直接被砸了),桓帝召見李膺,責問他為什麼不先請求批准就加以誅殺。

李膺回答太牛:“從前孔子擔任魯國的大司寇,七天便把少正卯處決,而今我到職已經十天,害怕因拖延時間而獲罪,想不到竟會因行動太快而獲罪。我深知自己罪責嚴重,死在眼前,特地向陛下請求,讓我再在職位上停留五天,一定拿獲元兇歸案,然後再受烹刑,這才是我的願望。”

桓帝無話可說,引經據典是官僚集團的強項,於是勸張讓:“這都是你弟弟的罪,司隸校尉有什麼過失?”

從此,所有的黃門、中常侍,都謹慎恭敬,不敢大聲呼吸,甚至連休假日也不敢出宮。桓帝覺得很奇怪,問他們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大家一齊叩頭哭泣說:“我們害怕司隸校尉李膺。”

看到這點,可能很多人都為李膺點贊,但是處在皇帝的角度,你想想他是不是厭惡李膺?沒有得到皇帝的許可,就隨隨便便殺人,那到底誰是皇帝呢?

初戰得手,李膺更加威猛,不斷向宦官發起攻擊,在士人中的聲望也是一天比一天高,凡是讀書計程車人,能夠被他容納或接見的,都稱之為“登龍門”。

太學諸生三萬餘人,郭泰及潁川賈彪為其冠,與李膺、陳蕃、王畼更相褒重。學中語曰:“天下模楷,李元禮;不畏強禦,陳仲舉;天下俊秀,王叔茂。”

朝廷內外受這樣的風氣影響,競相以品評朝政的善惡得失為時尚,自三公九卿以下的朝廷大臣,無不害怕受到這種輿論的譴責和非議,都爭先恐後地登門和他們結交。

雖然沒有記載恆帝此時的表現,但是心裡一定是不爽,不僅僅是厭惡了,更有恐懼,別忘了王莽是如何篡位的,這才過去多久,誰知道你是不是第二個王莽呢?

雙方的矛盾一觸即發,而導火索偏偏又是李膺自己點燃的。

事情是由河南尹人張成引起的,張成精通占候之術,他預先推算朝廷將要頒佈大赦令,就教他的兒子把仇家幹掉了。司隸校尉李膺督促屬吏,逮捕張成父子,張成沒有頑抗,老實入獄。不久,朝廷果然頒佈了赦令。

李膺憤怒了,他清楚一定是宦官將朝廷的絕密政令洩露給了張成,於是不經審問就將張成父子處斬(本是有理的事情結果搞成違法行為,先斬後奏、不理國家法度,不經任何司法程式抓來就殺已經成了李膺的習慣了,眼裡完全沒有了皇帝!)。

這下捅馬蜂窩了,張成一向用占候術和宦官結交,連桓帝面前都能經常露個面。

李膺那邊一砍了人,宦官馬上指使張成的徒弟牢修上書,宦官也是人精,吃了幾次虧後也學乖了,沒有圍繞張成案糾纏,而是控告“李膺等人專門蓄養太學的遊士,結交各郡派到京都洛陽求學的學生和門徒,

互相標榜,結成朋黨

,誹謗朝廷,迷惑和擾亂風俗。”

結黨!

字字捅在了桓帝的傷口上!

忍了好幾年後,桓帝終於爆發了!

桓帝盛怒,開始下詔各郡、各封國,逮捕豪族黨人,佈告天下,令天下一致討賊。

但是公文根本就沒有下發出去,到了三公處(太尉、司徒、司空三府),太尉陳蕃直接將詔書退回,說:“這次所搜捕的,都是海內享有盛名,憂心國事,忠於國家的大臣,即令他們犯了什麼罪過,也應該寬恕十世。豈有罪名暖昧不明,而遭致逮捕拷打?”

天下楷模最終卻被酷刑拷打而死,東漢大名士李膺做錯了什麼?

陳蕃拒絕聯合簽署令桓帝更加發怒,桓帝繞過三公府直接下令禁軍逮捕李膺,禁在黃門北寺監獄。

事態的發展超出了李膺的想象。很快,包括李膺在內的洛陽二百餘太學生及高官,都被抓了起來。

嚴刑拷打下,李膺供出了許多朋黨,有太僕潁川郡人杜密、御史中丞陳翔,以及太學學生陳寔、範滂等二百餘人。

眼見事態擴大化了,陳蕃再次上書,極力規勸桓帝。桓帝早就看陳蕃不順眼了,假託陳蕃推薦徵召的官員不稱職,下詔免除陳蕃的官職。

眼看李膺這下就要完蛋了,太學生裡面的兩大巨頭之一賈彪發揮了關鍵作用(好奇李膺的至交郭泰為什麼沒有出手呢?)。

得知洛陽事變後,賈彪很冷靜,他既沒有發動學生去遊行示威,也沒去皇宮門前長跪請求皇恩浩蕩,而是找了兩個人:城門校尉竇武和尚書霍諝,央求他們出面營救黨人。

竇武之前已經介紹過了圖說極簡東漢史(31):鄧後被廢、竇家再度崛起,

這裡簡單介紹下霍諝。

霍諝字叔智,魏郡鄴人。舉孝廉,遷為金城太守,後入為尚書僕射。梁冀當權時,滿朝公卿,無人敢多說話,這傢伙卻不怕死,聯合尚書令一道屢屢上奏,彈劾梁冀,恆帝很欣賞霍諝的氣節,梁冀倒臺後,封他為鄴都亭侯。

兩人聯手上奏,勸說恆帝釋放李膺等人,竇武甚至當場辭職,繳還了城門校尉、槐裡侯的印信。

知道外面有人營救後,李膺也開始在獄中行動,在後續的口供中,故意牽連出許多宦官子弟。

這下輪到宦官們驚慌了,他們也深恐事態繼續擴大,於是用發生日食作為藉口,請求桓帝將李膺等人赦免。

桓帝最終選擇息事寧人,遂下詔大赦天下,但是對於深惡痛絕的二百餘黨人,全部遣送回各人的故鄉;將他們的姓名編寫成冊,分送太尉、司徒、司空三府,終身不許他們再出來做官(基本就是剝奪政治權力終身了)。

震驚中外的第一次黨錮之變就這樣落下了帷幕,但是李膺的故事還沒結束,官僚集團很快就捲土重來,與宦官再次展開對決。

因為恆帝駕崩了。

竇武

的女兒

竇妙從皇后升級到了太后,把大小政事全部交付竇武和陳蕃。

陳蕃和竇武於是徵召天下聞名的賢才李膺、杜密、尹勳、劉瑜等人,都進入朝廷,共同參與朝廷政事。同時私底下策劃徹底剷除宦官勢力,不料機密洩露,雙方在京城爆發血戰,最終挾持皇帝的宦官一方僥倖獲勝,陳蕃、竇武被誅殺,李膺等人再度被廢黜。

原本宦官們也不想下死手,但是士大夫不依不饒,始終醞釀再度反撲,尤其是張儉,不斷給靈帝上奏,要求重新徵闢李膺等人,結果引發了第二次黨錮之禍。

大長秋曹節暗示有關官吏奏報:“互相牽連結黨的,有前司空虞放,以及李膺、杜密、朱瑀、荀翌、翟超、劉儒、範滂等,請交付州郡官府拷訊審問。”

當時,靈帝年僅十四歲,問曹節說:“什麼叫做互相牽連結黨?”曹節回答說:“互相牽連結黨,就是黨人。”

靈帝又問:“黨人有什麼罪惡,一定要誅殺?”曹節又回答說:“他們互相推舉,結成朋黨,準備有不軌行動。”

靈帝又問:“不軌行動,想幹什麼?”曹節回答說:“打算推翻朝廷。”

於是,靈帝便批准逮捕方案。

有人告訴李膺說:“你應該逃了。”李膺說:“侍奉君王不辭艱難,犯罪不逃避刑罰,這是臣屬的節操。我年已六十,生死有命,逃向何方?”便主動前往詔獄報到,被酷刑拷打而死。

如果李膺一直在地方上或者邊境任職,也許可以一直造福一方,但是一旦捲入權力鬥爭,一代名士也無力抗衡,他難道真的是敗於宦官嗎?同學們應該有自己的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