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為啥他是明朝一哥?開外掛誰不會?

作者:由 熊貓歷史說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2-09-28

段熲為什麼不出名

一個人在某一個領域取得成就不難,難的是在多個領域都取得成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王陽明是怎麼在多個領域開掛的!

傳聞王陽明見一得道禪師。問禪師俗家還有人嗎?。禪師說有。有一個老孃。 然後王陽明問,想她嗎? 禪師說 想,然後哭了。 王陽明說,大師也是人,想老孃很正常。為什麼不回去看看呢? 第二天禪師還俗去了

王陽明原名王守仁,號陽明。根據我們所熟知的套路:“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總之就是一個字,慘!但是王陽明卻反套路,他一點都不慘!王陽明家境優渥顯赫,他父親王華還是成化年間的狀元,曾官至吏部尚書。這樣的家庭背景,不僅給王陽明帶來了豐厚的物質條件,同時也帶來了良好的文化環境,所以王陽明從小就與眾不同、志存高遠。他少年時就讀私塾,有一次與老師討論何為天下最要緊之事,王陽明語出驚人得說道:“科舉並非第一等要緊事,天下最要緊的是做一個聖賢的人。”自小立志做聖賢的王陽明也非常關心國家大事,明朝正統年間的“土木堡之變”令王陽明深感恥辱,所以他學習兵法,15歲那年還出遊居庸關、山海關一個多月,縱察塞外的形勢,並多次上書皇帝。

為啥他是明朝一哥?開外掛誰不會?

王陽明被寧王手下邀請去軍隊,看他是文弱書生,本想讓他出醜,讓其在極其惡劣的情況下射箭中靶,王陽明沉思片刻後,搭箭拉弓,正中靶心,眾人來不及驚呼,又是一箭,正中靶心,就在感覺不可思議之時,再射,再中!從此對陽明先生畢恭畢敬!

王陽明不是那種“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世外高人,相反他身上有著關心時政、不畏強權的錚錚傲骨。他在弘治年間透過科舉考試入朝為官,先後在工部、刑部、兵部任職。到了正德年間,大太監劉瑾霍亂朝綱,王陽明痛恨奸臣,上書觸怒了劉瑾,被杖責四十,貶至貴州龍場當了一個驛丞。去貴州的路上,劉瑾還派人來追殺王陽明,聰明的王陽明偽造跳水自盡,躲過了追殺。當時貴州龍場還是尚未開化的地區,王陽明到了這裡以後,開辦學院,教導當地人民風俗開化,受到了人民的愛戴。同時在龍場的歲月裡,王陽明深刻得認識到了“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這是王陽明哲學發展的一個重要轉機,史稱“龍場悟道”。

為啥他是明朝一哥?開外掛誰不會?

要說職位政績,他比不上張居正。要比武功,他又沒有戚繼光出名,要比藝術,他也比不上唐伯虎,論為官典範,他也沒有海瑞的名頭響。論力挽狂瀾,不如於謙。

那為啥他是明朝一哥呢?

看後來人對他的評價,明朝三大才子之一徐渭說:王羲之‘以書掩其人’,王守仁則‘以人掩其書’

世間兩個老王,我第一服王羲之,他是書法好,好到讓人忘記了他的人品也是極佳,第二服王守仁,他的人品好到讓人忘記了他的字也好。

張岱說:陽明先生創良知之說,為暗室一炬。

天不生陽明,萬古長如夜。

為啥他是明朝一哥?開外掛誰不會?

嘉靖元年,父親王華去世,王陽明回鄉守制期間,受邀在稷山書院教學,後來他又在紹興建立陽明書院,當時王陽明已經桃李天下,其門下弟子開始廣泛的傳播王陽明學說。嘉靖六年,王陽明受命赴廣西平叛。臨走前,他在天泉橋上留下了“心學”的四句教法:“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王陽明在廣西平定叛亂以後,因為肺病加重,便上書告老還鄉。然而在回去的路上,王陽明便病逝了。喪過江西時,全體軍民都為王陽明披麻戴孝,哭送王陽明。萬曆年間,王陽明被批准從祀孔廟,享受供奉。

為啥他是明朝一哥?開外掛誰不會?

在文人的三大修為,人生三大目標上達到了頂點。

這三大目標是升官發財死老婆?別開玩笑了,衝這些目標去的,是拋棄同齡人,招呼都不打的傢伙。

文人的三大目標是立言,立德,方功。

立言,就是你要有思想傳世,百年以後,人家還能記得你說的話,那王陽明創心學,提出知行合一,這可以說是一大創新,現在還具有指導意義,算是達到了立言這個目標。

立德就是成為道德楷模,樹立德業,那王陽明當然也是啊,他一生都堅持自己的人生價值觀,從來沒幹缺德事。

最後立功最難,而且跟上面兩個衝突。因為立功往往要不拘小節,不拘小節的時候,走偏一點,就會失德,比如東漢有一個段熲,他是東漢名將,平定叛亂,但殺氣太重,總共殺了數十萬人,那就是失德了,所以他功高而德不高。

一個人的成就與其家庭背景有關係嗎?假如王陽明出身於貧寒之家,從小就憂愁於衣食,那麼他還能取得如此高的成就嗎?

王守仁很專心的學習。

他從家中的竹子開始學。他就在那劈、砍、掰、看,要徹底弄清楚竹子的道理。但是過了七天,他始終沒有明白竹子裡有什麼道理。

王守仁的內心受到了成噸的傷害:“看來聖人說的也不一定對。”

這就是哲學史上的“守仁格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