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為手機拍得更遠而生的潛望式長焦,為何「不香」了?

作者:由 DTCHAT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2-10-18

懸強幕卡有什麼用

小米12S Ultra釋出後,徠卡光學影像、1英寸大底等影像實力頻繁被人提及,而相對來說,其搭載的120倍潛望式長焦,則在米粉的描述中,著墨並不多。

其實,這也並不奇怪。自從2019年華為P30 Pro掀起潛望式長焦鏡頭搭載的熱潮以來,經歷三年發展,這一當時備受熱捧的鏡頭,如今已歸於正常發展,從當前搭載的機型來看,甚至熱度都不如超廣角鏡頭。

那麼,潛望式長焦鏡頭從被熱炒到歸於平淡,中間究竟發生了什麼?到底是什麼,限制了潛望式長焦鏡頭的發展?

潛望式長焦:為手機拍得更遠而生

要了解潛望式長焦,我先得理解一個概念:焦距。

所謂焦距,是指從透鏡中心到光聚集之焦點的距離,在手機影像概念中,也就是從鏡片光學中心到CCD或CMOS等成像平面的距離。手機的鏡頭焦距決定了對焦內容在照片中能被放到多大,規律就是:焦距越短,視角越大;而焦距越長、視角越窄,能夠拍到的景物也越遠。

為手機拍得更遠而生的潛望式長焦,為何「不香」了?

焦距的應用,讓我們在拍照時,可以選擇應用不同的焦段鏡頭,拍出理想的成片。比如用相機拍攝同一個人,選擇廣角和長焦拍出的感覺就大為不同。

為手機拍得更遠而生的潛望式長焦,為何「不香」了?

拍攝物件必須要用哪些焦距鏡頭,並沒有硬性規定。普遍來說,老法師們都會比較認同的是:拍靜物用35mm~50mm,人像選擇50~85mm,正常視角就用100mm,更遠的話,就需要用到長焦了,這種焦距往往用於拍攝遠處的景物,比如月亮(笑)。

手機的成像原理和相機相同,但是手機受限於機身大小,攝像頭不能做得太厚,所以相對於相機來說,手機要發展長焦除非不考慮厚度。實際上,在歷史上就有多款手機這麼幹了,比如天語C280、三星Galaxy S4 Zoom等。

為手機拍得更遠而生的潛望式長焦,為何「不香」了?

但是,這種為了一個使用者不常用的長焦功能,就犧牲手機便攜性的行為得不償失,最終毫無意外,這些手機攝像頭的設計,都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

然而,每當夕陽西下、月圓之夜,使用者面對此等場景都忍不住想咔咔拍出震撼人心的朋友圈參賽照片。沒有需求就沒有買賣。隨著2019年華為推出號稱業內首個採用潛望式攝像頭結構的手機華為P30 Pro,朋友圈「拍月亮大賽」便拉開了序幕。

潛望式長焦鏡頭並非手機的原創,而是來源於卡片機的潛望式變焦鏡頭。其實追溯起來,潛望式長焦這一技術形態的原理,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2世紀的西漢時期。當時有一本名為《淮南萬畢術》的書中記載:「取大鏡高懸,置水盤於其下,則見四鄰矣。」

這句話翻譯成如今的白話就是,取一面較大的鏡子懸掛在高處,將水盆放在鏡子的下方,則可以看見周圍的情景。這其實說的就是潛望鏡構造中所運用的光線反射原理。

為手機拍得更遠而生的潛望式長焦,為何「不香」了?

而潛望式長焦鏡頭的工作原理則是借鑑了潛望鏡對光的傳播線路的改變,透過反光鏡讓光路發生摺疊後,進入相機的感測器中。這樣,手機攝像頭的感測器就不需要和鏡頭處於同一水平線,既能實現手機的變焦需求,也使得手機鏡頭凸起得不至於太過嚴重。

2019年華為釋出的P30 Pro,搭載了一顆800萬畫素的5X潛望式長焦鏡頭,支援5倍光學變焦和10倍混合變焦的同時,最高還支援50倍數碼變焦。華為P30 Pro推出後,掀起了一股拍月亮的風潮。

雖然曾被質疑華為P30 Pro拍的月亮是人工智慧合成,但是其潛望式長焦在當時普遍都是2X光學變焦的手機中,實力相當突出。這顆潛望式長焦鏡頭,配合徠卡影像和1/1。7英寸的當時業界最大尺寸感測器IMX650,助力華為成功殺入了高階市場。

為手機拍得更遠而生的潛望式長焦,為何「不香」了?

實際上,華為不是業界第一家引入潛望式攝像頭的手機廠商。早在2017年世界行動通訊大會MWC上,OPPO就釋出了基於業界全球首款潛望式雙攝鏡頭的5倍無損變焦技術。並且還加入了防抖功能。2019年,在MWC大會上,OPPO進一步展示了10倍混合光學變焦技術。同一年,在華為釋出P30 Pro半個月後,OPPO推出了能夠進行10倍光學變焦的手機Reno系列。

2020年,小米推出小米10 青春版,搭載「5倍光學變焦+10倍混合變焦」組合而成的50倍潛望式長焦鏡頭,並且號稱「方圓1000米的風物,都能成為你的素材」。

因為起售價為2099元,所以該機的釋出也標誌著潛望式長焦鏡頭向中、低端市場滲透。潛望式長焦鏡頭帶來的全新拍攝視角,加上技術下放帶來的市場普及,使得搭載潛望式長焦鏡頭的手機,數量大增。

高速發展兩年後,為何潛望式長焦不香了?

公開資料顯示,2019年全球搭載潛望式長焦鏡頭的智慧手機出貨量約1500萬部,2020年約為8300萬部,迎來增長高峰,增長率達到了400%。當時業界預計,到2024年,搭載潛望式攝像頭的手機,有望突破4億部。

但是最近一年以來,潛望式長焦鏡頭的熱度已經大不如前。

從今年各大廠商推出的新機來看,很多機型都把超廣角鏡頭作為主攝的「最佳拍檔」,有些甚至還取消了長焦鏡頭,比如小米12S Pro、榮耀70 Pro+,就連潛望式長焦的發展先鋒OPPO Reno系列新機Reno8 Pro+也「叛變革命」,將第二副攝改為了「800萬畫素的超廣角」。

為手機拍得更遠而生的潛望式長焦,為何「不香」了?

為什麼潛望式長焦鏡頭突然不「香」了?

現代社會,做一件事大多會考慮投入和產出比(ROI)。當投入大於產出時,一個專案很難堅持下去。這一道理對於潛望式長焦鏡頭來說也同樣適用。

我們先來看利用潛望式長焦鏡頭,可以做什麼(產出)。潛望式長焦鏡頭最大的作用就是可以拍攝遠方的景物。但實際上,對於絕大部分普通人來說,拍攝遠方的景物,用得最多的時候可能就是去旅遊,拍山水、名勝古蹟這些景物,不過普通人一年能出去旅遊幾次呢?因而,潛望式長焦鏡頭一直以來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是一個「感知不強、存在感低」的鏡頭。甚至來說,其使用頻率還沒有人像鏡頭高。

為手機拍得更遠而生的潛望式長焦,為何「不香」了?

其次,我們來看投入。第一,相對於普通的長焦鏡頭來說,潛望式鏡頭的結構更加複雜,成本和技術要求更高。比如據拆解機構TechInsights分析,未搭載潛望式長焦鏡頭的三星Galaxy S10+相機模組成本為56。5美元,而採用了潛望式長焦鏡頭的Galaxy S20 Ultra,相機模組成本高達107。5美元,翻了將近一倍。

此外,由於潛望式長焦的焦距要比主攝長出很多,所以它對於手機防抖效能的要求也更高。實際上,由於各大廠商的防抖技術不盡相同,即便是同一畫素和可變焦倍數相同的手機,成畫素質也大為不同。

對此,中興通訊呂錢浩曾表示,新發布的驍龍8機型普遍未搭載潛望式鏡頭,主要是因為長焦鏡頭成本很高,尤其是潛望攝像頭加上光學防抖,成本甚至要高於很多號稱大底的主攝。

為手機拍得更遠而生的潛望式長焦,為何「不香」了?

第二,雖然我們前面說潛望式長焦鏡頭兼顧了手機輕薄性和長焦拍攝,但這都是相對而言。相對於三星Galaxy S4 Zoom這樣的手機來說,確實如此。但是,相對於不採用潛望式長焦鏡頭的手機來說,該技術複雜的結構導致搭載手機的厚度和重量,很難降下來。比如搭載了潛望式長焦鏡頭的小米11 Ultra機身厚度達到8。38mm、重234g,三星S21 Ultra厚度8。9mm,重量227g。

對此,盧偉冰在去年發微博表示:潛望式鏡頭最大的「缺點」就是貴和大。今天每一個器件都在搶手機有限空間的時候,每一個小空間都非常可貴。

為手機拍得更遠而生的潛望式長焦,為何「不香」了?

綜上所述你會發現,潛望式長焦鏡頭大部分消費者感知不強,而且又貴又佔空間,所以投入和產出比很低。這是很多手機取消潛望式長焦鏡頭的關鍵原因。

未來如何發展

手機圈有個迷思,就是「我可以不用,但你不能沒有」。這種要求對於頂級旗艦來說,是合理的。但是如果以這種標準來苛求一般手機,那廠商可能都得破產。

所以,我的預測是,潛望式長焦鏡頭的未來在於頂級旗艦機上。這一點無論是從小米12S Ultra搭載了這一技術,而小米12S Pro沒有搭載,還是從業界傳聞的iPhone 15 Pro Max有可能成為首款搭載潛望式長焦鏡頭的 iPhone 機型,以及上述的分析來看,都說明了這一技術未來的發展趨勢。